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叠加意象的丰富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中,意象是一把钥匙,它可以为读者打开神秘诗境的大门。在诸多意象中,诗人运用列锦手法创造的叠加意象内涵更为丰富,读懂它们,会更好的理解诗歌情感的丰富性。
   所谓“列锦”,就是把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古诗词创作中,叠加意象的运用除表现诗人高超的写作技法外,也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深得人们喜欢。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属于此类修辞手法运用的典例。
   《雨霖铃》是柳永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首叠加意象运用得很成功的作品,情感特别丰富的词作。该词中,作者选取了大量的意象,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但是最为集中的表情达意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本是想象旅途中的况味:舟一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扬柳梢头。作者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旨在映衬“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伤”字。且看这几个意象的深层解读,“杨柳岸”——杨柳自古与离别有关,此刻用岸边的杨柳让人睹柳思人,倍感伤心;“晓风”——秋天的风本身就清冷、萧瑟,拂晓的秋风更让人觉得清冷,肌肤的寒冷极易引发离人内心的伤痛;残月——让人想到残缺不全,孤单寂寞,重逢难再。杨柳、晓风、残月是分别表达“别时依恋”“别后心寒”“别后难逢”的不同感受,具有巨大的概括力与高度的包容性。意象叠加构成的新意义链,将离人不忍分别、孤独忧伤、漂泊无依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不逐个分析意象的内在含义,学生就很难真正读懂它们,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就会只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以至于一些学生根本读不出乐景中的哀情,当然无法理解词人离开心上人之后的那种痛彻心扉的伤感。
  再看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诗中也有一个运用叠加意象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看似在写相思之情,实际在抒发宏愿落空后的闲愁。通过三个叠加的比喻性意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表现闲愁,将抽象的闲愁具体化,渲染了失意之后愁绪的浓重。满地的青草,极其繁多;满城的风絮,极其零乱;满天的梅雨,极其缠绵。抽出其中任何一个意象来表现愁绪都是让人愁不可堪的,这里这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本愁绪满天的词人无端地增加了许多层愁:春末夏初的满地青草一样多的愁,满城飞舞的柳絮一样使人烦的愁,满天下个不断的梅雨一样绵绵无期的愁。这草、这絮、这雨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越发增加了无限的愁怀恨绪。这使原本难以揣摩的“闲愁”似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解读,让学生明白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因怀才不遇、终不得志而极度失意和迷茫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的丰富性。
   带领学生赏析这类诗歌时一定要先引导他们弄清每个意象所承载的内容,理解每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再准确把握意象叠加之后产生的新意义链的含义,从而走进诗人内心,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准确理解诗人情感,理解情感的丰富性。
其他文献
赞扬是有力量的,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声惊喜的赞叹,一个满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无比温暖,充满学习的‘正能量’。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却更热衷于批评错误和纠正错误,这会导致学生歧变心理的出现。正如蒙台梭利在《自卑感》这一节中所说的:“如果一个成人使得儿童相信他自身是无能的,那么一片乌云就会降临到他的心灵上,他就会陷入冷漠和恐惧的状态中。”作为直接抚慰学生心灵的教师真的应该好好反省:是不是我们漫不经心的行为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比较尴尬的内容。因为一些特定的原因,作文往往让师生都陷入为难的境地。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许多学生谈文色变,犹如看见猛虎下山。许多学生,宁愿背诵课文或者做几道数学难题,也不愿意写一篇作文,一遇到作文课程就呲牙咧嘴,苦不堪言。  学生不愿意写,教师教起来就更加困难,许多教师苦口婆心,讲得唾液飞溅,甚至恨不能手把手教给学生怎样去写,然而由于没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写作好,离不开积累,不断地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积累生活,丰富写作的素材包  大胆地接近生活,走进生活。比如说,和同伴们上街购物,体验街上热闹的气氛;去菜场买菜,和小商小贩们大胆地讨价还价;周末,和家人或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游玩,同时鼓励学生有感而发,写一些自己想写的,有内容可写的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才会有血有肉,尽管学生开始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比较幼稚的,但比
期刊
作为主科之一的语文课,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因为它是一个语言学科,所以对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求得更加严格,语文课堂是一个活跃的环境,语文课堂上应该充斥着师生良好的互动,师生之间流畅的提问和回答,语文课上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灵魂的沟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谈一下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环节。  无论在什么课堂上,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提问得好,会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打开他们思考的金钥匙,强化他们
期刊
最近我拜读了王尚文教授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一卷好书抚平了内心那颗浮躁不安的心,真正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教育说穿了就是一种对话,对话是成功教育的起源。   书中讲:真正对话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真诚的,合作的,其结果必是双方都能通过对话而臻于一个新的精神境界。笔者认为,实现成功的对话教育,教者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尊重和理解学生,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   教育不能抹杀个性。所谓个
期刊
先看下面二道高考(含模拟)作文题:  A组:  1、2011年某省高考模拟试题:曾永义《愉快人间》说:“为了‘人间愉快’,就要‘人间处处开心眼’,就要具备担荷、化解、包容、观赏等四种能力,达成‘莲花步步生的境界’。”这是一段充满生命智慧的哲思。“人间愉快”,可以是敞开心胸、放宽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担责任、化解问题的喜悦;可以是对周遭事物的谅解和包容;可以是观照生活情趣的艺术;也可以是……请根据亲身
期刊
考场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否,决定着语文考试的成败。因此,写作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应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学期初,组内六位语文老师通过教研,分析学情,决定本学期重点从审题、选材、立意、构思、细节描写等几个字眼展开写作技巧的训练。具体为:  一、明确命题形式,书写作文  通过每两周练习一种命题形式,明确命题作文、半命题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语文教学半壁江山之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学生视野不够开阔,造成农村学生在作文时普遍感到无话可写,写作水平难尽人意。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阅读名篇,评赞、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⑴教师要做学生的写作楷模。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爱好写作,
期刊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它的研究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中学习的科学有效记忆的分类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我们都深有体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那么究竟高中知识的学习有哪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呢?现归纳如下:  一、理解记忆法  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要从一开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理解、评价、鉴定文本的过程的所谓探究性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及其他科目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兴趣引导是促使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