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科学教育活动中问题的有效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jian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提问的重要性。在教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所以,有价值的、巧妙地提问,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活孩子的思维,更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因此,对幼儿提出有效的问题是指导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以下几点是我在工作中得到的启示。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发散性提问成为幼儿思维提升的砝码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热水变冷”环节中,“什么办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呢?”幼儿的回答中有的说用嘴吹、吸管搅拌、把热水放进屋外的窗台上(因为是冬季)、热水里加冰块、有的说把杯子放在凉水盆里、还有的小朋友干脆端起杯子去找伙房的阿姨,放在冰柜里……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种办法。这个提问的提出不仅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还产生了主动探索的欲望,以至于在动手验证环节中,毛毛虫队的小朋友将几种办法一起用。《风从哪里来》科学教育活动时,“小朋友,你们见过风吗?”“它长得什么样子?”……幼儿一下子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风在头发上”“裙子里有风”“像纱巾”“像河上的水纹”……整个活动幼儿都很感兴趣。诸如,“怎样让风变大呢?”“风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等,都是让幼儿按各自的生活经验讲述,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
  这种提问方式虽然没有限定的答案,但是,可以保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活动有节奏地进行,在培养孩子的独创性、精密性的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通提问方式,使趣味性提问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动力
  3—6岁幼儿的性格特点是天真、活泼、可爱,并且把对生活的认知转接到小动物身上,他们对待小动物倍感亲切,所以在认识动物的过程中,我就提出了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激起探究的欲望。
  如中班《鸡的一家》,幼儿在认识了大公鸡、老母鸡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我们都长着耳朵,鸡有耳朵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有的说鸡有耳朵,有的说鸡没有耳朵,在“有”和“没有”的争论中,我带领幼儿到饲养角去实地观察、寻找,最终,答案找到了。类似这样有趣的提问还有“鱼会睡觉吗?”“小白兔是怎样睡觉的?”“小鸡生下来会走路吗?”“鸭子为什么要游泳?”等,教师趣味性的提问,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孩子们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并因此体会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
  三、灵活渗透,使延伸性提问成为幼儿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好奇、好问是幼儿一成不变的天性和年龄特征。于是,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会灵活的设计提问,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同时,并注意它的延伸性。比如,科学教育活动《小蚂蚁过河》,幼儿在获得了物体沉浮的经验后,提问:“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将小蚂蚁顺利的载过河呢?”“如果大公鸡想过和,怎么办?”有效的提问使活动延伸变得更加的有趣,这即让幼儿扩展了想象,又开阔了知识面,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充分发挥,幼儿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四、由浅入深,使层次性提问成为幼儿思维发展的潜在能源
  第一,伸手触碰到的—跳一跳接触到的—踩着台阶拿到的,这是我在教学中设计的层次性提问,这种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既扩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又学到了知识,更体验了成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第二,由于幼儿受知识结构和思考能力等原因得限制,不可能对一个问题有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和心理特征,问题的难度也要适宜。
  第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问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比如,对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大班的问题要深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幼儿适中。
  五、变换多样,使概括性提问成为幼儿对事物综合归纳能力的主渠道
  維果茨基指出:概括发展中的每一个新阶段,都依赖于先前阶段的概括。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要求幼儿学到知识,还要求幼儿掌握科学的总结、提炼的方法。因此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后,应该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概括,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一些具有概括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将科学经验转化为科学概念。
  六、主动探究,使探索性提问成为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有利保障
  例如,在“好玩的磁铁”的过程中,我把“磁铁可以吸什么?”变成“铁为什么可以吸铁勺、铁钉、小剪刀、曲别针?”对于大班幼儿问题的提出要具有探索性,充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孩子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被吸起来的东西是铁制品,接着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塑料的小鱼钓上来呢?”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了,纷纷尝试将磁铁放在小鱼的身体里,然后验证自己的想法与实验结果。教师提出的这种探索性、启发性、指向性的问题,能使幼儿从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并在活动中操作感知,得出科学的结论,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科学教育活动中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的思考,主动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孩子的思维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准备,勤思考、勤动手、勤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断探索和研究,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育活动提问的有效性。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系统性玩教具对幼儿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研究》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物理学打下夯实的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下面是近几年来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中学生实验技能中最基础的能力
期刊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科探究式学习方面,学生主动感知、发现、理解、应用知学素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生物学科在有些学校教育中却被列为次要科目,有的学生也因此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尽管这是从高二刚刚开设的一门课程,给不少学生以新的起点和希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学学习后,往往对生物课堂失去兴趣。生物课堂语言的幽默、课堂的生动、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化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显然可以取
期刊
一份好的试卷,我觉得首先要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阶段学生该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一个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成绩,知道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其次,要能够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学段提出内容目标。  这“五个方面”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不适合考试;识字与写
期刊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教师安排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可使学生人人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话能
期刊
小学生随着年龄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学生数学的学习对其成长十分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本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生活贴近数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了,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同时还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知道他们怎样想。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
期刊
一、课堂导语的人文性  导语是教学激情的点燃,导语的设计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如在讲《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这是这样激趣导入的:同学们见过蟋蟀吗?知道它的俗名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蟋蟀也有它自己的家,它的家会是什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较快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倾听、能表达、能应对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注意:选取话题的内容要接近生活,形式要灵活多样;创设的情境要自然;训练过程要有多个回合、双边互动;训练时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培养语言能力;鼓励学生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教学策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可知,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文素养的
期刊
一、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传统教育模式,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长期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学生被动的接受语法知识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英语水平的整体下降。在有的地区,一部分的英语教师进行着英语的听力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课程是完全为考试所服务的,将单元的听力训练整合在一起,或是在考试的前夕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冲刺训练,这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于事无补的,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