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解词义的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正确地理解词义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
  一、词义教学的目标。
  从学生学习语言角度看,词义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理解意思,领悟情感,学会应用。
  理解意思,就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包括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这是我们词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领悟情感,就是领悟词语在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如《白鹅》一课中最后一句话“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应让学生领会,这里的“架子十足”是反语,表示作者很喜欢白鹅。
  学会应用,就是指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将所学词语应用于语言实践之中。通俗地说,就是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所学词语说话、写作文。
  这三个层次的目标中,理解意思是基础目标,领悟情感是重要目标,学会应用是终极目标。为了实现学会应用这个终极目标,在教学中我有时会进行专项的词语应用训练,但由于语文教学时间有限,词语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时候我要靠前两个目标的扎实落实自然而然地实现第三层次的目标。
  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应用词语,是词义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要能正确、熟练地应用词语,必须正确、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二、理解词义的教学方法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理解词义的初浅方法。
  1、辨析法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词义的辨析让学生理解词义,领悟情感。通常的方法有:
  (1)查字典法。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通过查字典理解词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有的词只要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整个词的意义便迎刃而解,利用课件使这种教学方法变得简便易行。因此,用查字典法教学理解词义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具备可行性。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是会得到逐步提高的。
  (2)分解组合法。就是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如《猫》一课中有个词语——枝折花落。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分析这个成语中每个字的意义:“枝”,树枝;“折”,折断;“花”,鲜花;“落”,落下,再归纳得出整个成语就是树枝折断,鲜花落下的意思。
  (3)对比法。即找一个词和原文中的词进行比较,进而让学生理解词义、领悟情感。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重点、难点词语,并且在教学中配以朗读指导。
  此外,辨析法还有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法等。
  2、借助图画、影像资料法
  利用图画、影像资料把词语所描绘的形象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借以理解词语的意义。应用这种方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试着解释词语,描绘词语所要表现的形象,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再呈现图画、影像资料,此刻便达到了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效果会更好。如教学《长城》中的“蜿蜒盘旋”,当学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该词的意思,教学正要卡壳之际,我灵机一动,说道:“同学们,不要紧,大家看看书上的插图就会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看了片刻插图后,纷纷踊跃举手发言,有的说“像蛇一样”,有的说“弯弯曲曲的”,还有的说“环绕着的意思”,最后概括出“蜿蜒盘旋”就是“弯弯曲曲地环绕”的意思。我巧妙地借助插图理解词义,成功地摆脱了教学困境,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另外,在教学《七律·长征》时,为了让学生对“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字有更深的体会,我让学生欣赏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精彩影视片段,也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联系上下文法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在教学《长城》一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城用了“高大坚固”一词,我问:“长城的‘高大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生答:“表现在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我说:“你回答得非常好,能联系下文理解词语。请同学们再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体现长城‘高大坚固’的句子。”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我说:“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音)重,坚固吗?”生齐答:“坚固。”
  4、联系生活实际法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社会生活现实理解词义。在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时,应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为本指导学生学习。教《猫》时,文中写猫的老实用了“很乖”一词,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看到‘乖’字你们想到了什么人?”生:“小孩子。”师:“小孩子是怎么‘乖’的呢?”生一:“很听话。”生二:“很听妈妈的话。”师:“具体些,比如听妈妈什么话?”生:“妈妈叫他不要哭他就不哭。”师:“真是个‘乖’宝贝,妈妈肯定很——”生:“喜欢。”师:“作者老舍先生说猫‘很乖’,说明他也很——”生:“喜欢猫。”师:“可见,老舍先生是把猫看作什么?”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了作者在文中运用“很乖”一词的用意。
  5、创设情境法
  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师根据词义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综合调动多种感官,丰富了对词语的体验,效果奇佳。如教《搭石》中的“协调有序”时,师:“前面的。”生一齐边抬脚边说:“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一齐边踏脚边说:“紧跟上去。”师又语速稍快地说:“前面的。”生又一齐边抬脚边也语速稍快地说:“抬起脚来。”……如此循环反复,节奏越来越快。师突然止住:“刚才踏踏的声音好听吗?”生:“好听。”“像什么?”“像轻快的音乐。”“人们这样走搭石的动作可以用文中的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协调有序。”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对“协调有序”这个词语的意义有了切身的体会。
  6、感情朗读法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说明他理解词义了。如教学《猫》的“屏息凝视”,我让学生说出词义并演示表情后让学生读句子“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可我发现学生依然唱读,便让学生再读一遍,效果稍好些,但是离我理想中境界还有一定距离,最后,我索性范读——轻声地慢慢地读,就像是猫在耐心而专注地等候老鼠。学生终于领悟,从这个词可以看出猫是多么尽职呀,于是,极具感情地一齐朗读:“它屏息凝视……”
  总之,理解词义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各具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词义教学的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根據实际需要灵活选用。
其他文献
一、 激趣导入  1. 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伙伴在一起。齐心合力拼图形,千变万化真神奇。(七巧板)  2. 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七巧板,在综合实践课上玩过七巧板,你们喜欢七巧板吗?  3. 别看它只有七块板,但是却能巧妙地变化出无数图形,难怪它被称为——七巧板呢!七巧板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你们一定想不到,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吧。听——(课件:出示《七巧板来历》: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是承担物流活动的载体,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结点和不同层次的物流通道体系。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要明确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3.7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目前来讲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首要问题。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关键性目标就在于在限有的资源环境下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  傳统教学的缺点和优点:  传统教育的缺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按照书面知识进行直白的传授,学生会感到难以消化和理解。如教师对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高度的概括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下面就物理概念的引入、理解、深化和巩固几个过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1、阐明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讲授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应当明确指出不引进新概念,就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初中物理“压强”概念的引入,可先从“压力”演示实验出发,通过揭示大小相同的
当前,期货市场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会对国内乃至国际商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
一、 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 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 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
一、 精读课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 刘备在对谁说话?(张飞)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2) 读一读张飞的话,(注意是“嚷”)
中图分类号:G623.4  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战争连绵不断,数不胜数,仅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提到的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100多起。其中有阶级间的战争,如唐末农民起义、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国家间的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按战争性质来分,又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一切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反之则是非正义战争。  讲授战争史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