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及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唱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题材,《弥赛亚》是亨德尔最著名的一部清唱剧,也是清唱剧历史中上演次数最多,影响力最多的一部清唱剧作品,其中《哈利路亚》更是家喻户晓。
  【关键词】:亨德尔;弥赛亚;巴洛克;圣经
  一、清唱剧的风格及特点
  巴洛克,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被译为“畸形的珍珠”,流行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欧洲。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通奏低音”,所以这一时期的声乐体裁的的作品同样充满这种色彩——清唱剧
  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套曲,其中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以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每个乐章的歌词在内容上和康塔塔相比都更具有连贯性。在形式和风格上跟歌剧很像,有一定的戏剧情节,但跟歌剧相比,没有过多的舞台动作和华丽的道具。使观众可以完全把注意力放在演唱者的声音上,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出中,更多的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洗礼。清唱剧流行于17、18世纪,在古典主义时期,清唱剧发展到了顶峰,其中亨德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二、亨德尔的生平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德国人,作曲家。1712年定居到英国,对英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亨德尔创作的时间很长,作品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有歌剧,各种的合唱音乐,室内乐,清唱剧以及大量的器乐作品。但是最著名的还是要数清唱剧了。主要作品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32部。
  三、《弥赛亚》简述
  “弥赛亚”一词来源于希伯来语,意思是“受膏者”“君王”,在《圣经》的旧约中经常出现,在新约圣经中则称为“基督”。
  在旧约中就多位先知预言,上帝的独生子会降到人间,拯救世人。犹太人也共同盼望着弥赛亚的信念。在预言弥赛亚的先知中,当属以赛亚, 在新约圣经中,耶稣的种种经历就已经充分的证明了他就是旧约书中的弥赛亚。他没出生前就已经引起了轰动,犹太人渴望救世主的到来,希律王又怕耶稣(即弥赛亚)的降生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刚刚出生后,希律王为了保护自己的统治,居然不惜杀掉城内所有的两岁以内的婴儿。上帝却伸出大能的手来保护耶稣。耶稣30岁左右开始传道,三年的时间走遍了犹太各地,借着神的大能,医治各种的病人,安慰痛苦的人,喂饱饥饿的人。最后却被一群受过自己恩惠的人推进了衙门,被自己亲爱的门徒犹大所欺骗,把他出卖给了彼拉多,彼拉多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鞭打,最后又将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耶稣真的有罪吗?他真的应该承受这样的惩罚吗?其实不是的,耶稣一辈子没有犯过一点的错,是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就连当时审判他的驯服彼拉多都说:“我查不出这个人(指耶稣)有什么罪”
  三天后,耶稣从死里复活,他用事实告诉全世界,他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他的死,洗净了世人的罪,他的复活告诉了世人,他胜了这个世界,权柄归于他的手中。亨德尔在《弥赛亚》的第二部的最后一首,写下了闻名世界的大合唱《哈利路亚》,将整部剧推向了高潮。
  四、《弥赛亚》的问世
  创作完成于1741年,前后只用了24天的时间,就创作出了一部使亨德尔名垂青史的著作。这24天里,他足不出户,废寝忘食,完成了354页的手稿,就这样,世界上最伟大的清唱剧《弥赛亚》问世了。
  自从这部清唱剧问世以来,几百年来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数以万计的人被里面的音乐所感动着。《弥赛亚》的歌词选自《圣经》,全剧57首乐曲分成了3个部分:“耶稣的降生”、“耶稣的受难与复活”、“永恒的荣耀”。
  五、歌词脚本的介绍
   《弥赛亚》的歌词是由查尔斯·詹内斯所编写的,故事都是从《圣经》中摘录,描写了一个关于耶稣诞生、受难、复活、凯旋的故事。查尔斯·詹内斯本身没有多大的名气,但是在《弥赛亚》脚本的创作上可谓经典,不管是对耶稣生活的经历还是对救主弥赛亚的深刻的认识,都是极其到位的。歌词取自《圣经》,有新约的,也有旧约的,也没有按照圣经的先后顺序来取材,但却并没有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井然有序。
  六、《弥赛亚》的影响
  亨德尔自己说过,他写完了这部空前绝后的作品流泪赞叹道:“我真的看到了上帝和天堂”。就连音乐奇才贝多芬都在临终前对着《弥赛亚》的乐谱说道,“这就是真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将亨德尔在他心中的地位推到了顶峰,这是对一个作曲家何等的赞赏。
  弥赛亚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被全世界演唱最多的一部清唱剧了,作为一部宗教体裁的清唱剧,也深受到基督徒的喜爱。最经典的《哈利路亚》片段,被世界各地的大小合唱团拿来演唱并取得成功。
  亨德尔这首壮丽多彩的《弥赛亚》可以称为当之无愧的巴洛克音乐永恒的经典,在亨德尔之后的作曲家中,几乎没有人能写出比《弥赛亚》更伟大的清唱剧。所以说将《弥赛亚》作为世界公认的巴洛克时期最经典的清唱剧,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这部巴洛克的经典之作,给世界爱好音乐的人民带来了精神层面以及听觉感官上的享受,有的时候静下来听一听,会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亨德尔的这首作品会被世人继续传唱下去,弥赛亚也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李永铎.巴洛克音乐永恒的经典——亨德尔和他的清唱剧《弥赛亚》[J].音响技术,2003( 6).
  [2]段强: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欣赏与研究,《西安音乐学院》, 2007
  [3]王次炤.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6(3):64-66.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们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在不同的人群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儿童群体的需求中,玩具是比较重要的内容。随着需求的增加,对玩具市场的发展就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儿童玩具的设计工作方面就需要重视。本文主要就现代儿童玩具设计中的问题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现代儿童玩具设计的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有助于现代儿童玩具设计方面有良好发展。  【关键词】:现代儿童玩具;玩具
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传统居民装饰在表现形式以及造型方面多种多样,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传统居民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对传统居民装饰艺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概述;其次是对传统居民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接着对传统居民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则是传统居民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能够对
期刊
对于郎庄面塑的开发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打开现在的市场,郎庄面塑与其他手工制造业的区别?它有很强的特色,就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面老虎”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与我国北方的面点文化息息相关,不可分离。面老虎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销路。所以就算是本村的本性人也很少在从事这项手艺了。可是纵观“面老虎”的在鲁西北的历史发展,它的位置举足轻重。所以才会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
期刊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本文认为笔墨主要有技法和精神气韵两个层面,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对于笔墨来讲,意象是第一位的,笔墨从属于意象。笔墨是中
期刊
【摘要】:沈周是明代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人画家,其作品《东庄图册》在师法自然的同时又借鉴传统诸大家的技法,在绘画内容、绘画形式、表现技法和审美意蕴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东庄图册》;艺术特色;师法传统;师法造化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别号白石翁,明代苏州府长洲县相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人。博学多才,诗、文、书、画,样样俱佳。然则,纵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增强品牌意识,提升群众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引导群众的日常行动、提高凝聚力和约束力,促进广大群众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为促进该目标实现,应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群众文化魅力,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思想认识、对文化建设合理规划、注重提炼核心精神、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群众文化建设,并注重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创新。  【关键词】:品牌意识;群众文化;文化建设;文化魅力  0.引言  新时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来体现和满足居住者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成为一种时尚。本文通过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阐述,对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表达和呈现进行研究。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表达呈现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
期刊
【摘要】:照明的历史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灯具的设计开发过程,是一个将灯具的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的过程,基于人文要素的设计发展趋势,文化要素情感要素的概念化表达,确立了灯具审美趋向,而照明设计又是室内设计的关键所在,对于主题餐厅的氛围营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纵观餐厅照明设施发展趋势,为了迎合消费者越来越高品味与休闲要求,满足照明的同时更要带给人们如家般温馨居所的感受,造型简雅与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汉字在花笙记品牌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花笙记作为以民族风为主线的服装品牌,充分的利用中国汉字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服装品牌。   本文的研究主线是通过挖掘中国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文化价值,并由此展开对汉字应用的新思考,最终落实在花笙记品牌服装设计的思路之中。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母语符号,千百年来成为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是每一位中国人都熟知的
期刊
【摘要】:中国画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艺术瑰宝,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底蕴,在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孕育下,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设色观念。中国画从传统的“随类赋彩”和“墨分五色”的色彩观到今天多元化的色彩观念,可以看出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所影响。本文从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观念的形成入手,对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以促进读者对中国画色彩变化的初步了解。  【关键词】:色彩;笔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