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绘画的技巧,更是在画作赏析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高超的画技,更体现了创造者自己对于自然、生活、社会、情感等的感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人文素养 美术鉴赏 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绘画潜能
  每位學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尤其对于美术这一具有艺术性特征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渗透人文素养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教师就不应为学生设定标准的答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情感抒发,对其与创作的作品要保有赞美之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个体的被尊重感,能够激发他们的绘画潜能,促使其充分展示自我。
  比如,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某一作品,学生看到之后会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领悟。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述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动力,鼓励他们创作出代表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给予他们充分表达自我情感的空间,这是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体现。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初中生的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比较幼稚,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人文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生活化元素,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创作,以提高作品的人文气息,并鼓励学生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观察,寻找创作的灵感,这样他们的作品才会更具灵气、更加充满生机。
  例如,在学习“点与线的魅力”这节课时,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点和线的知识进行探讨。小组之间集思广益,纷纷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达,然后学生对不同点和线的绘画手法和相应颜色描绘出来,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融合多元化美术作品鉴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美术作品让他们欣赏,能够使其感受不同作品中的风俗文化,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对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春节到》《唱大戏》等年画作品,使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培育目的。
  结语
  总之,人文素养是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人文理念贯彻到绘画教学、鉴赏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美术学科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兆光.浅谈初中美术人文素养的培育[J].文教资料,2019(14):89-90.
  作者单位: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才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纵观古今,似乎越是优秀的诗人,经历越是坎坷,最伟大的诗人往往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掌权者,而是壮志难酬、郁郁寡欢的可怜人。李太白空有满腹经纶却始终无法接近权力的中心;杜子美心怀天下,可这天下却不容他,饥寒甚至夺去了他的幼子;而苏东坡,在诗作成就上虽比不上太白的浪漫洒脱、开创一代先河,也比不上子美以诗写史,录人间疾苦,但他的诗别有一番滋味,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思想,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苏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新时代下,我们应明确群众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如今的发展趋势,明确其创新策略,从而对群众文化的协同治理进行深入思考,在坚守文化阵地同时,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实现群众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针对新时代群众文化的协同治理与创新策略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 群众文化 协同治理 创新策略 
期刊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美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营造美的课堂氛围,展现美的教学艺术,精选美的教学资源,运用美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去欣赏美、体验美,进而能表达美。  关键词:美术 美感 课堂教学  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能激发学生追求美、感知美、创造美。怎么实施美感教学呢?本文将围绕笔者去年上过的《创意粘土青花瓷瓶》(以下简称“本课”)课堂
期刊
摘要:非遗传统技艺是历代先辈留给我们的历史瑰宝,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质文化与传统技艺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利用博物馆展陈的方式将其深刻内涵以及精湛工艺展示出来,不仅对于提升我国人民文化自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对丰富我国传统技艺保存形式、推动我国传统技艺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 展陈模式 探究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要:《我与地坛》是“写真实、说真话的散文革命”中脱颖的一匹骏马,它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不息超越了一般的抒情述景散文,是浩瀚篇章中的夺目明珠。  关键词:我与地坛 大散文 真情 滥情  《我与地坛》是作者在苦难病痛中生活的呕心之作。作者史铁生在青年下乡时就发现疾病,后双腿残疾靠轮椅生活,病痛的折磨让他一度消沉,活动范围的局限使得附近的地坛成为他常去之处。幽静的地坛,残酷的现实,对个体情感和生命意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职教育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中职美术专业而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已经成为一线中职美术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中职学校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学校,侧重培养学生拥有一技
期刊
摘要:建立良好校风对于高校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对于消除南赣匪患、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安定、教化乡民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于高校建立良好校风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 南赣教化 校风  提高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出路,校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校风指的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带有集体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的态度和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支撑下,微课作为学校课堂建设的有益探索,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微課适应了当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时间碎片化等特点,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主题内容鲜明、授课形式多样,课程时长短小精悍。中职美术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美术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促进中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中职学校大力倡导微课教学。本文主要是对微课的特点和优势进
期刊
摘要: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资源应用于社团建设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最直接体现。本土非遗文化的注入让社团的生命力大大增强,社团活动具有更加鲜明的主题,能充分发挥出社团的教育教学功能。非遗项目社团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因其浓厚的专业背景,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联系,获取一定的资源,社团成为学生走向企业、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服务社会的桥梁。  关键词:本土非遗文化 社团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调研时强调:“中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扩展认知、学习知识、获得人生启发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深化情感、感悟世间真情、领会人间“真善美”的重要过程,对于儿童成长、青少年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和经验,更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能够从阅读到“悦读”,并且在其中可以拥鼐发现美、感悟美、获得美的享受和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鉴赏  书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其中有包罗万象的世界景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