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f2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教育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开拓,占领课外阵地,合理遴选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让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对活动精心设计,有效组织,高效落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策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延伸到课外,并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得以实现,是新时期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渠道。
  一、 积极开拓,占领课外阵地,充分发挥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课本共5册,每册书设“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部分。其中前3部分被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安排在课外。从这种安排可以看出,语文课程设计的初衷是,主要借助课堂这个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教育,单独依靠课堂、语文课本等教育阵地是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渗透和践行的。为此,语文教育教学必将在时间与空间上做相应的延伸,旗帜鲜明地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主题。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上,除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外,更要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 合理遴选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教育,让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不是课本的重复,而是课本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在活动的遴选上要多下工夫,既要照顾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还要使其育人功效最大化。为此,语文教师要适时适地地布置适量的活动,适当地检查落实。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开展活动。
  (一) 大力开展新闻述评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选录了新闻和报告文学类文章。借此机会,教师在讲清有关新闻、报告文学的文学常识之外,便顺势开展一项实践活动——“新闻伴我行”。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在星期一到星期五这五天中,每个供稿小组每天安排一人,提供一篇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闻稿。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细则每天评出“每日最佳新闻稿”,每周评出“周最佳新闻稿”,每学期评出“十佳新闻稿”,评出“最佳小记者组”,并对每次评出的优秀播报个人及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正能量的传播,会使同学们对中国的国情有及时全面的了解,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消除以前形成的盲目崇拜西方的观念,同时也能帮助同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逐渐转变“王宝强家庭风波刷破屏,屠呦呦获诺奖甚冷清”的畸形价值观。
  (二) 从家乡的事探起,爱家是最好的爱国。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神话,了解家乡名人、探究家乡文化、传承家乡文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语文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开展“弘扬地方文化,增强爱家情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热情,是很好的实践活动。如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徐志摩三游康桥,写下了流光溢彩的《再别康桥》,那么你游了家乡碧波荡漾的关山天池朝那湫,你参观了古柏掩映、雕塑栩栩如生的陈家洞石窟,难道就不想写点什么吗?也可以成立“家乡文化宣讲团”,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家乡文化宣传。也可以举办“今天我做讲解员”活动,全班或全校同学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拍成照片,然后合办一次家乡风采摄影展,由相关同学担任讲解员,讲解每张照片的景观和它背后的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刻认识,激发了爱家的热情。
  (三)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如通过拍摄公益短片,宣讲诚信故事;举办诚信歌曲擂台赛;拟定班级诚信公约;观看《道德的力量》等。使同学们增强诚信意识,争做诚信公民。
  (四) 发掘语文生活案例,激发学生树立以“敬学、乐学”为核心的学习观。
  敬学、乐学是学生敬业、乐业的最好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学生读书、学习层面,读书目的功利化、自选读书内容猎奇化、读书节奏快餐化等倾向表现尤为突出,相反,敬学、乐学的成分越来越少。尽管在教改研究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填鸭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等口号此起彼伏,但在家长、教师、学生心目中,考出高分才是终极目的,至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发挥语文育人功能,都是在追求高分过程中产生的附属收获。只有从灵魂深处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敬”的情愫,因“敬”而产生学习的渴望,因需要而乐意去学,并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这才是学习的本真。所以,激发学生灵魂深处关于对学习“敬、乐”的因子,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三、 精心设计,有效组织,高效落实,使活动不走过场
  许多活动在设计之初,目标都很明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不精心设计,高效落实,那充其量也只是一次活动,活跃了气氛,丰富了生活,弱化了心灵的净化。
  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同学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每个活动的灵魂。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水乳交融,再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统一,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苏旺义,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为了确保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世界领先地位以及国家安全,二战后日本政府对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日本的出口管制政策既阻碍了中国从日本进口相关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也严重影响了与中国进行贸易交往的日本企业的积极性。目前,日本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仍然是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障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日本出口管制体系概况  二战后,日本逐渐成为美国的盟友和支持者,尤其在出口管制上,一直追随美国
摘 要:随着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转化为有价值的数学教学。而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凸显数学价值,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需要教师改进传统的枯燥的学习方式,及时转换自身的角色,使学生能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充分体会。在对新的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实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以真正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课改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意义;对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推理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这一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普及,作为三大文化课之一的科目,在小学就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小学数学相对简单,仅仅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而初中数学涉及范围较广,难度也相应地提升。因此,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题教学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它是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合在例题中,以例题的方式来展现,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深刻以及更好地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