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人性、阶级性和“带着阶级性的人性”

来源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及人性问题的时候指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长期以来,不少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对“具体的人性”、对“带着阶级性的人性”的强调,就是对一般人性的否定,又认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具体的人性”,就是指人的阶级性,也就是指“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这种看法,可以表示为:“具体的人性”=阶级性=“带着阶级性的人性”。 其实,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具体的人性”,是在
其他文献
着重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图文书的种类;二是阅读图文书应思考的问题;三是从图文结合中寻找美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数理统计计算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进行地层分层;提供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压缩指标平均值(物理力学指标计算、沉降计算)、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承载力指标特征值(土样承载力计算,标贯承载力计算,动探承载力计算);提供原位测试原始数据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统计修正系数等。
<正>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学,由一个深广的文化思想革命为前导,经历了剧烈的文学革命的波涛,诞生在多灾多难的中国土地上.它和中华民族求解放.中国人民求自由的斗争一同成
摘要:美育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目的。在小学科学这个层面,审美能力是小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崇尚美的能力,是从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身心发展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的教育。教师如何通过科学课进行审美教育,体现科学课的美育功能呢?笔者的做法是努力挖掘学科中的美育素材,并在课堂上加以合理利用,将学科知识与审美活动有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