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语文教学看小学识字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小学、初中的语文知识教正确了,基础打好了,高中语文就可以节省时间讲授更多的知识;如果没有教到位,甚至教错了,
  高中就要花时间去补知识去纠错,从而减少其他知识的讲授。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密切相关。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虽然成就很大,但如能进一步遵循汉字科学解字析词,则会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成效。
  一、科学教偏旁,减少错别字
  纠正错别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高考语文答卷的错别字扣分较严。高中生常见错别字约230个,其中一部分是学生不理解偏旁及构字作用造成的。如“瑕”“暇”“遐”三字,音同形近而义异,学生常写成“瑕(暇)不掩瑜”“瑕(暇)疵”“目不暇(瑕、遐)接”(括号内是别字)。这三字都以“叚”(jiǎ)为音符,区别在三个形旁,学生理解了形旁,特别是“”,就容易理解字的形音义关系而写正确了。“”在汉字学称为“斜玉旁”,是楷书“玉”省去一点的省简写法,2009年国家发布的《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以下简称《部件规范》)也规范为“斜玉旁”。“”部的字绝大多数与玉、珍宝等义有关,如“环、理、现、琢、琼瑶、珍珠、玛瑙、琳琅、珊瑚”。“瑕”指玉上的斑点,所以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遐”从辶,与走路有关,“遐”的本义是远,所以是“闻名遐迩”。“暇”从日,“日”在这里表时间,“暇”的本义是空闲,闲暇,所以是“目不暇接”(东西太多而来不及观看),与“瑕”“遐”无关,与从目的“睱”(本义是慢慢地看)也关系不大。
  再如“即”和“既”,也是学生易混字,原因也是对三个偏旁不理解,特别是对“卩”旁不理解。卩,《汉语大字典》注音jié,并解释其甲骨文“”“像人跪坐之形”;《部件规范》也已定音jié。教师教对了“卩”的读音,学生就能理解“卩”在“节、疖、爷”等字中的表音作用。教对了“卩”的形义,学生就理解了“卩”在构字中多表示跪人、人的腿部动作。如,“叩”从卩口声,指人跪着磕头。“印”从爫(爪)从卩,甲骨文“”是用手(爫)强按使人跪下之形,是“抑”的初文,本义是按,抑;盖章须按压,故引申为印章;进而引申为印刷。即,甲骨文作“”,左旁“”是盛满食物的高脚食具“簋”(ɡuǐ),右边加“”(卩)表示人凑近食具吃饭,本义是就餐;引申为接近,靠近,如“不即不离”“可望不可即”;由“就餐”引申为当时接触,如“即景生情”;进而引申为就在当前时间,如“即日(当日)”“即刻”“成功在即”;由“就在”又引申为就,便,如“一触即发”;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就是”,如“非此即彼”“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由“即”理解“既”。既,甲骨文作“”,左旁仍是食具,右旁“”是跪人用食完毕、张嘴掉头向后之形,楷书作“旡”(jì),仍有张嘴向后之形。“既”的本义是吃完饭,食尽,引申为完,尽,如“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虚化为副词,表示已经,如“既得利益”“既成事实”;进而引申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既然,如“既生瑜,何生亮”。
  由“即”还容易学“卿”字。卿,甲骨文作“”,中间是食具,两旁是“卩”(跪坐人)相向共食,这是古代氏族部落共同进食风俗的反映,由此引申为君对臣的尊称,如“爱卿”;进而引申指古代一种高级官员,如“三公六卿”“卿相”;也引申表示一种亲爱的称呼,如“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卿卿我我”形容夫妻或其他男女间非常亲昵。
  以上遵循汉字科学解析偏旁是不是容易理解和掌握呢?令人费解的是,“”和“王”、“卩”和“阝”,皆形近义异,识字教学时理应认真辨析,国家也有规范,可是小学识字却长期教成“王字旁”“单耳旁”,使学生终身对从“”“卩”的字不好理解和运用,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由于小学先入为主的原因,高中纠正学生的固有认识比较费时,有的偏旁甚至要纠正多遍才能见效。可以设想,如果汉字的所有偏旁都教正确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学效率该有多高啊!
  二、科学解释字义,提高阅读质量
  准确理解字词义是有效阅读的基础。字的本义产生出一些引申义,本义是根,引申义是枝叶,一字多义成为汉字的一个特点。识字教学应该重视这个特点,区分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减少误解文本的现象,提高阅读质量。以“知”字为例。
  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卷中,文言文翻译题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两个句子,其中一题是:“(李广)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知”在现代汉语里的常用义是知道,此文却用的是本义:熟悉、了解。该题的参考答案是:“(李广)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这就是说,天下很多人知道李广,其中一些人并不了解、熟悉李广,他们听到李广去世的消息,也同熟悉李广的人一样为之“尽哀”。所以,文中的“知”不是现代常用的“知道”之意。可惜,很多考生不清楚“知”的本义,把“知与不知”翻译成了“知道与不知道的”。究其原因,与小学教“知”字时没有讲明本义和引申义有一定的关系。
  知,会意兼形声字,从矢(箭)从口,说话人吐词流利如箭,说明对所说内容十分熟悉;矢兼表音。“知”的本义是熟悉,了解,懂得,是古诗文的常用义。如《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知”就是了解、理解的意思,而不是知道之意。否则,就解释不通了。再如《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两个“知”也都是了解、熟悉之意。当今词语也仍有用本义的,如“知法犯法”的“知”指懂得,“知情人”指了解内情的人。古文中也有词语“知道”,一般不是双音节词而是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如《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此“知道”就是两个词,指人们对道的了解掌握。
  “知”用本义在小学古诗文中并不少见。如孟浩然《春晓》中“花落知多少”、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李绅《悯农》(其二)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论语·为政》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前四个“知”,都不是现代意义的“知道”,而是懂得之意。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知“,指深深体会到。再如古诗文中有“知”的词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的“知己”、《伯牙絕弦》中“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知音”,以及“知心”“知我者”“知己知彼”等的“知”,都是了解的意思。
  “知”在古诗文也有作“知道”义的,如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贾岛《寻隐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王安石《梅花》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短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的“知”,都可以理解为当今意义的“知道”。“知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知道;一是使他人知道。“通知”就是让别人知道某事。
  中小学教材中也有“知”的其他引申义。由“知”的本义“了解、懂得”引申出“知识”义,如《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为:谓,说。)“无知”是缺乏知识,“求知”是探求知识。由“知识”又引申为学识,如“真知灼见”。知识能增智,故引申为智慧,读zhì。如《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指聪明、智慧,后来此义写作“智”。有了知识就能识别类似的事物,故又引申为识别,认识,如韩愈《马说》:“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不知马”指“不会识别千里马”。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故引申为主持,管理,古代官职“知县”“知府”“知州”的“知”就是此义。
  “知”的各个义项贯穿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理应得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关注。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比、当、因、坐、但、绝、走、危”。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能讲好这些字的形音义关系和各义项关系,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省集美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讨论的目的,学会记录信息的要点。  2.能够分类整理小组意见,并有条理地汇报。  3.能在小组讨论和情境表演中懂得友情的珍贵,运用好“朋友相处的秘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经验,初揭友情面纱  1.溯源“朋友”,解“朋友”。  导语: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有两个汉字朋友一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能猜出这两个甲骨文是哪个词吗?(出示)这两个字都是
教学目标:  1.学习“塘、脑”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  3.运用汉字学知识,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4.借助图片、关键词句了解课文,按顺序复述故事内容,渗透遇事主动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5.学写“两、哪”等10个生字,了解左右结构字左窄右宽的特点和笔形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板块一 学习生字,认识故事主角  一、猜谜导入,读好课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人旁、竖心旁两个偏旁,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过程:  一、借助插图,引出“大”和“小”  1.出示课文插图,激趣谈话。  两幅插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你猜猜为什么把小男孩一个画得很大,一个画得很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4个认读字、11个会写字  及“猎物、酬谢”等18个词语。  2.能借助情节梯等方式,根据故事中出现的不同场景进行情节梳理,概括复述故事。  3.能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复述课文,  在语言实践中运用“换人称”这种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精读流传在内蒙古的一个动人的民间
摘要 传统的静态三维(如3DS MAX)和交互二维动画(如Flash)在现代教学特别是网络远程教学中的应用均有其不可克服的技术弱点,新近出现的Web3D很好地结合了两者的优势,以Cult3D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式三维动画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结合目前学校实施网络教学的实践,以Cult3D为技术平台,分析Web3D的基本教学特性、教学应用及其设计的一般步骤,阐述Cult3D在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中
最近,有老师对我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太大了,中高年级的语文课真的不知道如何教了!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虽然教材当中对落实这些语文要素有实施的方法和路径,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上如果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来展开教学,那么,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朗读感悟、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等这些常规常态的语文实践活动该如何开展呢?他们担心,如果课堂上突出了语文要素,语文课会不会变成一种知识性的教学,变成一种
教学目标:  1.运用思维可视化原理,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课前谈话,解密战国讲策略  1.预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这则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你们想对战国时期多一些了解吗?那好,老师给你们带
中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村小教书。学校在一片稻田之间,上下两进小青瓦房,每进三间,六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入职时正是稻香四溢的季节,梧桐、暖阳、南归雁浸润在成熟的稻香里,满足了一个乡村女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所有梦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像中心校的新入职教师那样可以随时去听学校安排的师父的课,还可以随时缠着师父问这问那。  那时的骆志菊老师已经是全国优秀教师,时常在全区上示范课。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
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兰州完美谢幕,我有幸亲临现场,聆听了张岩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词语的理解、运用和积累教学。  一是如何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个要求是在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多处都有提示,目的就是让学生去发
教学目标:  1. 认识“店、罩”等生字,随文识字。  2. 通过关注事物特点,预测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关注事物特点,猜测故事情节  1.出示谜语,生猜。  2.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认识“店”字,读三遍,并组词。  3.蜘蛛想开一家店,猜一猜,它可能会卖什么东西?(学生根据题目可以任意猜测蜘蛛开店所卖物品,再读文,验证自己的猜测,了解蜘蛛是利用自己的特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