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刻不容缓,用“情”更见成效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88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情研究,刻不容缓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新鲜出炉。但到目前为止,“有效教学”更多的仅是停留在理念阶段,现实中低效甚至无效教学情况仍大量存在。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因素不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教学对象——学生的研究不到位。有些教师对学生情况(以下简称“学情”)的认识,只是在开学初制订计划时按规定形式化地写上一段了事。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些教师对学情的关注也明显要少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关注。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在教学中,若“知彼”工夫下得不够,又怎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进而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呢?可以说,学情研究不足已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大软肋。研究学情,实在是当前促进有效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研“情”之道,“生”为首要
  学情的范畴很广泛,哪些方面与有效教学有关,各人的理解也不尽一致,但有一点应是少有异议的,就是学情研究若不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就谈不上有效教学。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个与有效教学相关的学情研究问题。
  问题一: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
  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参与教学活动总带有一定的主观目的。有些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目的很少考虑,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讲你听”,学生上课不认真、作业没做好完全是由于学生主观上不想学、不努力学。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有时学生犯上述毛病,问题正在于我们的教学脱离了他们的学习要求。要想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就得摸透学生学习的想法,即学生上这门课希望收获什么。如今的高中学生对教师已不再盲从,对教师的期望、要求较高。笔者在自己所教班级做过多次问卷调查,学生对上历史课目的的回答不外乎两种:想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想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基于这样的目的,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能带领他们考高分的教师。这种应试功利色彩浓厚的回答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但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这些要求。
  问题二:教学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水平?
  很多时候教学无效或低效,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难度上处理不得当:要么是难度过小,在一些学生早已掌握的问题上反复讲;要么是难度过大,学生像听“天书”,久之信心递减。就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而言,教学难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习题的选择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般而言,教学难度偏大的情况比较多一些,我们往往听到学生说“听不懂”、“不会做题”就是学生对教学难度过高的反映。
  问题三:评价标准如何确立?
  评价标准实属老生常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评价知识与能力最易操作,也符合传统常规。而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则难以操作,二则主流考试也未涉及这方面的评价。有些地区已禁止按学生分数排名次的传统评价标准,但很多时候,传统的观念仍左右着我们的头脑。其实,传统评价标准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一刀切”,过于倚重分数,喜欢与最顶尖的学校比。且不说学校分重点与非重点是否科学,拿一所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比考试分数,本身就失之公平。
  其实我们还有其他的评价方法,如可以拿同一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做比较,还可以对其道德、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简而言之,承认学生差异这一基本学情,评学生之“优”,让评价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让教师感到工作有价值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评价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三、因“情”施教,更见成效
  学情研究到位,并不意味着你的教学一定有效。有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情况不可谓不了解,但缺少积极的行动。比如对基础不好的学生,他们会说:“这个学生也就这点能力了。”言下之意,此生无救。知“情”却不努力用“情”,并不是真正的智者。如果说在态度上重视学情研究是第一步,那么把学情研究透彻就是第二步,而根据学情进行施教则是最后的一步。在知“情”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努力地因“情”而教。当然,因“情”施教的过程可能会辛苦而漫长,但唯其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促进高效教学。
  历史教师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最初走不合国情的俄国式道路而遭受挫折,后来走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最终走向胜利。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善于应用,此处我们不妨也活学活用一下历史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情”,努力用“情”,相信基于学情的教学一定会更加有效。 [G]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英语机考的大背景出发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对当前互联网技术下大学生英语阅读的新习惯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机考和移动互联网同时赋予大学生英语阅读移动性、内容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这为大学生提高机考英语阅读能力提供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渠道,因此本文最后从网络资源、学生自身和学校课程三个方面展开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策略的讨论。  【关键词】英语机考; 英语阅读;大学生学习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提倡以教材为教学依据、以问题为课堂教学的纽带、以学生为课堂的教学核心进行创新设计,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在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 应根据教师的自身修养进行设计。  教师是深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人物,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独特教学模式,而不能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更不能机械地模仿和照搬别人现成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了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和理论,对于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准确掌握英语,熟悉英美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能够迅速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丰富学生词汇库,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行为习惯。传统的英美文学教育模式比较刻板,是将经典的英美文学让学生通过朗诵、抄写、背诵的方式,记忆下来。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无法独立地思考探讨作品,只会机
【Abstract】College is a collaborative local institution role required for the residents. Consequently, Service Learning is one of the curricula that college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local communitie
【摘要】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虚假写作课走过场的现象,本文根据教学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基于目标导向的写作课教学模式,并通过对一节写作课的剖析,探究了教師应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继而促进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输出语言。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写作  【作者简介】叶君炜,宁德市民族中学。  一、引言  当前,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令人担忧,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大部分教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学校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用美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重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以艺术化的手段提高美学修养的责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智能结构、情感结构和意识结构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协调发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历史与现实交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摘要】 笔者走访了广西部分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对其中的公共交通公示语英译错误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其展开探讨和分析,就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向翻译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建议,以期公共交通公示语的英译能得到更加规范化的管理。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  【作者簡介】谢剑华(1984.08-),女,汉族,广西钦州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两个重要环节,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个过程,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主动阅读,学生就会理解文本的含义,灵活地选择词汇,自由表达,展现出出类拔萃的写作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以读促写对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重
【摘要】其实对于教师们来说,把自己的课程讲得比较深入,比较吸引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样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导入,是许多教师比较迷茫的一点。然而,在英语课程的教学环境当中,因為英语课程本身比较活泼比较灵动,它更需要我们把课程的导入变得自然而又真实。因为课程的导入对于整堂课来说非常重要,代表了这个课程的一个开头是否精彩,是否深入人心,是否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英语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高三英语语法复习为根据,思考和讨论思维导图在语法总复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从语法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的手段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让学生对语法的整体知识有全面扎实的掌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让高三英语的英语语法总复习的积极性更高、效率更高,最终达到高三英语总复习的有效及高效。  【關键词】思维导图;高三英语;语法;总复习  任何语言都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