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今年39岁,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停顿间隔都有一秒两秒左右,下午到晚上频率会高点,经常有种被揪、胸闷的感觉,上楼梯就喘不上气,为什么会这样?要注意什么?
云南巧家 谷晓春
谷读者:
现在社会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的心脏都生病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症状来就诊。有些人有时感觉心脏“咯噔”—下类似人在游乐场玩比较刺激的项目升降时那种失重的感觉,或者心脏突然间激烈地搏动,这些现象很可能是早搏。
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正常情况下,左、右心房和心室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跳动的。如果心房,房室交界或心室突然出现提早跳动,这在医学上称为“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生理性早搏多见于中青年
根据性质的不同,早搏可分为生理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两种。生理性早搏的出现大多是偶然性的,而且往往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长期失眠、腹胀、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酗酒、喝浓茶和咖啡后发生的,这是因为心肌兴奋性突然增高诱发的。这种早搏只要诱因解除很快会减轻或消失,多见于中青年,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但要从生活方式上改善和避免早搏的发生。
病理性早搏又称器质性早搏,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影响心肌而出现的早搏,往往在运动后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频繁出现,常伴有胸闷、心悸等其他症状。如果频发的早搏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或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因为早搏而诱发甚至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则要积极治疗。
过度治疗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
如果在偶然检查中查到有心脏早搏的,不用惊慌。首先可通过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心电图等确定早搏的性质。若是病理性早搏,特别是发生于心脏病患者的多源、频发性室性早搏,服药治疗也只能减轻症状。所以,对于病理性早搏,需医生做详尽检查确诊后。从多方面评价加以分析判断。采取药物或其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对于病理性早搏,如果没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必用药物治疗,如果过度治疗,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
我今年39岁,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停顿间隔都有一秒两秒左右,下午到晚上频率会高点,经常有种被揪、胸闷的感觉,上楼梯就喘不上气,为什么会这样?要注意什么?
云南巧家 谷晓春
谷读者:
现在社会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的心脏都生病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症状来就诊。有些人有时感觉心脏“咯噔”—下类似人在游乐场玩比较刺激的项目升降时那种失重的感觉,或者心脏突然间激烈地搏动,这些现象很可能是早搏。
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正常情况下,左、右心房和心室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跳动的。如果心房,房室交界或心室突然出现提早跳动,这在医学上称为“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生理性早搏多见于中青年
根据性质的不同,早搏可分为生理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两种。生理性早搏的出现大多是偶然性的,而且往往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长期失眠、腹胀、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酗酒、喝浓茶和咖啡后发生的,这是因为心肌兴奋性突然增高诱发的。这种早搏只要诱因解除很快会减轻或消失,多见于中青年,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但要从生活方式上改善和避免早搏的发生。
病理性早搏又称器质性早搏,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影响心肌而出现的早搏,往往在运动后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频繁出现,常伴有胸闷、心悸等其他症状。如果频发的早搏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或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因为早搏而诱发甚至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则要积极治疗。
过度治疗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
如果在偶然检查中查到有心脏早搏的,不用惊慌。首先可通过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心电图等确定早搏的性质。若是病理性早搏,特别是发生于心脏病患者的多源、频发性室性早搏,服药治疗也只能减轻症状。所以,对于病理性早搏,需医生做详尽检查确诊后。从多方面评价加以分析判断。采取药物或其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对于病理性早搏,如果没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必用药物治疗,如果过度治疗,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