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一体化的小学体育学练赛评构建初探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学、练、赛、评”概述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引领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的基本路径。学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也有学生领悟能力的因素;“练”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练习方法,围绕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赛”是指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进行的各种比赛,包括单人的比赛、集体合作的比赛等,是学、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体育学练效果的重要手段;“评”是指教师或学生对学生或同伴进行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具体有体育运动测试、学生体质健康等测试。
  2 课程一体化对开展“学、练、赛、评”的启示
  教育部体艺卫司司民王登峰在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将推进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今后学校体育主要围绕“教、练、赛”进行开展叫。笔者认为“学、练、赛、评”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指的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微观层面指的是一堂课的教学。“学、练、赛、评”作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新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不可割裂而独立存在,为此,我们应强调“学、练、赛、评”四者应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视角下,做到体育教学工作校内外相互配合、课堂内外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确保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运行。
  3 基于课程一体化的小学体育学练赛评构建路径
  3.1 明确“三维度”育人的体育课程目标
  纵观学校体育实际现状,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界限模糊,2000年在新课程改革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学是重“技”(能)还是重“体”(能),体育课堂教学是学习体育技能还是要追求快乐体能,一些体育专家、学者及体育教师莫衷一是。由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三维度”的体育课程目标,即技术维度、体能维度、运用维度。明确动作(技术)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運用方法是教学内容,强调在体育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强化发展学生体育技能必备的专项体能,突出学生的体育运动运用能力(会比赛和自主锻炼),与国家提出的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3.2 构建“教材三个一”结合的课程内容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偏差,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教教材、教单一运动技术的现象,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体能,或者缺乏发展某项运动技术专项体能的意识,造成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与体能发展的脱节。为此,根据体育“三维度”的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材三个一”的理念。
  以篮球教学为例,每个水平层次都应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运球、传球、投篮、战术配合等,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上述技战术,还必须发展学生的篮球专项体能,通过篮球游戏或比赛提高和巩固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篮球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就是评价的核心点。实施“教材三个一”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实现运动技能、体能练习、技术运用“三合一”协调发展与有机集合,还可以改变原有的教教材,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会单一动作技术不会运用和比赛的窘状,实现“学运动技术、练专项体能、赛灵活运用、评体技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促使学生从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学习到发展运动能力的转变。
  3.3 开展课内外有机衔接的课程实施
  通过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构建逻辑清晰、富有层递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一个相互协进的系统,把体育课堂单一的运动技术教学拓展到课余锻炼、比赛运用中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把“学—练—赛—评”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体育课程育人的最大效果,落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任。
  3.4 完善科学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师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中考成绩作为评价体育课程“教与学”成效的衡量指标。终结性评价过多,过程性评价较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缺乏激励机制。在课程一体化视域下实施“学—练—赛—评”,对学生体育测评既要有速度、次数、远度等定量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大课间活动、运动会或体育小竞赛、课余训练与校外锻炼进行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评价,例如,运动安全与卫生常识、协作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语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要在“学—练—赛—评”整体一致性的教学背景下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良好的体能,形成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会批判性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九“学—练—赛—评”是全面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落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真菌感染疾病是一类通过真菌感染动物的皮肤、粘膜、毛发以及手指甲和脚趾甲所导致的一类皮肤性疾病。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在防治由真菌感染导致的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
1 前言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不同于知识的学习,它是由人体肌肉活动(即本体感受器)参与的,需要人体骨骼肌的活动来完成各种运动,俗称神经反射。运动技能的深度学习能促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完整的技术技能表象,后通过神经调配骨骼肌完成不同的精细动作,最终促使课堂学习的发生即运动技能的精确掌握。本文探索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不同教学方法,促使课堂教学真正发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 深度学习  在2
期刊
世界性足球赛事的不断增多,使足球运动逐渐受到广大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作为一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足球不但可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其背后的足球文化,更是具有育人的价值。在新的教育环境中,为扩大足球运动的影响范围,高校加强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为足球運动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力。  1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教育作用  足球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足球运动方式和竞技规则,使足球运动员
期刊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更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为传统太极拳教学输入新的血液,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让教学变得简单高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1 前言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的受众人群。太极拳被引入高校课程以来,受到广大學生的欢迎。通过
期刊
目的:对通痹方贴剂的成型工艺进行研究,考察该贴剂对骨痹症患者的止痛作用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以基质配比甘油(A)、聚丙烯酸钠(B)、卡波姆(C)为工艺的考察因素,以贴剂
1 引言  随着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越来越多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涌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实的小学体育课堂往往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向不明确。若是在小学体育课堂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那么便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此优化课堂教学。  2 基于“以生为本”视角的小学体育任务型课堂的构建意义  2.1 “以生为本”、任
期刊
由于以往教师多是通过测验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过于看重其对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掌握情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需求,评价方式也存在较多的缺陷。对此,体育教师要尝试对体育课堂评价改革和创新,利用灵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传统小学体育课堂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评价中,教师多是根据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规定时间内运动项目完成度等
期刊
(2021年4月)一、总体情况本月,我国农药进出口同比数量微增金额大增,贸易顺差19.12亿美元。进出口货物数量为26.30万吨,同比上升3%;进出口折百数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11%;进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辩证理论指导下,通过推拿穴位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是一种改善小儿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保健、治疗方式。本文对推拿治疗小儿呼吸系
目的:探讨愈疡胶囊对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的抑菌作用及对大鼠烫伤感染的治疗。方法:采用杯碟法研究愈疡胶囊对P. aeruginosa的体外抑菌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膜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