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活动课——开启学生思维之花的钥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wer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要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用这把钥匙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数学教育该如何操作呢?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地发展,能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并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 教学 参与探索 合作交流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数学活动课的地位、作用与目标
  
  人们对数学活动课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下,学校课程以
  升学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开设的是有限的几门学科课程,音、体、美、劳等科目往往被严重忽视,活动课程更是无人问津。部分学生误认为参加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一般教师更不屑于过问课外活动,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闲事。可见,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活动课的地位几乎是没有的。
  80年代以来,针对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全国各地开展了教育实验,大胆进行课外活动的实验研究,并先后提出了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等术语。但在这阶段,活动课程也仅被视为学科课程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处于“学科辅助”的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完全改革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新增数学活动课内容,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改“学数学”为“做数学”,与国际教学接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展数学活动课,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及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它同时也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活动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而不是片面地强调为活动而活动、为竞赛而竞赛、为发展特长而发展特长。
  
  二、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 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因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就活动课而言,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给他们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如:笔者在设计《截一个几何体》这一活动课时,做了一个前期准备:即在上课之前,便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易切割的立方体材料,如萝卜、马铃薯、粘土等。在做立方体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空间图形及实践操作经验。在截几何体的活动中,笔者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切与截,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结果。然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填写活动报告,总结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自己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三、巧动心思,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上好数学活动课
  
  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1.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扑克牌(J表示 11,Q表示12,K表示13,A表示1),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然后当众公布,想好如何算出±24点的学生到黑板写出过程。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歡乐。
  2.精选内容,注重普及性
  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既要有科普知识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动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有趣的七巧板》时,笔者安排了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出“1”与“A”的一个小组活动,由于学生对这两个图案模型缺乏了解,拼出这两个图案的小组寥寥无几。为了消除这节课给学生造成“七巧板”不有趣的错觉,让每个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七巧板的拼图”,由于“有模可依”,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但很快把“1”与“A”拼出,而且把“2,3,4,…… B,C,D……”图案顺利拼出,由于注重普及,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例如:笔者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如: 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个,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2.引申: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结论。3. 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宁静的夜晚”、“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没有时针的闹钟)”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站在这个平台,透过这个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而言之,数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活动内容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绝对划一的,而是会存在明显的弹性。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使其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应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它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他文献
一、教学背景    语言教学,最怕学生不开口。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说话更难。我曾碰到过这么一个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在他们身上有着农村学生的朴实、谦逊,学习刻苦、勤奋。但他们大都比较腼腆,不善交流。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只要考试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然而,这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语言的交流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并创设
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它主要表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的准确性两个方面,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增加语言输入的量。如果坚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材料,既扩大和巩固了词汇量,又增加了语感、扩大了知识面。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尽快提高阅读能力,谈点肤浅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意群阅读的习惯。学生刚
教学模式亦称教学结构,即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改善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应验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哲学原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向21世纪的高科技、高竞争的挑战,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全面
随着不断前进的全球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在多年英语教学中认识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而教学互动又在于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  互动的对话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积极的推进。下面我谈一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对话式最能体现师生互动为主体,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
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本文对我国企业建立内控管理制度的意义以及制定制度、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人尿检中尿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年检中尿潜血阳性老年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有了较大的优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其发展在我国经济的发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为课堂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呢?     一、运用实物图画创设情景    实物是课堂上最直观的教具,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不仅学生乐学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英语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關键。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着忽视教学策略的研究,大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致使在英语教学中“费时多,收效低”,“高分低能”。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轻负、高效”,已成为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廖正峰教授的学习迁移指导法的理论启发我,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表
技工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而放弃数学的学习。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解题教学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