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力学难点突破策略探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y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比例,也是探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工具,所以教师要将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压强及杠杆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力学知识结构。此外,力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将其视为“拦路虎”,所以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图式同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一、力学难点内容剖析
  1.概念抽象
  物理概念非常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只有仔细辨别,分析其中的异同点,才能理解概念。如学生易将静摩擦与滑动摩擦混淆,难以理解斜面的机械效率等。
  2.计算量大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有数学基础,计算应该不成问题。其实,数学与物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既有单位的换算,又有公式的运用。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物理知识难以吸纳和消化,且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具有差异性,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
  3.公式图像烦琐
  初中生虽然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他们难以适应物理的单位表述,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讲授知识,学生很难学好物理知识。如在教学“速度”时,学生因未掌握函数知识,会对v-t、s-t图像的理解感到吃力。
  4.需要综合运用能力的支撑
  生活经验会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产生负迁移,马的运动带来车的运动,如果马停滞不前,车也会随即停下,但学生会认为,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会运动。有些例子综合性强,汇聚了众多的力学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十分吃力。
  二、力学难点的成因分析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生搬硬套内容,致使学生难以透彻理解。部分教师依赖题海战术,以大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对生活现象缺乏观察,加之阅历有限,知识体系不健全,看问题往往不全面。还有部分学生缺乏探究的精神,他们只有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才能运用所学知识。
  三、初中力学难点的突破策略
  1.改变观念,深入研读教材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避免让学生死记概念、生硬地套用公式,还要通过融入生活實例,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下《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要转变固有的错误观念,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如教师可以播放物体从高处滑下的视频,两物体从一定高度滑下,在平地上分别滑出S1、S2米,让学生思考、讨论、联想,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体验,让静止的木箱在桌面上运动,再撤去推力,木箱会处于何种运动状态,思考力与运动存在怎样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对物体施力才能让物体运动;有的学生认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摩擦力知识和生活体验,发现摩擦力能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积极参与,获得深度体验
  学生要积极融入实验,参与动手操作,加深对物理力学知识的理解。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在上课前了解哪些内容需要重点理解。然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学习难点内容,并产生自己的思考。反之,如果没有经过预习,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出现概念混淆不清的情况。
  3.鼓励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鼓励他们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他们深度理解力学知识。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其他力的作用下,它会一直运动下去吗?”引导学生猜想,学生通过斜面、滑块、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对比滑块在毛巾、木块、琉璃上的滑动距离,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完成推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力学内容的难点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开展互动交流,从而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纠正学生的理解误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力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贾立峰.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5).
  [2]许楠.物理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学科教创新导刊,2014,(8).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愈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现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加重,且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繁多零散,系统记忆较为零散的生物知识,且提高记忆速度成为学生学好高中生物的关键。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经验和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生物知识点记忆的技巧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 记忆教学  提高高中生物学习效率的关键在
摘要:校企合作招生方式是高職院校常用的招生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吸引适龄学生报考该学校。实际上,这的确能够规范招生流程,加强学生所学课程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现阶段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并不成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探究了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改革  学校开设的各类专业都与企业相关,具有超强的专业性和超
摘要:在当代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中,而作文教学也是广大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虽然学生在作文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效果仍不理想,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鉴赏写作的有效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鉴赏写作分析 运用  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创新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参与式教学法侧重于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发表见解,并为学生预留充分沟通和交流的时间,是依靠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将这种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感知生物学习的乐趣,以及生物学科的价值,以便更显著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質量。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生物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参与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中考升学压力的存在,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都以应试考试为导向,忽视了学生历史创新意识、历史思辨能力、历史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忽略了历史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初衷。因此,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有效衔接,旨在提高学生历史人文素质和思想道
摘要:教育是爱,它意味着尊重、理解和宽容;教育是艺术,它用特有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良知、沉睡的心灵和智慧。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说话,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好的教师一定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一定能有效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成长  曾几何时,教师的角色在学生的眼中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在幼儿心中,教师是天使,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神奇魔术师,他们
摘要: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还与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学理念相符。本文以职专物理教学为例,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意义和策略,以期为研究职专物理教学、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相关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职专 物理教学 参与式教学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首先,参与式教学方法有助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更重视教师在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死板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本文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最重要的阶段,而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英
摘要:提升学科教学实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本文探究了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物理 实效性  一、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题型的训练,忽视了提高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意义,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会影响学生的是非观念,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