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说教到“慎思”“明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看下面二道高考(含模拟)作文题:
  A组:
  1、2011年某省高考模拟试题:曾永义《愉快人间》说:“为了‘人间愉快’,就要‘人间处处开心眼’,就要具备担荷、化解、包容、观赏等四种能力,达成‘莲花步步生的境界’。”这是一段充满生命智慧的哲思。“人间愉快”,可以是敞开心胸、放宽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担责任、化解问题的喜悦;可以是对周遭事物的谅解和包容;可以是观照生活情趣的艺术;也可以是……请根据亲身感受或所见所闻,以“人间愉快”为题,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写作要求(略)。
  2、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写作要求(略)。
  题目1中“引导材料”矫揉造作,风格颇似“心灵鸡汤”,而又以“人间愉快”四字作为作文命题,很难想象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能说出些什么。?题目2作文材料虽然是真实的,但基本上属于“升级版”的“好人好事”,实质上也还是“道德命题”。
  这类命题所引用的寓言,或是励志小故事,或是格言警句,均蕴藏着某个道德教诲。“道德教诲”为其主要特色,重在自我修养,考生只能顺着题目预设的价值取向来发挥,相当于“代命题者立言”,思维方向十分单一。并且,对于高中生来说,其自身修养很难达到这样的深度,缺乏相似的人生体验,故容易为赋新词强说愁,流于浮泛空疏。按此命题去“做文章”,犹如“螺丝壳里做道场”。并且,因为材料所提供的情境大多是虚拟的,其蕴含的道德命题本身缺乏真实的思维价值,相当于“伪道德命题”,故显得虚假而矫情。这类命题的最大弊病是使考生的思维幼稚化、简单化,即不需要分析、比较、论证、思辨,而只需要人云亦云,迎合他人,为此甚至言不由衷、违心编造,变得矫情而虚伪,对学生心智及人格成长戕害莫大。
  我们再来看看以下题目:
  B组:
  1、200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写作要求(略)。
  2、2013全国卷Ⅰ: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和A组题目相比,B组明显淡化了道德说教色彩,加强了对考生“慎思”“明辨”能力的考查,更加人性化了,有情感了。“慎思”“明辨”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慎重思考则能让我们更好得把事情做得完美,让每一件事都能脚踏实地;清楚辨别能让我们更好得认识这个社会。这些题目不是凭人云亦云、陈词滥调可以对付的。
  语文考试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指向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常识性试题所指向的应该是“善”和“美”,而作文题则应该指向“真”。具体而言,即通过写作引导考生学会“慎思”“明辨”,学会独立思考,摒弃虚无缥缈的“道德说教”型作文命题,让莘莘学子回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来,回到交织着矛盾和悖论的生活实相中来,回到正处于充满希望又步履艰难的中国社会转型中来。“文章合于时而著”,通过阅读与写作学会质疑、思辨,学会求真、求实,做个关心社会事务的有独立见解的现代公民。这才是从根本上高考作文应当追求的价值取向。
其他文献
文言课文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
期刊
班主任工作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班主任不好当,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当。但是,既然当了班主任就必须竭诚尽力,扮演好班主任这一平凡而又必不可少的角色。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都对班主任工作深有体会,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重视。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品德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相信“身教”胜于“言教
期刊
一、读  就是通读全文,借助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做题做准备。审读,是解答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选择类题目的第一步,第一遍阅读要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时要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并给每一段标上标号。  二、找  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
期刊
教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环境的正向功能,实现教学环境的最优化,必须对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调控教学环境是一项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有三点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性、经济性、实用性。那么,应如何调控教学环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呢?  一、要有全局观念,整体协调  影响教学环境的因素是复
期刊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融汇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里,针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
期刊
赞扬是有力量的,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声惊喜的赞叹,一个满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无比温暖,充满学习的‘正能量’。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却更热衷于批评错误和纠正错误,这会导致学生歧变心理的出现。正如蒙台梭利在《自卑感》这一节中所说的:“如果一个成人使得儿童相信他自身是无能的,那么一片乌云就会降临到他的心灵上,他就会陷入冷漠和恐惧的状态中。”作为直接抚慰学生心灵的教师真的应该好好反省:是不是我们漫不经心的行为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比较尴尬的内容。因为一些特定的原因,作文往往让师生都陷入为难的境地。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许多学生谈文色变,犹如看见猛虎下山。许多学生,宁愿背诵课文或者做几道数学难题,也不愿意写一篇作文,一遇到作文课程就呲牙咧嘴,苦不堪言。  学生不愿意写,教师教起来就更加困难,许多教师苦口婆心,讲得唾液飞溅,甚至恨不能手把手教给学生怎样去写,然而由于没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写作好,离不开积累,不断地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积累生活,丰富写作的素材包  大胆地接近生活,走进生活。比如说,和同伴们上街购物,体验街上热闹的气氛;去菜场买菜,和小商小贩们大胆地讨价还价;周末,和家人或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游玩,同时鼓励学生有感而发,写一些自己想写的,有内容可写的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才会有血有肉,尽管学生开始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比较幼稚的,但比
期刊
作为主科之一的语文课,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因为它是一个语言学科,所以对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求得更加严格,语文课堂是一个活跃的环境,语文课堂上应该充斥着师生良好的互动,师生之间流畅的提问和回答,语文课上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灵魂的沟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谈一下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环节。  无论在什么课堂上,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提问得好,会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打开他们思考的金钥匙,强化他们
期刊
最近我拜读了王尚文教授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一卷好书抚平了内心那颗浮躁不安的心,真正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教育说穿了就是一种对话,对话是成功教育的起源。   书中讲:真正对话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真诚的,合作的,其结果必是双方都能通过对话而臻于一个新的精神境界。笔者认为,实现成功的对话教育,教者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尊重和理解学生,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   教育不能抹杀个性。所谓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