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针对《道路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综合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主要讲述了道路几何设计理论与实践,路基路面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施工管理技术。我国面对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扩大内部需求等措施,交通运输部决定加大公路建设投资,力争在今明两年保持年均一万亿的公路建设投资水平,这同时对学生就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我院09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中,已签到公路施工建设单位的人数已达到四分之一,为历年最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最主要的一门专业课,如何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方面的新知识;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如何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能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教学课题。
现状分析
《道路工程》属于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融合了《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这两门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同时与其他课程如《测量学》、《道路建筑材料》和《土力学》联系密切。目前在我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学生未形成道路的概念
一条道路包括路线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和路面结构,还包括平面交叉、立体交叉,与工业与民用建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东西。但学生从入学开始没有被引导,平时在这方面观察不够,直到三年级接触这门课后才开始回忆。对一些专业词汇,如缓和曲线、路肩、弯沉等感到十分陌生,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想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并且掌握应用就更加困难。
2,课程内容多,实验课学时少
道路工程课程由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两大体系组成,包括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交叉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排水设计等,要想在规定的课时内把这些内容都讲述清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同时由于该门课程很强的实践性,在几个学时的实验中,常规实验基本能够完成,但想进行一些目前在公路建设过程广泛应用的检测项目就无法实现。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道路工程》该门课程开设时间不是很长,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习联合单位。在认识实习中很少涉及到道路工程方面,在生产实习中更是没有一席之地,学生无法建立感性认识。
对策探讨
1,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教师的程式化讲授和指导,学生主要是被动式学习,一般到了三年级即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厌学情绪。最近几年。虽然多数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一些直观感受,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等方面仍然欠缺。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浅出的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生动的工程实例。比如讲了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教师可根据某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按照施工工序将现场实际情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设身处地的进行讨论,例如对于某道路工程,如果你作为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技术员、业主),如何保证路基的质量。如此一来,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所学过的知识从多角度看问题,既培养思维能力,又锻炼表达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推行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道路工程不断出现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施工技术。在教学课时一定的情况下,要在规定时间内讲更多的内容势必造成教师满堂灌,学生来不及思考,难以消化接受,推行多媒体教学就可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图文、声音甚至录像来学习,增加感性认识。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让学生观看有关道路施工某工序的教学录像,以补充学生缺少的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道路工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应用性的课程,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动手能力,为以后的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必须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一方面可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由于道路本身是随处可见的,因此道路的施工也能经常遇到,因此完全有开展现场教学的条件,对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可通过现场集中实践教学的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现场参观可由带队教师及邀请的工程项目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概况介绍、施工技术讲解及工程管理介绍。该种教学方式可以把道路施工程序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直观的理解工程内容,将理论通过该环节转换为实践。增强了对该门课程的认识。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现场实践。因为暑期正是道路工程施工的最佳时期,动员或介绍学生到施工一线参加一定时间的生产活动,使其了解工程管理程序、施工技术及控制环节,对工程施工有直观、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对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有所了解,促进其在后续学习中进行主动加强。除了施工方面,工程还涉及设计、监理和检测等内容,因此,也鼓励学生到相应的单位去实践,从而为将来从事不同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结语
《道路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交通土建方向知识的健全,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以上是笔者对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课程教学的探讨,希望能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教学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综合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主要讲述了道路几何设计理论与实践,路基路面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施工管理技术。我国面对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扩大内部需求等措施,交通运输部决定加大公路建设投资,力争在今明两年保持年均一万亿的公路建设投资水平,这同时对学生就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我院09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中,已签到公路施工建设单位的人数已达到四分之一,为历年最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最主要的一门专业课,如何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方面的新知识;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如何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能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教学课题。
现状分析
《道路工程》属于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融合了《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这两门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同时与其他课程如《测量学》、《道路建筑材料》和《土力学》联系密切。目前在我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学生未形成道路的概念
一条道路包括路线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和路面结构,还包括平面交叉、立体交叉,与工业与民用建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东西。但学生从入学开始没有被引导,平时在这方面观察不够,直到三年级接触这门课后才开始回忆。对一些专业词汇,如缓和曲线、路肩、弯沉等感到十分陌生,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想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并且掌握应用就更加困难。
2,课程内容多,实验课学时少
道路工程课程由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两大体系组成,包括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交叉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排水设计等,要想在规定的课时内把这些内容都讲述清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同时由于该门课程很强的实践性,在几个学时的实验中,常规实验基本能够完成,但想进行一些目前在公路建设过程广泛应用的检测项目就无法实现。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道路工程》该门课程开设时间不是很长,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习联合单位。在认识实习中很少涉及到道路工程方面,在生产实习中更是没有一席之地,学生无法建立感性认识。
对策探讨
1,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教师的程式化讲授和指导,学生主要是被动式学习,一般到了三年级即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厌学情绪。最近几年。虽然多数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一些直观感受,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等方面仍然欠缺。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浅出的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生动的工程实例。比如讲了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教师可根据某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按照施工工序将现场实际情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设身处地的进行讨论,例如对于某道路工程,如果你作为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技术员、业主),如何保证路基的质量。如此一来,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所学过的知识从多角度看问题,既培养思维能力,又锻炼表达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推行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道路工程不断出现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施工技术。在教学课时一定的情况下,要在规定时间内讲更多的内容势必造成教师满堂灌,学生来不及思考,难以消化接受,推行多媒体教学就可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图文、声音甚至录像来学习,增加感性认识。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让学生观看有关道路施工某工序的教学录像,以补充学生缺少的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道路工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应用性的课程,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动手能力,为以后的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必须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一方面可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由于道路本身是随处可见的,因此道路的施工也能经常遇到,因此完全有开展现场教学的条件,对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可通过现场集中实践教学的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现场参观可由带队教师及邀请的工程项目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概况介绍、施工技术讲解及工程管理介绍。该种教学方式可以把道路施工程序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直观的理解工程内容,将理论通过该环节转换为实践。增强了对该门课程的认识。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现场实践。因为暑期正是道路工程施工的最佳时期,动员或介绍学生到施工一线参加一定时间的生产活动,使其了解工程管理程序、施工技术及控制环节,对工程施工有直观、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对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有所了解,促进其在后续学习中进行主动加强。除了施工方面,工程还涉及设计、监理和检测等内容,因此,也鼓励学生到相应的单位去实践,从而为将来从事不同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结语
《道路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交通土建方向知识的健全,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以上是笔者对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课程教学的探讨,希望能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