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的年度大事盘点肯定少不了天津大爆炸。当我看到,18岁的消防员在医院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战友拨通母亲的电话说:“妈,爸,我疼,眼睛疼。”当我看到,一个牺牲消防员的母亲趴在消防中队里儿子的床上,将头埋在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里,想闻一闻被子上儿子留下的气息,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我的眼睛也一下子湿润了。
  天津大爆炸牵动数千个家庭和众多的生命,带来无数的痛苦和生死别离。米兰·昆德拉有句话: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每个人还是做好自己的那份工吧。曾有一位小城镇的年轻读者,打电话问我,如何才能帮助她抑郁的母亲及外婆。她说了很长时间,言语之间有点颠三倒四,那里面,有太多家族难解的纠缠,她很担心很害怕。
  大多数时间我只是默默地充当倾听者,因为她的内心填得太满,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我是这么想的,当你连自己都顾不好,也一点都不感到幸福的时候,你怎么有能力去爱或照顾谁?!这对你来说太苛求也太勉强。不如暂放下解决问题的执念,去过你自己的人生吧。在你尚无能力时,别妄想要去承担上一代的命运。
  我相信人要活得幸福,不是天生条件多美,也不是抢到多少优势,而是坚强面对种种挫败或不幸。记住:那百分之几的人生裂痕,绝不会让你否决其他美丽的部分,反而是迫你快速成长的养分。有阴影做衬底,你将比别人活得更有层次。若有勇气突破宿命的束缚,走过阴影的你,必会活得比他人更丰富更明亮出色。
  我们心中的光明与黑暗,我们生命里的温柔与暴躁,并不固定守恒,而是随心倾斜的,生命无比珍贵,祝福每一个世间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光明路。
  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趵突泉的菊展全国有名,我基本上年年去看,流连忘返。清凌凌的泉,浓丽丽的菊,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千姿百态的菊,配得起怒放这个词儿,显示出那么旺盛的生命力。
  最近一直在听汪峰的歌《流年啊你奈我何》:“我不知道我可以坚持多久,虽然再长也不过只此一生……我坐在这片土地上眺望远方,当一个正直的人带着倔强,当一颗倔强的心学会坚强,流年啊,你奈我何……”
  我相信,每一个生命只要不放弃自己,都会走向幸福大道。
其他文献
1  凌晨两点,玛莎醒了。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有时下的雨冷得叫人发抖,雨点敲打着农庄的屋顶。玛莎伸手摸了摸身旁的毛毯,迪克没在床上。可能他又胃疼了,昨天他跟农庄经理托德喝了一顿大酒。  玛莎起了床,套了件棉服去厨房找丈夫,迪克不在那里,他也不在其他房间。难道他去照料那些牲口了?玛莎穿上雨衣,拿着手电穿过草坪。经过仓库时,她隐约看到仓库的大门半敞着,尽管里面没有一点儿动静,没有一丝灯光,她还是想去看一
期刊
那个午后,天空低垂,雾霾沉沉,到处都是灰蒙蒙的。  沒有一片叶子的树,凛冽地站在寒风里,两只伶仃的麻雀站在光秃秃的枝杆上打架,又或许是在说着什么我听不懂的悄悄话,是的,不懂。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活着活着,滴翠的青春蓦然间就已苍老;活着活着,鲜亮的生活上就有了皱褶。每日里,和那些红尘俗事争斗,精确到每一个细节,常常是,一颗心拥挤得没有一丝缝隙。  我知道,不仅仅只有我是这样的状
期刊
编者按: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的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曾是一名记者,经历过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灾等历史事件。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阿列克谢耶维奇用3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本篇选摘自她的作
期刊
好像对于旅行这件事,我们都习惯了支支吾吾,诸多借口。常常是这样:最后一项工作12号结束,原定的计划几乎是12号晚上就拖着行李大步上飞机;13号熟识的人拜托帮忙,延期到14号,又有另外的工作找来,再次延期到15号。这样拖拖拉拉,终于把蠢蠢欲动的一颗心拖到乏味,变得懒惰,不了了之。每一座城市里的灯火和马路组成了微妙而隐形的牵绊,把每一个疲倦而勇敢的斗士困住。  但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吧,大口呼吸下定决心
期刊
我现在的住处位于一个老小区,住户大多在那里居住了几十年时间。今年冬天,隔壁单元的一对花发夫妇在楼下支起了一口灶台,将捡拾来的破门板废窗框等木制品拆开锯断,填进灶台里生火,煮些粘豆包卖。每次下班回家,远远望见有木料不完全燃烧,通过一杆满是红褐色铁锈的烟囱冒出灰黑色炊烟,一股被距离稀释了的糯米香在寒冬的傍晚静静弥漫。  前几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就闻到一股熟糯米之外的香味,微有焦糊。我向隔壁单元楼下的
期刊
春生、夏长、秋收,到了冬天,就该闭藏了。所谓“闭”,就是把门窗关起来。过去快入冬了,家里都会贴窗户纸,老百姓有句俗话,叫“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冬天西北风吹来的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缝儿、小窟窿,漏进来的风特别大。人就容易受寒、着凉。所以,我们除了封窗户缝儿以外,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窗户外挂一个棉帘子,这样屋里就很暖和。这就叫“闭”,把寒闭在外面。  “藏”比“闭”的程度更深一点。藏包括几层意
期刊
很纠结书刊摊的后撤,以至于想买本午后都特别折腾?懒宅时代,小編必须提高觉悟,送上门嘛……喏,抓紧捧上热腾腾的微刊送给亲!看微刊,完全不用打开电脑那么费劲,而是——轻松一点,手机翻翻。有什么比躺在床上拿手机看午后更惬意的呢?  嗨!快过来!咱们好好研究一下在手机上怎么看午后!  没什么说明书,你只要打开咱们的微信公众号(wuhouznxf)——喏,看到平台上右手边写着“微刊”的地方了么?点进去就是啦
期刊
要论花香,照我看来,在几种既常见也有名的香花里面,玉兰的消散得快,桂花的稍嫌腻了些,鸡蛋花的飘不远,非得鼻子凑近了闻不可。数来数去,还是以茉莉为佳,浓、久、清、远,令人精神一爽。  嵇含在《南方草木状》里说,末利花是胡人从西国移植到南海的,岭南人爱它的芳香,都争着种。曾经奉刘邦之命出使南越(就是当时的广州了)的陆贾说,南越这个地方,五谷没味道,百花也不香(广大南越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是不是
期刊
2015年11月19日,在臨沂蒙阴桃墟镇第一书记卢中彬的带领下,《祝你幸福》一行人走进日新月异的桃墟镇。久违的阳光慷慨地照耀着热忱的土地,似乎在向我们炫耀着桃墟镇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一枚老铃,伴随学子30年  这枚老铃,伴随了蒙阴陡山小学整整30年,多少学子都是听着悠扬的钟声完成学业的。现在的它,成为了一个见证,见证了美丽乡村生机勃勃的成长。  设施齐整的实验室  在很多地方,市级的重点小学也
期刊
晚上9点,地铁里站着几个疲惫的年轻人。一个小伙子讲着电话:“跟你们说了不是加班,北京错峰下班都这个点!我工作不累,你们不信我也没办法!”地铁到站,一大拨人挤上车。小伙子有点慌:“就这样嘛,你们照顾好自己……”一边说,一边抱歉地冲旁边的同事笑,好像生怕他们戳穿。  其实,谁会不理解呢?我遇到的大部分年轻“北漂”,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再苦再累,只字不提,净拣好听的说。有些人是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