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gan1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由原来的单一的授课模式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为满足当前教学任务必须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的教材都作了较大调整,而初中物理也由原来的枯燥乏味变成了贴近现实生活的基础学科,在教材、内容、结构等各方面都作了适当的调整。对于这种变革,教师不能再套用原来的教学方式了,需要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教材改革,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更需要多考虑学生的主观意识,多从他们的角度安排课堂,这样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就很值得提倡。
  一、兴趣教学
  有趣的课前引入,即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在有所铺垫之后引入当堂所要讲的内容,这样会很好地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听课,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到惯性那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大家坐车司机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刹车时乘客的前倾状态,好多人都站不稳。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主动思考,可能他们没有答案,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学完了惯性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采用多样化的课前引导,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观察现象等,都可以引入课堂,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效率更加高效。
  二、探究式教学
  多数的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对于一些趣味性的实验都会动手操作,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定滑轮这种简单器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型的搬运器械;或者只是简单的举例在生活中一个人只依靠树和绳子就能将陷入泥潭的小车拉出来的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用绳子拉车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为什么用一个小的支点就可以搬运很重的物体,体会物理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合理地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能完成很多工作,可以让他们课下自己探究飞机、坦克之类的大型工具是什么物理知识发挥重大作用的。这样的探究性课程是很有必要提倡的,教师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课堂,尽可能地多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可以帮助他们搜集一些资料,提供一些意见等,让学生将探究精神运用到发明创造上,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空间,以便他们更好地发展。
  物理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小灯泡、电流表、电池、开关、导线等实验仪器根据教材中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让学生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然后找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I=I1=I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I=I1+I2;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比较法教学
  比较法教学是中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比较法运用到物理教学课堂,就是将一些物理现象和概念进行分类整理,找到其中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启发学生利用辩证思想来看待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特征,掌握物质变化的客观规律,加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有用功和无用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有用功与无用功的不同,启发学生联想,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是无用功和有用功。这种比较式的学习法,会让学生加深印象,开拓思维,增加见识,学会知识迁移,深化学到的知识点,巩固知识,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便利。
  四、开放性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学生的升学为目标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只能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中,不能突破思维定式。一些学生只能依靠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解题,教师没有改变试题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开拓创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将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从贴着凸透镜的位置开始,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 )
  A.像先变大,后逐渐变小
  B.像先变小,后逐渐增大
  C.像逐渐变小
  D.像先是虚像,后是实像
  分析: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以内时,为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越大,所以物体远离透镜时像逐渐变大。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物距增大时,像逐渐减小。当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像先变大,后逐渐变小;先是虚像,后是实像。
  答案:A、D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性试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对这些问题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实现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综上诉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法穿插运用到教学课堂,使学生以兴趣为主,以探究为目的,以比较为学法,来积极探求知识,突破重难点,解决疑难问题,开拓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基拙薄弱 的 学校 , 英语教学普遍 存在一 种两极 分化的现 象, 很多学生 学英语不 到一 年 时间 就跟不上了 , 成为英语学习的学困 生。这些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 象, 是一 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初 中英语教师 的“ 老 大 难” 问题 , 而 它 又是一 个亟待解决 的课题 。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一届 都会
摘 要:在现在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仍然常常是老师负责的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听。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如何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往往被忽略。所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改变被动听课的局面,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的特点之一是理论的建立依赖于观察和实验;特点之二是概念与规律较之别的学科更为抽象,灵活多变,范围宽广。这些特点加上升学率的压力,使中学师生感到物理难教难学。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要教好和学好物理,必须有一个适应教学要求的物理环境  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主体和知识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动作于客体(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提倡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1.教育功能  初中历史所以要开设,是因为它至少有以下几个教育功能:社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①精心设计
摘 要: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课堂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做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作
摘 要:命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广泛撷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体现命题应用化;应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性的实践题,注重命题操作化;设计新颖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题,激发拓展学生思维,体现命题开放化;应赋予命题新的背景,融合各个学科,体现命题综合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注重能力;有效命题;实践探究  命题评价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命题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持续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  关键词:初中物理;联系生活;实验教学;多媒体 ;有效课堂  物理是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现象展示,课堂上也可以设置形象直观的实验引导。这就给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丰
缘起和说明:  近年来,新课改的春风带给我们清新扑面的感觉,正如崔永漷教授所说“变革课堂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也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这也是新课程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