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奠定了基础。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有必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化转型,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高校德育考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同时也是检验德育工作实效的有力依据。目前对高校而言,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德育实践考评办法来激励和鞭策学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就关于创新目前高校大学生德育实践考评体系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现状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当前制约立德树人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引导力不足、教育内容与现实需求契合度不高、教育方法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坚持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主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生活化与日常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升教育者从事教书育人的能力,创新高校立德树人内容,加强立德树人的文化载体建设。
“大思政”是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工作体系立体,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重视大学生全面政治素质的提高。在这样一种思政课宏观教育模式的引领下,如何构建适应思政发展的教学策略,是当下高校思政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基于“大思政”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思政课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课程构建缺乏“大思政”思维等问题,提出重视思政课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搭建思政实践教育平台、完善课程评价平台等对策。
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培育要有机融入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体系之中,其意义深远。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培育要立足高校实际,完善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制定规范科学的评价机制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锻造“三全育人”治理创新格局。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核心是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因此需要对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强化,不断拓展思政教学范围,为社会提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要对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知,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思政教学进行优化,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科科有思政、人人学思政”的良好氛围.
《盘锦豹子》是东北青年作家班宇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深受国企改制影响的沈阳铁西区工人的命运。班宇在创作实践中,从社会及个人的两个层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使用了明显的历史语境隐喻,并以视觉语言、听觉语言、人物塑造等不同的展现形式,建构起隐喻艺术框架,进而以深沉的个人叙述感,打破了东北“父一代”关于那段集体记忆的失声状态。
加强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对外合作,有利于促进各国教育优势互补,增进合作国家之间的国际理解,提升我国在公共外交中的软实力。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对外合作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从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看,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对外合作仍有诸多不足。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对外合作的政策建议:完善对外教育合作机构与机制,完善对外教育合作法律规范,完善对外教育合作的制度政策体系,加强非官方对外教育合作,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的培养。
《消失的地平线》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美丽祥和、远离喧嚣与动乱、带有明显乌托邦色彩的地方——香格里拉。希尔顿将香格里拉塑造成一个与当时的西方社会完全相异的乌托邦国度,以此表达他对西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实现自我改善、自我救赎的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道路认同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与新挑战。本文通过调研新时代大学生道路认同的现状,实证分析制约因素,并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等方面提出增强大学生道路认同的具体策略,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
城乡议题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过去研究多割裂为“城”“乡”,二元对立,刘玉侠、鲁文合著的《回归与超越--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研究》则勾连起“城”与“乡”,在城镇化的背景下,考察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回答由城回乡的农民工有何作用的时代问题。民族兴,乡村必须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刘玉侠等考察与关注回流农民工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