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诚然,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而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提问得法,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还会堵塞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什么时候发问,需要精心的设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善于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课堂提问。下面,就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的问题,浅谈一下我的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 课堂提问,目的要明确
  所谓“目的明确”,就是指课堂提问所设计的问题,要服从于每节课的学习重难点知识上,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刻意制作。教材的重点之处要问,难点之处也要问,但切记事事问,不然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因此说:课堂提问如果抓住了教材的重点,重点就会突出;如果抓住了难点,难点就会突破。
  例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首诗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文中的你指那些人”?“生活欺骗了你”的意思是什么?文章题目为什么用“假如”?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沿着该诗提供的思路进行扩展,引起对该诗内容的注意,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达到对该诗的内涵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所谓的“启发性”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督促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重在引导,且要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并非一问一答。如果一味地采取雷同的问法,是不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的。
  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于勒从美州发了大财回来,他的父母亲对于勒的态度还会是这样吗?”这样一问如平静的水面投下一石子,学生是众说纷纭,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了于勒父母的态度与金钱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趣味性
  所谓的“趣味性”,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提问的角度要新,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就会感兴趣,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引起积极的探求欲望,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进而激发学生思维。
  如:在教《愚公移山》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懂得“遗男”一词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愚公把土石运到东海去,邻居家的一个男孩也要去,他爸同意他去吗?”这一问逗笑了学生,“他没有爸呀!”“你们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是遗霜——寡妇,他是遗男——孤儿呀!”经过这一有趣的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该词的含义。这样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难易适度所谓的“难易适度”,就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身认知基础和实际能力,进行适度提问,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让学生通过思考,才能可望而又可及,但也不能使学生因偏难而望而止步,因问题太易而滋生思维惰性,正如树上的果子,随手可得,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学生跳起来还不能摘到果子,这就反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像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那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通过努力是会有收获的,从而使他们学习的信心倍增。
  例如:在教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我首先抛出“你如何评价文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這个问题,学生一时会难以回答,于是我就将这个问题分解为:“马蒂尔德丢失项链前是什么形象?”“丢失项链之后呢?”“作者写这些故事情节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三个问题。因为问的具体到位,所以学生不仅全面地认识了马蒂尔德,而且还进一步明白了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借马蒂尔德这面镜子,来有力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社会现象,并且对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如何学会生活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五、课堂提问要注意把握良好时机
  所谓的“良好时机”,就是指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才提问,也正如厨师烹调美味佳肴必须掌握火候一样,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时机得当,就能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深化理解,加深感悟。反之,适得其反。众所周知,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是弱国胜强国的一场战争,之所以弱鲁能够战胜强齐,是因为曹刿这个关键人物抓住了最佳的作战时机,在“彼竭我盈”时追击,在“辙乱旗靡”时反击,战争才得以取胜。同样如此,课堂上也是不能随便提问的,一定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把握好最佳的提问时机,问在要点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激活,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课堂设问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古人云:“过而不及”,切不可搞满堂问,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顺利地完成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晕轮”而产生的积极、有利的效果我们称之为“晕轮正效应”或曰“正晕轮”;产生消极、不利的效果我们称之为“晕轮负效应”或曰“负晕轮”。  学困生之所以难转化,不仅因为教师、家长的帮扶不力,还因为他们常用一种病态的目光看待问题,犯了错误,不是及时地反省而是把个人封闭起来,
期刊
应用题是指用文字或语言叙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些已知数量和蕴藏着的未知数量的关系,从而求得未知数量的题目。应用题较计算题更具实践性,更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它是学习现代数学的基础。学生在解答每一道应用题都必须进行艰苦的思考,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综合、运用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因此,中年级学生对解答应用题比计算题感到困难得多。如果能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就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积极性思维,培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  高一新授课的教学,好多都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很显然开展启发式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谈一下我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  
麦比乌斯环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麦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bius, 1790—1868)发现而得名。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 ,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环,也称麦比乌斯带。简单解释,麦比乌斯环只存在一个面。这与现实中的作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但对于学
期刊
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书,前几年一位赞助商大发善心,为我校每个教室捐了一部多媒体设备。从此,我们的教学工作变得轻松而有乐趣,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我这几年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给大家分享分享。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学起来就没有那么吃力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
期刊
《南方周末》2004年6月17 日D26版照片说明:“艺术家艾未未与本报记者考察了大同、云冈两大石窟。”“大同、云冈两大石窟”说法有误。云冈石窟地处大同,为大同驰名世界的名
6月6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刊出宋连庠、周序祖的《“床笫”的“笫”》一文,文中对《咬文嚼字》创刊十周年时公布的“最常见的100个别字”大加赞赏,认为“实在是一件功德
所谓“文采”,其实就是把话讲得漂亮,使文章言辞传神、有血有肉、流畅自然、优美动人、富有表现力。让读者感到有味、优美。但是就大多数同学来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语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词汇贫乏,不知锤炼。有的同学整篇文章就是“流水帐”,语言简单、粗糙。只是将简单的词语进行简单的组合,缺少精美、丰富的词汇,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文章如同白开水,淡而无味。有的同学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和华丽,把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古人早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聰明识字始。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的个体,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有多少学习的乐趣可言?又会有多大的教学效果呢?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如同给识字教学注入清风活水,使识字课堂
期刊
在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迅速,最重大的社会转型。在学习理论和教育研究领域,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学习的理念与方式的革命已经兴起。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哲学思维方法等对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到教学领域,就是要建构更注重人,注重文化,注重过程和知识生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观。“生成”是近来在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中出现相当频繁的一个名词。生成在教学中的提出虽然源于教学实践需要,但是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