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四川省自贡市某敬老院中5例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控制老年人群HIV-1流行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与分析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史等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血液样本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检测(HIV-1LAg-Avidityenzymeimmunoassay,LAg-AvidityEIA),利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HIV-1pol基因序列并测序,构建邻接法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亚型和进化关系。结果该敬老院发现的5例HIV-
【机 构】
:
四川省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643000四川省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643000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642000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四川省自贡市某敬老院中5例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控制老年人群HIV-1流行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
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与分析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史等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血液样本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检测(HIV-1 LAg-Avidity enzyme immunoassay,LAg-Avidity EIA),利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HIV-1 pol基因序列并测序,构建邻接法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亚型和进化关系。
结果该敬老院发现的5例HIV-1感染者均经异性性接触感染。4例新报告感染者(病例A、B、C和D)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16个/µL、671个/µL、918个/µL和276个/µL。病例A、B和C感染CRF01_AE,LAg-Avidity EIA结果均为阳性,而病例D感染CRF07_BC,其LAg-Avidity EIA结果为阴性。pol基因邻接法进化树上,病例A和B聚集成紧密进化簇,为夫妻间传播关系。病例E为既往报告病例。
结论四川某敬老院老年人群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HIV,并且部分病例存在直接传播关系。部分老年人群感染者为新发感染病例,需关注老年群体性需求和加强安全性教育等防控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置管溶栓与单纯抗凝药物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期下肢DVT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置管溶栓组(CDT组,30例)和抗凝药物组(药物组,30例)。CDT组按照置管方式分为顺行CDT组(15例)和逆行CDT组(15例)。比较分析各组消肿率、住院时间、溶栓时间、静脉通畅改善度、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率、12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与药物组相比,C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开放术后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行开放手术的74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每位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结果74例rAAA患者中,围术期死亡率为20.3%(15/74),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出血量是rAAA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CBT)切除术后发生不良事件(脑卒中、全因死亡、复发、远处转移、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学检查的单侧CBT患者242例,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分为不良事件组和无不良事件组,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影像学检查、肿瘤特征、手术过程、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42例单侧CBT患者中,67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组),175例未发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共19家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治疗中采用新型髂静脉支架为试验组,采用Cook公司ZilverVena静脉支架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髂静脉通畅率、狭窄程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方面的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本研究采取各中心竞争入组的中央随机化方法,最终共246例纳入本研究,其中试验组122例,对照组1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自发性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临床上少见。本文报道2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自发性肱动脉夹层,采用血管腔内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自发性肱动脉夹层的认识。
胸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最初用于胸主动脉瘤的治疗,现已发展为可治疗多种主动脉病变,与传统的开放外科手术修复相比,可降低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TEVAR例数的增多,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本文报道一例TEVAR术后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治经验。
目前在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经常会使用到牛凝血酶。然而,牛凝血酶是一种牛源的异源血浆凝血酶,在使用后存在过敏反应问题,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潜在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本文对注射牛凝血酶导致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减少和规避相关并发症提供参考。
静脉血栓形成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的第三大最常见病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例如:非O血型、活化蛋白C抵抗、高凝血症)和后天性因素(例如:年龄、手术、癌症、怀孕等)。静脉血栓的启动涉及血流瘀滞、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处于血管的最内层,为血栓形成提供表面,参与血栓形成的机制包括内皮屏障的完整性、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活化释放促/抑凝物质失衡等。通过研发靶向内皮细胞的药物,减少传统抗血栓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是抗血栓形成的新策略,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参与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HIV/HCV共感染情况,探讨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HCV共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在CD4 T细胞数上有无差异,为丙肝及艾滋病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河南驻马店市477份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浆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抗-HCV及HCVRNA检测,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477例HIV感染者中138例抗-HCV阳性,62例HCVRNA阳性,则HIV/HCV共感染率为28.9%(138/477),其中HCV现症感染率为44.9%(62/138)。当1≤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