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国民族教会的形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世纪的西欧处在基督教大世界的统治下,所有的地区都受教皇的控制。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对各国教会拥有统辖权,是各国教会土地的最高领有者,还干涉各国内政,控制着西欧、中欧各国。16世纪英格兰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确立了民族教会安立甘宗。英国民族教会的建立,对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民族教会;民族国家
  英国民族教会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是都铎王朝历代君主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伊丽莎白一世不懈努力的结果。
  一、亨利八世与英国民族教会
  亨利八世在司法领域使英国教会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并确立了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上诉法案》(Act for the Restraint of Appeals)尤为典型。《上诉法案》记载“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它具有本主权国君主的尊严及高贵身份,受制于他并仅次于上帝之下因而应天然谦恭地服从于他的,是整个国家政治体,这个政治体由各个等级区分为教界及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他还受全能上帝的仁爱嘱托而受命有完全、绝对、全部之权力、地位、威望、王权与司法权,借此以公正评判并最终决断本国境内各色人等臣民之事宜,举凡在本国境内发生发展之各种事由、事务、争执、抗辩,皆在其内,而不受世上任何外国君主或权势人物之限制,也不得向其上诉……”我们可以看到,《上诉法案》一方面对亨利八世专制君主地位作了明确的法律表述。另一方面维护了英国司法的统一,使教皇不能插手英国内部事务。在事实上造成了与罗马的决裂,切断了英国同罗马教廷的外部联系,同时,由于案件不再上诉至罗马,那么就必须由英国教会来处理,这无疑加速了英国教会的独立。
  二、爱德华六世促使民族教会初步形成
  爱德华六世在宗教礼仪和教义等实质内容上推动英国民族教会初步形成。这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颁布的《爱德华六世第一祈祷书》《爱德华六世第二祈祷书》和《四十二条信纲》中。
  《爱德华六世第一祈祷书》,更改了许多传统的礼仪规则,取消了对病人全身涂油以及唯有主教涂油才具有神圣意义的旧的终傅礼。除掉了葬礼中用熏香和圣水为死者祝福及为死者灵魂的安宁作祈祷的行为。《爱德华六世第二祈祷书》相对于第一祈祷书取得了一种革命性的进展,它使英国的国教具有了新教色彩。如在《爱德华六世第一祈祷书》中教士分发圣餐时规定说以下的话语:“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你们献出了自己的身体,保有你们的精神和肉体直到永生。”“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你们流血,保有你们的精神和肉体直到永生。”而到了《爱德华六世第二祈祷书》上面这些话则被改为:“拿和吃掉这些,记住基督为你们而死,心中充满感恩的信仰去以他为食。”“喝掉这些,记住基督的血为你们而流,要感恩。”前一种说法带有化体说的色彩,而后一种说法则具有明显的新教色彩。《四十二条信纲》在教义方面,明显表现出新教化的特点。如《四十三条信纲》第11条赞同路德的“因信称义”说,认为人们只要虔敬地依照圣经信仰基督,就可以被上帝所接受和承认,灵魂因此救,成为“义人”。
  三、伊丽莎白最终确立英国民族教会
  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的民族教会最终确立。伊丽莎白选择折中的宗教道路。她既反对天主教势力,也不允许国教会之外的其它新教派在英国流行。伊丽莎白首先恢复了英国国教会的统治地位和国王在英国教会中的最高权力。1559年1月,伊丽莎白召开议会,通过新的《至尊法案》。《至尊法案》废除了前任女王玛丽一世维护天主教的立法,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其次伊丽莎白改革了英国国教的宗教礼仪和教义。1571年,国会批准了新的《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新的《公祷书》在核心思想与内容方面继承了《爱德华六世第二祈祷书》的传统,排除了“化体论”的内容,把圣事限于浸礼与圣餐两项,重新确定英语为礼拜的使用语。《三十九条信纲》规定:英国国教会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国王而不是教皇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三十九条信纲》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英国国教的教义。“唯独圣经”、“因信称义”、“预定论”等大量的新教教义被提出。因此,《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所表达的有关宗教礼仪、教义、制度的内容和原则,完整地显示出作为一个新的宗教派别即安立甘宗的基本特征,标志着英国民族教会最终确立。
  四、余论
  改革后的英国教会,隶属于国王,不再受罗马教皇的控制。教皇在英国的宗教裁判權、圣职授职权、收税权、信条规定权等皆被剥夺。没收教会的财产和禁止英国教会向教廷纳贡两项措施,增强了国王的财政实力。教士会议只有征得国王的同意方可召开,主教制保留了下来,但主教要根据国王的提名选举产生,宗教法庭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而且国王有权修改教会法。国王统治教会,教会服从于王权,这就结束了英国神权与王权、教会与国王对峙的状态,国王的势力随之大为扩展。英国民族教会的建立为专制君主制和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扫除了一个障碍。
  参考文献
  [1]G.R.Elton,The Tudor Constitution: Documents and Commentary[M]. Second Edi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蔡骐.英国宗教改革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柴惠庭.英国清教[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社,1994.
  [4]刘城.英国中世纪教会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李韦.宗教改革与英国民族国家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6]阎照祥.英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岳蓉.英国民族国家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曹传花(1989—),女,山东费县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5级世界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中古史。
其他文献
为促进儿童心理和谐发展,教研组和相关小学体育教师在问卷调查的初步研究基础上,总结体育活动中儿童社交焦虑、攻击行为、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共同探讨了缓解儿童社交焦虑、
挖掘荒山资源发展木薯生产元阳县畜牧兽医站662400何荣元阳县把开发木薯生产作为继粮、茶、水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仅今春就连片开发种植木薯21000亩,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元阳县山高坡
摘 要: 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不仅需要重视本学科知识的教学,还需要重视与相关学科元素进行融合,强化美术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融入多学科元素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促进各学科相关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美术这门艺术的感悟、理解得到强化,培养美术创新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 美术课堂 多学科元素 教学效果  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不仅需要重视本学科知识的教学,还需
一位美术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国内小学生,到了美国上的第一节课是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栋房子,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画技法让美国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吃惊,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作品时,这位小朋友却想了半天都无从下笔。这位小朋友的绘画水平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人家评价我们“中国的小朋友临摹能力非常强,创造能力却很弱”。  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我国美术教育专
摘 要: 美术课程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创作的积极兴趣,激发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关键词: 主动探究 课程范围 知识点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承载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人的精神品位,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的任务。  一、美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美术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呈现部分性和功利
大型会议文件的分发,作为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机关日常发文和一般性会议发文,具有发文数量大、环节多和时效性、保密性强的特点。搞好大型重要会议发文,至关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信息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创新,其中以信息技术为主
目的 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滴眼液对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碱烧伤制作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实验Ⅰ组,1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应该科学培养小学生的自主
一间教室,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我想今天的班主任敘事实的内容就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吧。回顾这学期的班主任生活,我从中体会颇多,其实细细想来,也就一句话概括:让教室充满爱。  爱上教育源于最初的那份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在快乐中我找到了自我,也从中悟出了很多。用一句我与孩子们常说的话“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这句话伴随我与学生们亲密的相处了一年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