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探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ppx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方法 对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主要与年龄,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贫血、营养紊乱,免疫功能异常,先天性疾病及居住环境有关.结论 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复杂,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宣教,指导合理喂养,防止营养性疾病发生是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肺叶间裂对肺部病变定位、评价肺部病变累及范围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通过对多种重建方位及层厚显示肺叶间裂进行评价,以探讨肺叶间裂最佳多平面重建(MPR)重建方位和层厚,为观察肺叶间裂提供最佳方案。
期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DPN 在老年人发病率高达90%以上[1].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病程长、肢端缺血缺氧严重,DPN 发生率高,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我院2008 年10月至2010 年2 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满
期刊
目的 探讨CA72—4、补体C3a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贵门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在贲门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贲门癌患者(贲门癌组)、60例贲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CA72—4、补体C3a、TSGF的浓度,并对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贲门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探讨其联合
期刊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肢体骨骼肌无力伴有钾代谢异常,血钾浓度减低(低钾血症)为临床特征的神经肌肉疾病.发作时血清K+浓度降低,但其降低程度常与肌肉瘫痪程度不成比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疲劳、受凉、精神刺激和酗酒、饱餐等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本病发作一般无生命危险,但严重低钾血症时将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必须做到及时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我院急诊科200
期刊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引起难治性药物性肝损害使用保肝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12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一般能量合剂保肝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15、30
2008年以来,我院对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成功施行右心房双心室三腔起搏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6.4岁,均为肥大心脏伴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120 ms,患者行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多巴胺等治疗后心衰有所控制,但仍反复多次住院,患者情况符合我
期刊
目的 探讨经阴道注水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THLPA)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8例盆腔粘连不孕症患者行THLPA,并于术中行输卵管染色通液术、宫腔镜检查与宫腔镜输卵管口插管通液术.结果 5条输卵管近端周围少量薄膜粘连和4个卵巢盆壁致密粘连未松解,其他盆腔薄膜粘连均被松解.输卵管通畅性:32条输卵管近端阻塞者,通液术后19条(59%)被疏通,6条被部分疏通.术后(14.7±2.2)个月妊
目的 应用来氟米特(LEF)联合强的松治疗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DPLN)患者,探讨LEF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DPLN患者40例,根据随机、开放的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LEF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环磷酰胺(CTX)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周期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监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补体
目的 评价乳腺导管内视镜在乳腺导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对查出的66例导管炎患者进行导管内视镜下介入性抗菌药物治疗,与74例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总结.结果 66例在乳腺导管内视镜介入性治疗患者,治愈率91%,有效率100%.结论 乳腺导管内视镜不仅对乳腺导管炎诊断准确,而且在乳腺导管内视镜下介入性治疗见效快、治愈率高.对乳腺
心理干预是指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以及相关医务人员在术前运用温和、明确、简单和肯定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通过自主意识的调节以抑制麻醉和手术前的紧张、焦虑、恐惧、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稳态,使其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1].因此,术前心理干预已日益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干预在术前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