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人口时代的思考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31日,地球迎来了她的第70亿位人类居民。这被视为一个令人悲喜交集的里程碑式的时刻,危机感伴随着成就感而来。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人口问题意味着什么呢?近年来,粮食价格高涨、能源短缺、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问题持续“骚扰”着这个世界,面对业已到来的70亿人口时代,地球准备好了吗?
  全球人口发展历程
  迄今为止,全球人口经历过5次大扩张,每一次的增长都代表着数量级的规模扩大。5个时期为:早期人类期、采集时期、新石器部落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商业世界时期。
  “早期人类期”包括4亿年前的原始人到10万年前的智人所经历的生物文化进化,这些人在体质上与现代人一样,但文化上较为原始,那时全球人口还不到100万,人类没有能力征服整个世界。
  “采集时期”即距今10万年前到1.2万年前,采集与狩猎社会向全球扩展,形成了一些完全基于人类符号文化和语言的季节性村庄(指随着食物多寡而进行季节性定居和迁徙的村庄)。这时期的人口大约有1000万,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接下来是“新石器部落时期”,年代从1.2万年前到8000年前。这时产生了部落,部落一般指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部落的产生使人口聚集在一起,出现了基于家庭种植和养殖的村庄定居生活,这时全球大约有8500万人。
  第四个时期是农业文明阶段,时间从8000年前到600年前。到公元1200年,世界人口达到惊人的3.6亿,是依赖可再生太阳能的政治组织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最后一个时期则是近代商业世界时期,大约始于公元1400年,1820年时全球人口为10亿,2000年时增长到60亿,商业组织的发展把全球人口组织成一个全球一体的系统。
  从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来看,直到最近500年之前,全球人口都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在最后阶段,即商业世界兴起并向全球扩张之后,全球人口扩张了两个数量级,到19世纪初时世界人口已经达到10亿。
  人口发展有序还是无序
  从人口发展的几个大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出,人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同步变迁。
  现代商业社会产生以前,人口的发展是相对缓慢的。随着以大量劳动力为支撑的商业社会的兴起,人口开始大踏步向前发展。从人类社会宏观的演变来说,人口的发展由于其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而具有秩序性,能够被人探究。
  耶微观层面呢?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口增长是否也是有序呢?答案是否定的。国家之间人口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大,出生率高,人口素质较低;发达国家出生率较低,人口素质高。虽然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些控制人口的措施,使得生育率有所下降,但其巨大的人口基数依然带来了每年较大的人口数量增长。由此可知,除了非常规的战争等因素,不同国家的人口并不一定协同增加或减少。
  人口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早在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利用石头、树木制作工具,来捕杀、切割动物,采集果实。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农业文明更体现了人类随着智慧的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影响都同时加强了。但那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还是相对和谐的。
  农业社会产生之前的部落社会开拓自然的范围较小,他们依赖当地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生存,如果利用资源的模式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他们马上就能察觉到。而近代以来诞生的商业世界,取用全球的资源,‘对地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但人类尤其是精英阶层并不会马上注意到,这种破坏产生的影响也不会马上表现出来。因此,如果一个社会开拓的范围太广,就可能脱离当地特定环境的限制,并忽视自己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当前亚马逊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商业世界的大规模破坏,当地的部落民对环境的不利变化能够马上做出反应,而那些商业世界的决策者们却反应迟缓。
  那么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口有怎样的关系呢?学者们通常用“生态足迹”来说明这一问题。“生态足迹”用来表现人类与非人类世界的生物产品的关系。例如,秘鲁亚马逊流域热带森林里的园艺狩猎者,在他们居住的范围内使用的年生物产能不到0.25%,其生态足迹一半来自于园艺。三分之一来自于狩猎。南美洲阿沙宁卡人有非常低的人口密度,他们仅仅使用了地域范围内生态承载力的0.24%。这种极低的需求保证了他们的热带雨林环境能够持续到遥远的未来。相比之下,2001年美国人使用了他们国内生态承载力的200%,只能依靠全球贸易和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来维持。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已然造成了包括全球变暖在内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美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人,而阿沙宁卡人每平方千米只有0.2人。可见,人口密度对环境变迁有重要影响。
  当然,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部落与商业文化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部落的意识形态常常体现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倾向于把自然置于一个神圣的、令人敬畏的范畴之内。商业组织文化的显著特点则是主张与自然持续斗争并征服自然,这可能来源于圣经戒律的影响。部落民常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他们会给自己取一个动物的名字,承认与某物种的亲属关系等。学者们研究发现,这些信仰有助于控制人口规模和资源的消耗水平。比如在亚马逊流域,对于具体野生动物的取用有特别的禁忌限制,特定区域中的人将禁忌用于特定的容易遭到过度捕杀的动物身上。但在商业文化的影响下,部落的信仰经常被瓦解,并被那些加速环境失衡的信仰所代替。
  怎样看待人口问题
  人口历史学家科林·麦克维迪和理查德·琼斯描述了世界人口的—个主循环,在公元200年,世界人口达到2亿的顶峰,其后欧洲和亚洲的人口开始下降。之后,世界人口又进入了另一个循环增长期,从公元500年到1400年人口不断增长,在公元1200年达到3.6亿。如果不是受瘟疫和战争影响,人口还会继续增长。他们把每个循环的原因归结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极限或气候变迁。但有学者认为政治组织文化体系的内在稳定性,以及粮食价格的持续涨跌可能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那么人类学家又如何看待人口问题呢?约翰·博得利在《人类学与当今人类问题》一书中从人类学角度看待当今全球的诸多问题。在人口问题上,他例举了采集民、部落社会、澳洲土著、岛屿人口的人口控制实例,以说明人口和诸多社会现象一样具有文化的内在规定性,每个社会在文化上的人口控制措施对其人口数量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化以前,不同地区的社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这更凸显了文化因素对人口变迁的影响。
  借“史前经验”面对未来
  人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文化是人口变化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现代国家需要借鉴史前部落社会保持人口平衡的经验。现代商业社会的特点是一味地追求庞大的社会规模和权力的精英化。有学者就提出,现代社会各种形式的“痛苦”的基本原因就是“大”——国家已经变得太大。大国家无法阻止内部压迫的力量,也无法阻止毁灭性的战争。将国家与家庭规模型部落社会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精确地发现国家组织中发生的问题。经济学家利奥波德·科尔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世界分成权力相对平等的小国家后,全球体系将会更加安全和人性化。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美国的社会权力非常集中,经济成本也很高。全球政治和经济精英按照美国的发展模型动用了巨大的资源去发展经济,经济也确实增长了7倍,其速度远超过人口增长。但我们也看到,整个人类幸福的许多指标已经下降,环境也被推到了灾难的边缘。
  因此解决包括人口问题在内的全球问题就要在规模和权力上下工夫。以美国为例,它可以指定政策,重新分配财富、设置有效的最低生活标准、制定彻底的低能源密集型发展策略。为了减少生产、加工和运输成本,需要收缩能源、食物和消费品市场。这一人性化的节约型的发展策略需要政治和经济民主来保证,从而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当今网络社会的到来,通讯的开放化和信息网络的分散化,都有助于巩固家庭规模型文化和社区的自治。因此,从人类学的规模和权力视角来看,现代网络型社会是可以做到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
  《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写道:世界创纪录的人口规模“是挑战,是机会,也是行动的召唤”。现在采取的行动将决定我们是拥有健康、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还是拥有以不平等,环境恶化和经济衰退为特点的未来。
  【责任编辑】 张小萌
其他文献
蝙蝠有着动物世界中最奇妙、最完美的声呐系统。它们头部的口鼻部上长着“鼻状叶”的结构,在周围还有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种奇特的装置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功能。蝙蝠超声波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辨力极高,它们根据回声不仅能判别方向,为自身飞行路线定位,还能辨别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它们就是利用这种“回声定位”的方法,在漆黑的夜晚里非常准确地发现远距离个体很小的猎物,并以最快的速度百发百中地将其
近期,有纵向追踪的数据表明,未来的老年人可能更聪明。所谓纵向追踪即对一批个体从某个年龄段开始追踪,比如从30岁开始,每隔5年或7年不等再次测量其各项认知能力的水平,跟踪其认知能力的变化。另外,丹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下一代的老年人可能比上一代的老年人更聪明。他们在1998年测试了当时年龄在90岁左右的老年人,然后在2010年同样也是抽取年龄在90岁左右的老年人进行测试。第二组老年人比第一组老年人晚
旅华日本人加藤嘉一10月31日在日本官方网站上发表“道歉报告文”,承认以前所说被东京大学录取并非事实。  对此,北京大学认为,加藤嘉一是否在东京大学录取事情上说谎,不影响北大对其录取以及最后的毕业结果。然而,对录取加藤嘉一的过程以及加藤嘉一在申请北大时简历中是否有“被东京大学录取”的履历,北大似乎选择了回避与沉默。  当初,加藤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书时,导师朱锋曾说他“爱说大话,爱吹牛”。但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从而完成生长、生殖等生命过程。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叶肉细胞,与此同时另外一项重要的代谢过程,即蒸腾作用同步完成。蒸腾作用指植物把从土壤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的过程,是植物反馈气候和环境影响的方式之一。长期的进化和适应使植物通过最小的代价来吸收
8000名受访者,对经济力、竞争力、勤劳度与创造力等做评估,结果发现大家公认中国是最勤劳的国家,德国与美国分居第二第三,法国居末尾。有趣的是,德国、美国员工在自评榜中都认为自己“最勤劳”,中国员工排在第二位。法国员工有自知之明,将自己排到最后。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  近日,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ECA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海外派遣员工来说,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中国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6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走完了曲折而又传奇的一生,享年95岁。消息传来,全世界都为之悲痛,南非当地人民更是悲痛万分。南非总统祖马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说,南非从此“失去了其最伟大的儿子”,数以百计的民众自发地来到曼德拉的住所前唱起了南非的国歌,并在其住所门前献花以表达哀思。  曼德拉被南非人民尊为“国父”。他的一生是充满波折的一生,斗争的一生。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致力
在我国广泛分布的日本弓背蚁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蚁科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属——弓背蚁属。它们非常擅长在地下筑巢,为整个王国营造出一个严密而温馨的家。可是,日本弓背蚁的甜蜜生活经常受到另外一种蚂蚁——叶形多刺蚁的袭扰。叶形多刺蚁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多刺蚁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南的许多地区。它是非常神秘奇特的一个种类,不仅是长相奇异——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身上长有刺,更为神奇的是,它能够通过奴役日本弓背蚁等其
不足1平方千米的伊米亚岛屿  希腊爱琴海  今年是马年,植物中有许多以“马”字命名的,粗粗算来,就有百来种。像人们熟知的马齿苋、马尾松、马鞭草等等,名字中都有“马”字。  鲜花霸主马蹄莲  马蹄莲为天南星科马蹄莲属草本植物,根茎粗厚,叶有长柄;叶片卵形,全缘,鲜绿色,叶柄下部有鞘,花序高于叶,肉穗花序,圆柱状,鲜黄色,上部生雄花,下部生雌花,外包以纯白色佛焰苞,整个花序形态奇异,如马蹄状,因此得名
“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80年前,面对武康路的美景,一代大文豪萧伯纳如此赞叹道。  1933年2月17日,英国剧作家萧伯纳乘坐英国皇后号游轮抵达上海,在蔡元培、杨杏佛、鲁迅等人陪同下,去福开森路393号的世界社礼堂,出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欢迎会。会后,萧伯纳在福开森路(后改名为武康路)散步。虽然他只在上海停留了短短一天,却为武康路留下
位于长春市光复路上的伪满洲国博物馆,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担任伪满洲国皇帝时居住的皇宫,即伪满洲国皇宫(伪满皇宫),溥仪曾在此居住生活了13年之久。  为何定“都”长春?  关于这座伪满洲国皇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这一年日本制造了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在沈阳通过了“满洲国建国方案”,决定成立伪满洲国执政府,定“都”长春,改名“新京”;同年溥仪从旅顺来到长春,3月9日正式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