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CBT)切除术后发生不良事件(脑卒中、全因死亡、复发、远处转移、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学检查的单侧CBT患者242例,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分为不良事件组和无不良事件组,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影像学检查、肿瘤特征、手术过程、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242例单侧CBT患者中,67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组),175例未发生不良事件(无不良事件组)。不良事件组包括术后脑卒中合并神经损伤2例,其中1例好转后出院,另1例住院期间死亡;完全切除14个月后发生髂骨转移行放疗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术后肿瘤复发合并神经损伤2例;单纯神经损伤62例。无不良事件组与不良事件组在一般资料、Shamblin Ⅱ型CBT占比、肿瘤最大直径、颈内动脉重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不良事件组中Shamblin Ⅰ型CBT占比高于不良事件组,而无不良事件组中Shamblin Ⅲ型CBT占比、肿瘤体积、颈外动脉结扎、出血量、CBT伴病理性纤维化占比方面低于不良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颈动脉体瘤(CBT)是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少见,诊治经验较为有限。近10年来,CBT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诊治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BT临床诊治的病例报道、队列研究和系统回顾,从流行病学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临床分型、手术治疗等方面总结CBT的诊治现状和最新进展,为CBT的临床诊治提供最新的意见和建议。
颈动脉体瘤(CBT)是颈部少见的副交感神经来源肿瘤,由于其位置特殊且血供丰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特别对于肿瘤较大或浸及颈动脉的复杂CBT,切除可能需要同时行血管重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及笔者经验分享,概述了复杂CBT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相关策略和技巧。
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CBT)的首选治疗方式。由于CBT位置特殊,常累及颅神经、颈部血管,手术切除后一般并发症如失血、颈动脉损伤、颅神经损伤、脑缺血事件等发生率较高,特殊并发症即CBT(功能性、恶性、双侧CBT)切除后相关并发症包括血压波动变化、转移或复发及颈动脉窦功能损伤等也十分棘手。详细的术前评估、多学科合作、规范的围术期管理以及先进而熟练的手术操作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栓塞、颈动脉重建的多种方式、脑缺血评估与监测、颅神经保护等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仍需进一步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较高的糖尿病相关性致残率及致死率,该疾病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截肢、死亡通常为糖尿病足患者的不良结局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病变特点采用最佳治疗方法。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的建立在血管外科重建下肢有效血运的基础上,能够大大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的评价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7例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真性动脉瘤41例,夹层动脉瘤6例和假性动脉瘤3例。术中依据动脉瘤性质、大小、形态以及载瘤动脉直径、迂曲程度等不同采用个体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如单纯弹簧圈栓塞、重叠或单枚编织型血管支架植入、覆膜支架植入以及血流导向装置植入等),依据术后即刻DSA和6个月DSA随访结果对动脉瘤闭塞情况进行评估并评
目的比较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35例行AVG的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期间共记录AVG急性血栓事件68例次。根据对AVG急性血栓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吸栓组(30例次)和开放取栓组(38例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初级通畅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通畅率采用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经皮吸栓组较开放取栓组手术花费少[(15601±1052)元比(21058±2274)元
目的总结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杂交手术治疗的8例合并Ⅱ型右位主动脉弓的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临床效果。结果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无截瘫、围术期脑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3)个月,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穿孔、纵隔感染而再次入院,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主动脉CTA示人工血管及主动脉支架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末次随访有1例患者憩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切除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术后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术后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69例中21例发生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0.43%。根据是否发生术后神经损伤,将患者分为神经损伤组(观察组,n=21)和未发生神经损伤组(对照组,n=48)。单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置管溶栓与单纯抗凝药物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期下肢DVT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置管溶栓组(CDT组,30例)和抗凝药物组(药物组,30例)。CDT组按照置管方式分为顺行CDT组(15例)和逆行CDT组(15例)。比较分析各组消肿率、住院时间、溶栓时间、静脉通畅改善度、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率、12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与药物组相比,C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开放术后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行开放手术的74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每位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结果74例rAAA患者中,围术期死亡率为20.3%(15/74),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出血量是rAAA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