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初步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的36例KHE伴KMP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6例KHE伴KMP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8;平均年龄15个月(4.0~60.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6
【机 构】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的36例KHE伴KMP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36例KHE伴KMP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8;平均年龄15个月(4.0~60.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6.3个月(0.8~48.0个月);混合型KHE 32例(88.9%),深部型KHE 4例(11.1%);瘤体大小为2.5 cm × 4.0 cm~20.0 cm × 24.0 cm。在联合治疗中,泼尼松平均用药时间为6.4周(范围5.0~9.0周),西罗莫司平均用药时间为19.3个月(范围13.0~27.0个月)。联合治疗1~5周,36例KHE伴KMP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逐渐恢复正常。在短期使用泼尼松联合长期使用西罗莫司治疗6、12个月后,疾病严重性平均评分由治疗前4.0分分别下降到2.4分、1.6分。在治疗12个月后,32例患者瘤体达到大部分消退的标准,3例达到部分消退的标准,1例无变化。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和口腔溃疡,无患儿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也未发生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
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KHE伴KMP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及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已知可能的病因包括良性的甲状腺疾病、辐射、家族遗传、碘摄入量、雌激素等。通过对其病因及流行现状的研究,准确评估发病率增加的各项因素,进而对高危人群早期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这对于早期预防、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明确其恶变的关键环节,可能会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靶点,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vagal paraganglioma,VP)的临床特点,总结和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理确诊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4~50岁。9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颈部包块,次要症状为刺激性干
目的将腮腺浅叶切除手术耳周V形切口与传统Blair切口及发际线N形切口进行对比,探讨耳周V形切口的可行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需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手术的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5~63岁,通过抽签随机分为3组:V形切口组(VI组20例)、Blair切口组(BI组20例)和发际线N形切口组(NI组20例)。比较3组在术中、术后
尘螨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隶属于蛛形纲无气亚门,主要包括屋尘螨、粉尘螨。作为室内最重要的变应原,尘螨的代谢物、排泄物、螨体等均可致敏,可诱发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尤其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本文对尘螨的分类、生物习性、生活史、分布特点、致敏性进行介绍。目前已有的除螨措施主要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除螨,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中尘螨的浓度,然而其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程度不一。本文同时对目前的除螨措施及其效果等
目的探讨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的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通过手术确认的30例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患者首次手术均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共随访7.5~45.0(25.4)个月,25例未复发,2例失访,2例复发1次,1例复发2次,复发率为10.7%(3/28)
目的针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破裂出血的风险,进行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 and T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从最原始的形态学分类到现在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历经数百年的历史。2018年国际血管异常研究会(ISSVA)在1996版、2014版分类基础上,对血管肿瘤进行细化及补充,增添了15种少见的血管肿瘤;脉管畸形中,对毛细血管畸形亚型进行重新分类,将"疣状血管瘤"更名为"疣状血管畸形",增添了"肢体毛细血管畸形合并先天性非进展性肢体过度发育"、"CLAPO综合征"等疾病,并增加了PIK3CA相
目的研究增殖期与消退期婴儿血管瘤(IH)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2019年1-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集行手术切除治疗的8例IH组织(增殖期与消退期各4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P < 0.05,差异倍数≥ 1.5)lncRNA和mR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
患儿女,87 d龄,出生后因右侧躯体片状红色斑块伴同侧肢体畸形于2012年1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下腹、右臀部、右侧会阴部、右腿及右足部见明显红色斑块,表面附着黄色鳞屑,边界清楚,无明显渗出及异味;右下颌、右颈部、右腋下及右手第1~4指指背见淡黄色疣状增生;右足第2、3、4趾只有1个趾间关节且甲板缺如。右足X线片显示右足畸形及骨质缺损。诊断:CHILD综合征。患儿间断口服阿维A胶囊,外用凡士林、他
目的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探索白念珠菌F1Fo-ATP合酶α亚基编码基因(ATP1)通过清除细胞内活性氧以逃逸巨噬细胞杀伤的生理作用。方法以白念珠菌ATP1缺失株及其亲本株为研究对象,接种平板培养后计算菌落数评估其体外细胞活性,通过尾静脉接种小鼠后计算肾脏组织形成菌落数评估体内细胞活性。将培养过夜的白念珠菌菌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接种平板,计算菌落数,测定菌的存活率,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