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景下典型离子方程式书写错例解读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直是高考热点,近几年此类考点的考查方式越来越灵活,除了选择题外,还大量出现在非选择题中,主要侧重新情景下离子方程式书写,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不仅要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技巧,还要注意原理、规律等准确应用,不能顾此失彼.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列举几个典型错例,分析出错的“症结”,希望对学生书写新情景下离子方程式有所启迪.
  例1 写出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
  错析:许多学生根据题意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直接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未考虑反应的介质酸碱性,错误写成:
  3ClO-+2Fe(OH)3=2FeO2-4+3Cl-+H2O+4H+
  正析:题目强调了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是在强碱溶液中进行,在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时,平衡电荷应用OH-不能用H+,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OH)3+4OH-=2FeO2-4+3Cl-+5H2O.
  例2 (2013年江苏)淡黄色固体S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错析:许多学生认为此题简单,根据题设条件——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推出生成物有SO2,再依据自己模糊记忆写出3S+4OH-△ 2S2-+SO2 ↑+2H2O;或S+4OH-△ SO2 ↑+2H2O或 S+6OH-△ SO2-3+3H2O等错误离子方程式.
  正析:若考虑到命题者意图,注意氧化还原规律应用和NaOH溶液是碱性溶液这一事实,
  产物中硫元素最高价态为+4,应为SO2-3而不是SO2,同时必定生成低于0价态的S2-,再不忘离子方程式书写要遵循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则正确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2-3+3H2O.
  例3 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酸性条件下用ClO-3氧化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来制备ClO2,其中FeS2中的硫元素氧化成SO2-4,写出制备二氧化氯的离子方程式: .
  错析:许多学生只注意到ClO-3将FeS2中的硫元素氧化成SO2-4一种情况,未考虑到伴随+2价铁元素被氧化成+3价,而错误写成:
  14ClO-3+FeS2+12H+=14ClO2 ↑+ Fe2++2SO2-4+6H2O
  正析:依题意,酸性条件下ClO-3在氧化FeS2中的硫元素的同时,同时FeS2中的+2价铁元素也被氧化成+3价铁元素,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15ClO-3+FeS2+14H+=15ClO2 ↑+ Fe3++7H2O+2SO2-4.
  例4 碱式硫酸铁[Fe(OH)SO4] 溶于水后产生的Fe(OH)2+离子,可部分水解生成Fe2(OH)2+4聚合离子.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错析:许多学生未弄清楚盐类水解的实质,错误写成
  2Fe(OH)2++2OH-Fe2(OH)2+4.
  正析:依据盐类水解的实质,Fe(OH)2+结合水电离出来的OH-,生成更弱的Fe2(OH)2+4聚合离子,再结合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以写出Fe(OH)2+水解生成Fe2(OH)2+4的离子方程式:2Fe(OH)2++2H2OFe2(OH)2+4+2H+.
  例5 写出将1 mol/L NaAlO2溶液和1.5 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均匀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错析:许多学生错误认为该题是写出往NaAlO2溶液滴加HCl溶液的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OH-+ Al(OH)3=AlO-2+2H2O或AlO-2+4H+=Al3++2H2O,未考虑溶质量的限制条件——NaAlO2溶液和HCl溶液按照溶质物质的量2∶3进行.
  正析:由题意知:n(NaAlO2)∶n(HCl)=2∶3,可以假设为:先加入2 mol H+与2 mol NaAlO2反应,会生成2 mol Al(OH)3,剩余的1 mol H+再与Al(OH)3反应,会溶解1/3 mol Al(OH)3,可写出示意方程式:2AlO-2+3H++H2O→5/3Al(OH)3↓+1/3Al3+,整理得正确答案: 6AlO-2+9H++3H2O=5Al(OH)3↓+Al3+ .
  例6 写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Br2和CuCl2混合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最初发生总电解离子方程式.
  错析:许多学生对混合溶液的电解最初哪一种离子先放电不清楚,常错误写成
  Fe2+ + 2Cl-通电
  Fe+Cl2↑或Cu2+ + 2Cl-通塌 Cu +Cl2↑.
  正析:对混合溶液的电解问题,必须要知道阴极、阳极最初哪一种离子先放电,阴极:
  得电子能力:Cu2+>Fe2+;阳极:失电子能力:Br->Cl-,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则正确的总电解离子方程式:
  Cu2+ + 2Br- 通电 Cu +Br2.
其他文献
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探“月”、探“火”等探测器的研制、发射已成为世界航天热点.怎样才能成功发射与接收探测器呢?理解三个宇宙速度及其含义,可以帮助解答此类问题.  一、三个宇宙速度  所谓宇宙速度就是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航天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缺陷、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的,其特点是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总是大于或者小于被测量的真实值,呈现单一倾向.下面就两个物理实验在实验方法方面引起的系统误差作分析.  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系统误差  图1  如图1所示,在平衡摩擦力的基础上,本实验认为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和砝码所受的合力,存在系统误差,只有在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实验结果才比较理想
肾脏发育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肾脏病领域的一个热点,阐明肾脏发生发育的机制一方面有助于揭示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机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解后天性肾脏疾病发生进展的病理生理过
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常见的运动模型,曲线运动和其它运动过程的结合更是常见常考的题型.  图1  例1  如图1所示,竖直的半圆形轨道与水平面相切,轨道半径为R=0.2 m,质量m=200 g的小球以某一速度正对半圆形轨道运动,A、B、C三点分别为圆道最低点、与圆心O等高点、最高点.小球过这三点的速度分别为  vA=5 m/s,vB=4 m/s,vC=3 m/s,  求:(g取10 m/s2)  (1
图1  题目 :(2013年安徽省联考)如图1所示,一颗行星和一颗彗星绕同一恒星的运行轨道分别为A和B,A是半径为r的圆轨道,B为椭圆轨道,椭圆长轴QQ′为2r,P点为两轨道的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彗星和行星经过P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相等  (B) 彗星和行星绕恒星运动的周期相同  (C) 彗星和行星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同  (D) 彗星在Q′处加速度为行星的加速度的1/4  答案:
“非点电荷”是指多个点电荷组成的系统或实际的带电体,是静电场中的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纵观考查“非点电荷”问题的经典试题,会发现其中有些显得复杂,有些显得陌生,有些甚至涉及大学的知识,乍一看都很难,让人望而生畏,摸不到头绪,若掌握了以下技巧便能轻松作答.  技巧一 替换  有些“非点电荷”问题用常规方法求解很繁琐,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善于观察,会根据条件巧妙地利用等量关系、等效关系或等
高达30%的侵袭性乳腺癌患者过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类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短。拉帕替尼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复发转移、对赫赛汀产生耐药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本文就物质分类方法的常见三个考点探析如下.  一、考查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的树状分类  2.物质的交叉分类(以氧化物为例):  图1  例1 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