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遗文化让社团建设更出彩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资源应用于社团建设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最直接体现。本土非遗文化的注入让社团的生命力大大增强,社团活动具有更加鲜明的主题,能充分发挥出社团的教育教学功能。非遗项目社团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因其浓厚的专业背景,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联系,获取一定的资源,社团成为学生走向企业、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服务社会的桥梁。
  关键词:本土非遗文化 社团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调研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热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走向企业就业,职业学校承担着企业员工最基础的培训工作,是专业技能的孵化基地,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资源应用于社团建设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最直接体现。
  一、其他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缺乏吸引力
  学生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组织。在学生的心目中,社团是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地方,是表现自我个性的去处。我校的多个社团在开始的时候,因为成员有着共同爱好,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社团活动中,让社团的各项工作开展都非常顺利。可是在一段时间后,因为社团宣传不到位,活动主题不突出,活动内容单一化、形式化,学生无法展现其个性等原因,使成员对社团活动没有了新鲜感,社团吸引力随之而下降,成员不再积极参加社团的活动,有的成员甚至直接退出社团,社团活动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二)成员缺乏归属感
  社团是群众性组织,有着与正式组织(如学生会)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讲,社团组织相对松散,成员拥有极大的进出自由,社团对成员的约束力不高,成员在参加活动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或盲从性。以我校摄影社团为例,新成员大多对社团活动目的、社团章程等不了解,主要跟随老成员参与到社团的各项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成员对摄影技术的学习热情逐步消退,对社团的期望值降低,成员在社团中找不到归属感。
  (三)成员缺乏成功体验
  大多数社团的活动是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开展的。例如,在象棋社团活动中,参与社团活动的成员大多为象棋爱好者,已经具备了下象棋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社团活动中,各成员间除了比赛外,几乎没有其他交流方式,对于个别象棋盲来说,无法在社团中学习到下象棋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无法体验到成功,只能无奈地退出社团。
  (四)社团缺乏专业内涵
  学生社团一般分为公益服务类、专业学术类、体育健身类以及艺术兴趣类等四个大的部分,在中职学校,社团大多为如足球社、篮球社、广播社、合唱社、舞蹈社等体育健身和艺术兴趣类社团,这类社团的生命力较强,但是没有任何的专业背景,无法让学生在社团中实践其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专业背景的社团不能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相匹配,无法体现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
  二、非遗项目社团的独特性
  (一)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
  学生社团不仅是学生活动的重要组织团体,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块重要前沿阵地,学校通过团委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有效性管理,把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充分地调动起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社团活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叫作非遗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遗文化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我国历史以及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
  非遗文化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我国各个民族的智慧。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所依靠的就是“人”的力量,“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人的精神就是立足大地,仰望星空……保持住自己的根。”
  因此,将优秀的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资源引入中职学校的社团建设中,可以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与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接触,直接体验非遗,加强学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二)成为课改的实验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将传统文化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是现今职业学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我校在2016年开始组建了一批非遗项目社团,这类社团的共同特点是将本土非遗文化与学校专业相结合,聘请非遗传承人和专业教师共同来做社团的指导教师,使非遗项目社团成为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验田。
  以我校“馨悦”常熟花边DIY社团为例,在社团活动中,学生首先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常熟花边的各种针法,并将针法运用于手帕、杯垫、胸针、笔袋等小物件上,让学生直接体验常熟花边这一江苏省非遗项目的制作方法及其魅力所在;接着,在服装专业教师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指导下,在传承和创新常熟花边技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出休闲装、旗袍、晚礼服等系列服装,为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实践依据,让本土非遗文化重放异彩的同时,该社团获得“苏州市明星社团”的称号。
  在社团这块实验田中,教师可以提高文化素養,开拓教学视野,增强利用本土非遗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可以增加接触本土非遗文化的机会,强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具备生活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及能力;本土非遗文化资源与学校专业课程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专业课程资源库,促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推进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形成具有明晰的本地特色专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服务。   (三)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是以一种倾向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形式,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参加的各项活动(包括社团活动)等都是为他们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社团的小天地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学会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可以开展创造性活动,增长创造的才干,张扬个性,有自由的发展空间。
  非遗项目社团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以职业为依托,在传承和创新的理念下开展社团活动,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向外拓展以及延伸,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挖掘学生潜能,有效提高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团的成员来自相同的专业,但是其年龄、班级各不相同,社团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主动交流与分析,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结语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載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特征,发挥社团自身的创造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实现知识与观念的传播。
  本土非遗文化的注入让社团的生命力大大增强,社团活动具有更加鲜明的主题。在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各种知识,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解的各种手段、途径和方法等,进而充分发挥出社团的教育教学功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非遗项目社团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因其浓厚的专业背景,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联系,获取一定的资源,社团成为学生走向企业、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服务社会的桥梁。
  参考资料:
  [1]毛娉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J].考试周刊,2017(77):27.
  [2]冯璐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以都昌鼓书为例[J].江西教育,2017(30):12.
  [3]朱国美.中职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为例[J].职业,2018(16):84-85.
  [4]百度文库.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https://wenku.baidu.com/view/ 0ac3c0d96f1aff00bed51ed6.html
  [5]王生.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江苏教育,2012(24).
  [6]行知部落.有效课堂视角下非遗融入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4).
  [7]费葳葳,周学智,姚梦竹,郭铮,李晓中,王子安.基于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团支部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学生社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8(01):10-13.
  作者单位: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传神地展现着文人墨客的艺术情操和个性风骨。在大学教育体系中设置书法教学,是大学生掌握书法知识、感受书法魅力、汲取艺术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途径。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结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以达到提升学生书法水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 实践教学 书法课堂 运用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素质教育,因而书法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不
期刊
摘要:美术是艺术教育中比较宽泛的一个学科,其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学生的艺术思维发展开辟途径,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创造艺术氛围和应用空间。因此,美术教学的意义非凡,教师必须要掌握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学生学习制造更加舒适的环境。本文即以《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为例,探析在多元教学视角下美术教学的设计与应用途径。  关键词:多元教学 美术教学 色彩搭配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期刊
摘要:纵观古今,似乎越是优秀的诗人,经历越是坎坷,最伟大的诗人往往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掌权者,而是壮志难酬、郁郁寡欢的可怜人。李太白空有满腹经纶却始终无法接近权力的中心;杜子美心怀天下,可这天下却不容他,饥寒甚至夺去了他的幼子;而苏东坡,在诗作成就上虽比不上太白的浪漫洒脱、开创一代先河,也比不上子美以诗写史,录人间疾苦,但他的诗别有一番滋味,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思想,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苏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新时代下,我们应明确群众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如今的发展趋势,明确其创新策略,从而对群众文化的协同治理进行深入思考,在坚守文化阵地同时,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实现群众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针对新时代群众文化的协同治理与创新策略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 群众文化 协同治理 创新策略 
期刊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美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营造美的课堂氛围,展现美的教学艺术,精选美的教学资源,运用美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去欣赏美、体验美,进而能表达美。  关键词:美术 美感 课堂教学  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能激发学生追求美、感知美、创造美。怎么实施美感教学呢?本文将围绕笔者去年上过的《创意粘土青花瓷瓶》(以下简称“本课”)课堂
期刊
摘要:非遗传统技艺是历代先辈留给我们的历史瑰宝,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质文化与传统技艺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利用博物馆展陈的方式将其深刻内涵以及精湛工艺展示出来,不仅对于提升我国人民文化自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对丰富我国传统技艺保存形式、推动我国传统技艺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 展陈模式 探究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要:《我与地坛》是“写真实、说真话的散文革命”中脱颖的一匹骏马,它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不息超越了一般的抒情述景散文,是浩瀚篇章中的夺目明珠。  关键词:我与地坛 大散文 真情 滥情  《我与地坛》是作者在苦难病痛中生活的呕心之作。作者史铁生在青年下乡时就发现疾病,后双腿残疾靠轮椅生活,病痛的折磨让他一度消沉,活动范围的局限使得附近的地坛成为他常去之处。幽静的地坛,残酷的现实,对个体情感和生命意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职教育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中职美术专业而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已经成为一线中职美术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中职学校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学校,侧重培养学生拥有一技
期刊
摘要:建立良好校风对于高校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对于消除南赣匪患、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安定、教化乡民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于高校建立良好校风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 南赣教化 校风  提高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出路,校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校风指的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带有集体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的态度和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支撑下,微课作为学校课堂建设的有益探索,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微課适应了当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时间碎片化等特点,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主题内容鲜明、授课形式多样,课程时长短小精悍。中职美术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美术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促进中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中职学校大力倡导微课教学。本文主要是对微课的特点和优势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