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儿童画的自发性与自主性,可以说儿童画是无需“怎样入门”的,更无需“入门”后循规蹈矩。
一、创设艺术的氛围
儿童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什么叫艺术,也不知道自己的涂抹写画是一种艺术化的举动,儿童就知道画画好玩、有趣。当儿童有画画的意向和举动时,我们应一边给他准备纸笔等工具材料让其自发的涂画,一边从具体的绘画意识给予熏陶、影响。可给孩子讲讲画家的故事,“神笔马良”、“王冕画荷”、“毕加索”等等;也可讲传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诞生及故事内容;在家里可以购置一些造型、色彩都不俗的摆设、玩具等用品;张挂一些民间手工艺、美术品;多给儿童订、购图文并茂的少儿读物,像“看图说话”“娃娃画报”等。有机会多带孩子去观看各种艺术展览、文艺节目、山川风物和人文景观,成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都是直接影响儿童画入门的重要方面,共同构成艺术的氛围。这些方面的影响,我们不能认为无关紧要而不为,儿童画的入门,实质上是兴趣、观念、发展方向上的入门。并非画笔直的线、标准的形和逼真的色彩,那种从点、线、面的单一“基本功训练”的入门是要不得的。
二、使儿童体会成功的快乐
儿童不同于大人,他们意志脆弱,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差,他们会很在意旁人对自己行为的赞赏与批评。在画画学习中,大人如果盲目地认为儿童画得不好而加以指责讽刺,会给发展中的儿童造成很大压力而形成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会让儿童失去学习的信心,对画画乃至其它学习都是很不利的。儿童对待画画能从“无所谓”到“愿意画”再到“敢画”就是“大胆”心态上的进步。画的内容由“有点像”到“几分像”再到“像那么回事”就是表现技术上的发展。我认为,对初始画画的儿童只要求“画得出来”、不求“画得如何”,即使画得不好,也应该随时地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有用的建议。
三、线条流畅富有情感
与书法、舞蹈艺术一样,中国绘画主要是以线来完成的,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儿童的儿童画也多用线条来画出。线条不仅有着千变万化的魔力,如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还可以承载画者的精神情感。
儿童画画,一开始就要让他们徒手练习用线造型,不要用尺规去画房屋、太阳,即使画得不好,也是儿童自己画成的。在方法上,要求儿童的手腕、手臂抬离画纸,像写毛笔字一样悬空运作。为使线条流畅,锻炼腕、肘、肩关节的灵活自如,可多让儿童在地上、黑板上、墙壁上和大纸张上画画,儿童画线不受明暗、色彩的限制,完全可以画出活泼、流畅、优美的线条来。有时线画到中途稍有停顿,不随心意,或滑移成形,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形式美。
四、画出自由随意的形状
一是观察、理解事物形状。很多较复杂的事物很难画出它真实的样子,我们应告诉儿童整体、全面去看像什么,局部看各部分又似什么?如人,远看是长条形的,近看是圆头、长条形身躯和四肢,再细看头又是什么形?四肢是怎样连在躯干上的,是不是非常规则的基本形等,这样观察、理解,加上儿童自己的感觉,就会比较容易地画出复杂事物的形状与神态。
二是随意画出物象形状。对很多物象,儿童并非不能理解想象,就是感到画不出来,我们应鼓励他们大胆落笔,随意成形。对幼小儿童切不可讲比例、透视等原理。儿童富有的不是科学而是感觉,应充分让儿童凭自己的感觉去自由随意地画出各种形各种物,至多讲讲大概的大小距离关系。对他们画出来的物象形状哪怕很糟,也应肯定鼓励,不要妄加否定,以免影响儿童画画的情绪。
五、涂抹有个性的主观感觉色彩
儿童对色彩的运用入门需要成人的指导,我建议告诉儿童最简单的色彩知识原理,引导儿童从生活出发认清红、黄、蓝、橙、绿、紫、黑、白八种色;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各种彩色加入黑色会变深变暗;加入白色后各种色彩会变浅;深的色彩与深的色彩画在一起显得沉闷;而浅的色与浅的色画在一起也会显得对比弱而不突出。只有深浅色彩的相间画在一起才会相互映衬出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告诉儿童各种事物的固有色彩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春天的树叶显浅绿,到了夏天显深绿,到了秋天会是枯黄的;早晨傍晚的天空有彩云;阿姨的脸色与爷爷的脸色是不同的,前者白里透红,后者橘色中带士色;演员的面孔更是千变万化,还有意画成各种生活中找不到的脸谱。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好看,有趣,突出人物性格。高兴的时候与生气的时候,脸色是不是相同呢?表情是有色彩的高兴愉快是红橙色,响亮而暖洋洋的,哀愁是紫、蓝、灰色的,暗淡而沉闷。也可用色彩来表现味道的酸、甜、苦、辣,表现音乐的韵律情调、梦的色彩等等。
责任编辑 邱丽
一、创设艺术的氛围
儿童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什么叫艺术,也不知道自己的涂抹写画是一种艺术化的举动,儿童就知道画画好玩、有趣。当儿童有画画的意向和举动时,我们应一边给他准备纸笔等工具材料让其自发的涂画,一边从具体的绘画意识给予熏陶、影响。可给孩子讲讲画家的故事,“神笔马良”、“王冕画荷”、“毕加索”等等;也可讲传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诞生及故事内容;在家里可以购置一些造型、色彩都不俗的摆设、玩具等用品;张挂一些民间手工艺、美术品;多给儿童订、购图文并茂的少儿读物,像“看图说话”“娃娃画报”等。有机会多带孩子去观看各种艺术展览、文艺节目、山川风物和人文景观,成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都是直接影响儿童画入门的重要方面,共同构成艺术的氛围。这些方面的影响,我们不能认为无关紧要而不为,儿童画的入门,实质上是兴趣、观念、发展方向上的入门。并非画笔直的线、标准的形和逼真的色彩,那种从点、线、面的单一“基本功训练”的入门是要不得的。
二、使儿童体会成功的快乐
儿童不同于大人,他们意志脆弱,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差,他们会很在意旁人对自己行为的赞赏与批评。在画画学习中,大人如果盲目地认为儿童画得不好而加以指责讽刺,会给发展中的儿童造成很大压力而形成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会让儿童失去学习的信心,对画画乃至其它学习都是很不利的。儿童对待画画能从“无所谓”到“愿意画”再到“敢画”就是“大胆”心态上的进步。画的内容由“有点像”到“几分像”再到“像那么回事”就是表现技术上的发展。我认为,对初始画画的儿童只要求“画得出来”、不求“画得如何”,即使画得不好,也应该随时地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有用的建议。
三、线条流畅富有情感
与书法、舞蹈艺术一样,中国绘画主要是以线来完成的,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儿童的儿童画也多用线条来画出。线条不仅有着千变万化的魔力,如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还可以承载画者的精神情感。
儿童画画,一开始就要让他们徒手练习用线造型,不要用尺规去画房屋、太阳,即使画得不好,也是儿童自己画成的。在方法上,要求儿童的手腕、手臂抬离画纸,像写毛笔字一样悬空运作。为使线条流畅,锻炼腕、肘、肩关节的灵活自如,可多让儿童在地上、黑板上、墙壁上和大纸张上画画,儿童画线不受明暗、色彩的限制,完全可以画出活泼、流畅、优美的线条来。有时线画到中途稍有停顿,不随心意,或滑移成形,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形式美。
四、画出自由随意的形状
一是观察、理解事物形状。很多较复杂的事物很难画出它真实的样子,我们应告诉儿童整体、全面去看像什么,局部看各部分又似什么?如人,远看是长条形的,近看是圆头、长条形身躯和四肢,再细看头又是什么形?四肢是怎样连在躯干上的,是不是非常规则的基本形等,这样观察、理解,加上儿童自己的感觉,就会比较容易地画出复杂事物的形状与神态。
二是随意画出物象形状。对很多物象,儿童并非不能理解想象,就是感到画不出来,我们应鼓励他们大胆落笔,随意成形。对幼小儿童切不可讲比例、透视等原理。儿童富有的不是科学而是感觉,应充分让儿童凭自己的感觉去自由随意地画出各种形各种物,至多讲讲大概的大小距离关系。对他们画出来的物象形状哪怕很糟,也应肯定鼓励,不要妄加否定,以免影响儿童画画的情绪。
五、涂抹有个性的主观感觉色彩
儿童对色彩的运用入门需要成人的指导,我建议告诉儿童最简单的色彩知识原理,引导儿童从生活出发认清红、黄、蓝、橙、绿、紫、黑、白八种色;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各种彩色加入黑色会变深变暗;加入白色后各种色彩会变浅;深的色彩与深的色彩画在一起显得沉闷;而浅的色与浅的色画在一起也会显得对比弱而不突出。只有深浅色彩的相间画在一起才会相互映衬出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告诉儿童各种事物的固有色彩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春天的树叶显浅绿,到了夏天显深绿,到了秋天会是枯黄的;早晨傍晚的天空有彩云;阿姨的脸色与爷爷的脸色是不同的,前者白里透红,后者橘色中带士色;演员的面孔更是千变万化,还有意画成各种生活中找不到的脸谱。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好看,有趣,突出人物性格。高兴的时候与生气的时候,脸色是不是相同呢?表情是有色彩的高兴愉快是红橙色,响亮而暖洋洋的,哀愁是紫、蓝、灰色的,暗淡而沉闷。也可用色彩来表现味道的酸、甜、苦、辣,表现音乐的韵律情调、梦的色彩等等。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