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大量投建装配式住宅,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缩短建筑建设时长。基于对全生命中周期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分析了基于这一理论下的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尤其通过和传统施工技术对比的模式,详细研究装配式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找到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性进一步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
装配式住宅和传统住宅之间的差异在于,这类建筑要先通过对模板的建设与搭建,之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工作。而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在经济性的分析工作中,研究项目包括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后续运行中产生的所有资金,在此基础上计算产生的成本,通过的对比的方式,可为今后的行业优化工作知名方向。
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分析
(一)住宅成本消耗量
全周期成本分析中, 要考虑所有能够产生成本的项目,所以详细分析中,可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成本生成因素。需要分析的项目有建筑的设计成本、建筑的施工成本、建筑施工中生成的各类损耗性成本、建筑后续运行中形成的各类修缮性费用等,要深度考虑所有成本的情况下,方可落实对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模式,所以也要研究传统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生成的成本。可以说这两种施工技术从整体上来看完全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传统建筑在设计中要考虑的是整体设计方案,装配式建筑要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区域的对接方法,此外装配式住宅施工中要应用多种模板,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施工成本。对于施工过程和后续的修缮工作,都要完全依照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常见问题,分析这一系统修缮过程中的消耗成本。
(二)装配式住宅和传统住宅的经济性对比
装配式住宅从整体分析上来看,施工阶段的成本消耗要小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一方面可直接通过建筑施工中总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占比对比的方式,分析全生命周期分析法中装配式住宅经济性,但是这一方法由于更侧重于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所以这一方法显然不可应用于这一研究课题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所有因素的了解和解读,分析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本文必然要选择这一方法。
(三)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体现问题
目前的装配式住宅在经济性的体现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为由于各类施工单位认为其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所以这一方法在使用方面的几率较低。另一方面,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仓管系统和施工设备的完善方面都具有一定问题,致使整体性的施工技术潜能未能全面开发,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质量。然而从整个系统的作用形式下来看,今后这一问题也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这就导致该项技术无法全面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此外经济性问题还体现在整个行业内部都对该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国家当前已经提出要在建筑行业优化中落实相关的改革项目,尤其是对于各类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开展。然而从取得的实际成效上来看,该项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方可全面落实,从当前的采用方式上来看,这一技术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四)具体项目分析
上文中已经给出了全周期分析体系的使用方法,本文以同一时期建设和建成的两类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分析过程如下:
1、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由设计成本和前期准备费用,建设前期准备费用都为300元/m2,其中混凝土现浇建筑的设计费用为初步设计费用、方案设计费用和施工图设计费用之和,为31元/m2,而装配式的费用为37元/m2。
2、建设成本
建设成本涵盖的成本项目包括工程施工费用、建设期间的利息两个方面,其中施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具体的施工费用,其中混凝土现浇建筑的总费用为1194.14元/m2,装配式住宅的费用为1853.46元/m2,而生成的利息中,假设利率不浮动,并且单次拨款量相同,该工程项目中现浇建筑利息总量为1218.89元/m2,装配式住宅为1862.78元/m2。
3、运营和养护成本
由于两类建筑的内部面积、保温隔热能力基本相似,所以最终两者的运行成本相同,都为821.51元/m2,而养护成本中,现浇建筑的养护成本为160元/次·m2,而装配式住宅的养护费用为120元/次·m2,最终分析现浇混凝土住宅的养护成本为191.26元/m2,装配式住宅的为79.67元/m2。
此外在分析中,还可研究的内容包括报废成本、残余价值等,其中现浇建筑的报废成本为121.89元/m2,装配式住宅的报废成本为93.15元/m2,而现浇建筑的剩余价值为4.46元/m2,装配式住宅为50.53元/m2,通过对所有结果的分析,发现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要高于现浇混凝土建筑,两者的差值为58.14元/m2。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提升方法
(一)加大行业宣传
只有在整个行业都重视这一施工技术的情况下,方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全面践行和落实,所以本文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的方法为,今后无论是对于我国的建筑领域相关管理部门方面还是整个施工行业,都需要通过对该项技术的使用和研究,完成对具体工作项目的前面践行工作,为后续的宣传过程奠定基础。
行业内的宣传工作一方面为要通过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扶持和管理力度,让其与当地的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合作,最终研究这一技术在施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同时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技术完善,在此基础上在整个行业内推广。另一方面,当地的研究院以及高校方面也要主动参与到对该项技术的完善和优化工作中,同时向各个施工单位方面完成对这一行施工技术的宣传,此外也可考虑通过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求施工单位每年完成对一定比例这一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这种不断推进、系统逐步发展的模式,让整个系统取得更广阔的应用。
(二)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只有让大量专业技能的人才投入到整个建筑行业中时,才可完成对整个技术的高效应用和优化,最终在当前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装配式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成本总量。
人才的培养投入中,一方面建筑单位和高校方面建成全面性的合作体系,这一工作模式可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也要主动参与到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过程,尤其是对这类新型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更是需要通过践行这一工作项目,提高对所有工作人员的监管质量培养效果,最终让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现存的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三)持续优化施工技术
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难以控制,这对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原因在于各类小微型建筑施工单位由于发现这类建筑需要消耗更多的建设成本,所以会主动降低对这一技术的应用频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通过现有的储备人才的投入,完成对这一工作内容的全面优化和设计,尤其是针对当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設备问题、施工管理问题以及施工质量保障问题等,都要通过对相关技术体系的持续优化和改革,最终让整个系统能够更好的运行和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全生命周期理论下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研究成果表明,这类建筑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有更高的经济性,但是由于成本的分配不均导致目前这一施工技术的应用频率较低。在今后的技术行业发展中,可以通过加大对人才培养资源的投入、新型技术的行业内宣传以及持续性优化施工技术等方式,提高整个技术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俊丰.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7):52-53.
[2]刘洋.关于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1):169-170.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
装配式住宅和传统住宅之间的差异在于,这类建筑要先通过对模板的建设与搭建,之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工作。而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在经济性的分析工作中,研究项目包括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后续运行中产生的所有资金,在此基础上计算产生的成本,通过的对比的方式,可为今后的行业优化工作知名方向。
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分析
(一)住宅成本消耗量
全周期成本分析中, 要考虑所有能够产生成本的项目,所以详细分析中,可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成本生成因素。需要分析的项目有建筑的设计成本、建筑的施工成本、建筑施工中生成的各类损耗性成本、建筑后续运行中形成的各类修缮性费用等,要深度考虑所有成本的情况下,方可落实对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模式,所以也要研究传统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生成的成本。可以说这两种施工技术从整体上来看完全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传统建筑在设计中要考虑的是整体设计方案,装配式建筑要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区域的对接方法,此外装配式住宅施工中要应用多种模板,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施工成本。对于施工过程和后续的修缮工作,都要完全依照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常见问题,分析这一系统修缮过程中的消耗成本。
(二)装配式住宅和传统住宅的经济性对比
装配式住宅从整体分析上来看,施工阶段的成本消耗要小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一方面可直接通过建筑施工中总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占比对比的方式,分析全生命周期分析法中装配式住宅经济性,但是这一方法由于更侧重于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所以这一方法显然不可应用于这一研究课题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所有因素的了解和解读,分析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本文必然要选择这一方法。
(三)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体现问题
目前的装配式住宅在经济性的体现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为由于各类施工单位认为其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所以这一方法在使用方面的几率较低。另一方面,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仓管系统和施工设备的完善方面都具有一定问题,致使整体性的施工技术潜能未能全面开发,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质量。然而从整个系统的作用形式下来看,今后这一问题也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这就导致该项技术无法全面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此外经济性问题还体现在整个行业内部都对该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国家当前已经提出要在建筑行业优化中落实相关的改革项目,尤其是对于各类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开展。然而从取得的实际成效上来看,该项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方可全面落实,从当前的采用方式上来看,这一技术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四)具体项目分析
上文中已经给出了全周期分析体系的使用方法,本文以同一时期建设和建成的两类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分析过程如下:
1、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由设计成本和前期准备费用,建设前期准备费用都为300元/m2,其中混凝土现浇建筑的设计费用为初步设计费用、方案设计费用和施工图设计费用之和,为31元/m2,而装配式的费用为37元/m2。
2、建设成本
建设成本涵盖的成本项目包括工程施工费用、建设期间的利息两个方面,其中施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具体的施工费用,其中混凝土现浇建筑的总费用为1194.14元/m2,装配式住宅的费用为1853.46元/m2,而生成的利息中,假设利率不浮动,并且单次拨款量相同,该工程项目中现浇建筑利息总量为1218.89元/m2,装配式住宅为1862.78元/m2。
3、运营和养护成本
由于两类建筑的内部面积、保温隔热能力基本相似,所以最终两者的运行成本相同,都为821.51元/m2,而养护成本中,现浇建筑的养护成本为160元/次·m2,而装配式住宅的养护费用为120元/次·m2,最终分析现浇混凝土住宅的养护成本为191.26元/m2,装配式住宅的为79.67元/m2。
此外在分析中,还可研究的内容包括报废成本、残余价值等,其中现浇建筑的报废成本为121.89元/m2,装配式住宅的报废成本为93.15元/m2,而现浇建筑的剩余价值为4.46元/m2,装配式住宅为50.53元/m2,通过对所有结果的分析,发现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要高于现浇混凝土建筑,两者的差值为58.14元/m2。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提升方法
(一)加大行业宣传
只有在整个行业都重视这一施工技术的情况下,方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全面践行和落实,所以本文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的方法为,今后无论是对于我国的建筑领域相关管理部门方面还是整个施工行业,都需要通过对该项技术的使用和研究,完成对具体工作项目的前面践行工作,为后续的宣传过程奠定基础。
行业内的宣传工作一方面为要通过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扶持和管理力度,让其与当地的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合作,最终研究这一技术在施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同时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技术完善,在此基础上在整个行业内推广。另一方面,当地的研究院以及高校方面也要主动参与到对该项技术的完善和优化工作中,同时向各个施工单位方面完成对这一行施工技术的宣传,此外也可考虑通过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求施工单位每年完成对一定比例这一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这种不断推进、系统逐步发展的模式,让整个系统取得更广阔的应用。
(二)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只有让大量专业技能的人才投入到整个建筑行业中时,才可完成对整个技术的高效应用和优化,最终在当前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装配式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成本总量。
人才的培养投入中,一方面建筑单位和高校方面建成全面性的合作体系,这一工作模式可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也要主动参与到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过程,尤其是对这类新型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更是需要通过践行这一工作项目,提高对所有工作人员的监管质量培养效果,最终让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现存的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三)持续优化施工技术
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难以控制,这对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原因在于各类小微型建筑施工单位由于发现这类建筑需要消耗更多的建设成本,所以会主动降低对这一技术的应用频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通过现有的储备人才的投入,完成对这一工作内容的全面优化和设计,尤其是针对当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設备问题、施工管理问题以及施工质量保障问题等,都要通过对相关技术体系的持续优化和改革,最终让整个系统能够更好的运行和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全生命周期理论下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研究成果表明,这类建筑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有更高的经济性,但是由于成本的分配不均导致目前这一施工技术的应用频率较低。在今后的技术行业发展中,可以通过加大对人才培养资源的投入、新型技术的行业内宣传以及持续性优化施工技术等方式,提高整个技术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俊丰.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装配式住宅经济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7):52-53.
[2]刘洋.关于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