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十几年之前,老郑还年轻,眼力好,伙伴们就叫他“大师”,一半算玩笑,一半也是真心。
  伙伴们一块儿玩,每周总要找个餐馆小聚,有玩新玉的,有玩古玉的,古玉还分个明清玉和高古玉,人跟人之间嘛,也有个投缘不投缘,就得分几伙,老郑总是中心,大伙轮着来,这就差不多每个周末都有这样的餐叙了。吃倒并不十分讲究,要求只有一个,环境安静,主要为看玉,每个人餐盘边上都放着一个电子高倍放大镜或小电筒,也是一景。伙伴一边从皮带上解下玉,一边准备递过桌子来时,老郑经常是摆摆手:“勿递,有年份,能人清。”包间的灯是昏暗的,隔了桌子就是这么一瞥,就给出了判断——玩古董历来是判假容易判真难,而老郑就敢判了真。如果伙伴有悬疑未决,老郑就接过手,分析一下那疑问的根源,如古代砣工琢出的阴刻细线为什么出现跳刀痕,这治玉的砣子因为轴杆摆动或金刚砂粗细不匀所致的跳刀痕,跟现代电钻仿古工的颤抖纹异同在哪里。又或者古代锃管打孔跟现代电钻仿古打孔,都会出现孔道里的螺旋纹,古代纯手工打孔是反复搓动锃管带动金刚砂磨出来的孔道,锃管在孔道中来回反复,螺旋纹是层叠的并不是连贯的,而现代电钻打孔留下的自然是一孔到底连续的螺旋纹。如果伙伴还意犹未尽,老郑则再深一层讲解下去,古代砣具治玉,动力来源是脚踩,传动工具是皮带和木轴,转速自然有限,治玉是铁砣带动水壶中注下的金刚砂去攻玉,说是砣具治玉,实则砣子也只是介质,真正去攻玉的却是金刚砂,攻玉其实是磨玉,磨出造型,磨出花纹,所以,《诗经》里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形容治玉的细节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老郑从根子上讲明白了,再对照着实物,一条线、一道孔、一個打凹、一个起棱地去分析古今工具的不同、工艺的差异,以至产生的表面工艺痕迹的区别,于是,大伙纷纷拿起放大镜观察玉器上的细微痕迹,一一得到印证,伙伴们就多“哦”了,似乎恍然大悟,一下就顿悟开了。但到下一次有实物上手鉴看,多半又都感觉似是而非的了,清明的脑子又成了糨糊,总是不能像老郑那样作出精准而理性的判断。
  老郑笑,这门技术不怕你学,真正领会基本原理是个难,理论落实为鉴定实践,还是个难!活学活用,得再脱几层皮!
  伙伴有时会问老郑,大师,那你是花了多长时间学通的?
  老郑还是笑,不在时间长短,很多人玩了二三十年都是个全瞎!我花了二十来年才略窥门径,歪路也走过不少,不敢说通。
  伙伴倒是执着,那大师,这门技术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老郑就严肃了:无法取巧!
  有的时候,大伙闲着,老郑心情好,他也会自言自语发点感叹,像是对他们在诉说,也像是说道给他自己。这门课太难了,遇见了真人、取到了真经,你嘴上是说得出,手上却做不出,学来的经验,说到底还是人家的,长不到你自己的肉里去。跟人学、跟书本学、跟博物馆去学,但问题还都得在实证中去解决,不买终是难成,得花自己的银子。铜钱银子关心劲,买错了就是交学费,勿交学费学勿会,交学费学来的东西就刻骨铭心。可一个人如果老是交学费,能否维持这份爱玉的心就得两说,何况离破产也已经不远了。玩这门课是不聪明肯定不成,太聪明了也未必能成。多少狠角色,死在了半道上,个个英雄汉,都是九死一生磨炼出来的……
  一块儿玩了十多年,大伙从心里服他,有些玩伴干脆尊称他“郑老”,老郑倒不很乐意,倒不是说怕人家把他叫老了,玩古董靠的是眼力,虽说经验、资历也是眼力的一部分,但是终究人要是老了,精力就不济,视力就退步,知识的更新换代则更是成问题,人就势必要遭淘汰。
  老郑原本的计划是,到五十岁的时候逐步减少自己的藏品,六十岁就彻底金盆洗手退出收藏圈,然后可以毫无功利心地做点儿理论总结,写本小小的书,不掺水分的,把自己几十年实证的心得告诉后来者,也算是对自己有了交代。可是前几年,像老郑这样不会逢迎领导,说话做事又丁是丁卯是卯的人在单位里是越来越不吃香了,新来的局长尤其不喜欢他这个讲话直筒筒、没有背景后台的下属。这一点老郑是看得清楚的,好在他也不是个一根筋的人,看看单位里的情形,再看看其他的机关也不过大同小异,跟老婆商量:要不把减藏计划提前实施吧,早了早抽身。
  “减堂”开设在一个商场的四楼,电梯上下,外面看是办公室,走进去是隔成两间的敞亮店铺。老婆是店主,老郑休息天、节假日坐堂,主要招待寻访上来的行内朋友和玩伴。没事就喝茶聊天,到中午还在兴头上就点了饭菜上来边吃边聊,聊到傍晚还没尽兴的样子就找个馆子喝杯小酒。这样多年的玩伴就有了固定的落脚处,一有空就来喝茶,这有瘾。伙伴们还带各自的朋友来,喝几回茶,便也成了玩伴。店里人是不断,不管在外面的身份怎样悬殊,老板、官员、职员、自由职业者或者富二代,在“减堂”坐下来就都是同好,没有高低贵贱,甚至也往往忽略了年龄的长幼,这里只有眼力高下的区别。热闹时候,从早到晚一天要喝掉他好几桶矿泉水,里外几把茶壶十几个杯子倒出的茶叶渣可以堆满一淘箩。伙伴们来也是经常双手不空,拎点儿茶叶、拎点儿水果、捎上点儿土特产是常有的,柜子里渐渐堆满了茶叶罐,老郑除了隔几周去买点儿干玫瑰和杭菊,茶叶始终也不需要买。有时候老郑在内间示意新进来的访客在他对面的椅子里落座,不管那茶壶里是否是刚沏的新茶,他就要换茶叶,重新泡茶,这就是准备跟来客谈交易了,玩伴们会端起茶杯自动退出去,在外间接着聊他们的。里面谈妥了一笔,接着有请外面候场的下一位,有点儿像老中医坐诊一样。生意大都是预先约好的,忙起来也有一天做成几笔的,大多数时候是一笔也不做,只是聊着品着,这一天很快就会过去了。这么多年以来,伙伴们早习惯了每个休息天、节假日跟着老郑天南海北地博物馆看展览、逛古玩市场、外面去捡漏吃仙丹,现在是在“减堂”碰头,上手看玉器、翻图册,这就成了一个课堂,很热闹也很舒心。
  2
  “老皮匠”一屁股窝进椅子当中,两根粗壮的指头夹出一张雪白的名片,字口朝外,在桌面上一搁,伸出中指往前一推:上面是他的大号和联系电话,写着“高价收购,诚信经营”,反面其实还有一段文字,大意是说本人闯荡古玩行数十载,声名远播港澳台,等等。   手上这件“春水”雕琢工艺非常精细,必须要仔细观察,你才能看明白镂空部分是先用锃管钻出小孔,然后在小孔中穿过铁丝,以手弓拉动,锯出图形。天鹅、海东青身上羽毛的勾勒细线则全是古代砣具的精心碾琢,雕琢完成以后,连器物背面、镂空侧面都经过精心打磨,当时工艺的残留痕迹已经极其细微。老郑指着前面那只天鹅的喙部叫顾总仔细鉴察,这只天鹅被攫住了头颈,惊恐之中张开嘴巴哀鸣,你看这张开的上下喙是怎么加工出来的?
  顾总把放大镜沿着他手指的地方凑过去,看清楚了,天鹅张开的嘴巴是以一整排平头锃管连续密打连成一条深深细槽,而锃管的圆弧在天鹅的上下两喙边缘则自然形成了锯状的喙齿,再以砣具雕琢出喙部两条阴刻细线,这样一钩边,天鹅张开的喙就既简洁有力还生动传神,太绝了!古人太聪明了!顾总不由惊喜得要跳起来了,抬头望望老郑:您的意思,这件东西不假?
  如假包换的元代“春水”!你再看看那熟旧的玉质,那使用磨损痕迹,那自然晕散的黄色汗沁,都透着一个真字。辽金元时期的“春水”虽然珍贵,但也说不上一器难求,我自己就藏着三件呢。你可知这件“春水”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吗?一般“春水”都是一鹅一鹘,可你这件是两鹅一鹘,就我所见目前这种构图的,私人藏品中从未见著录,只有台北藏有一件与你的相类,因此,这件可以说是流通市场中的孤品了!老郑今天有点儿激动了,说着就抽出一册台北的藏品集,一翻就找到那幅图片,台北这件除了玉色略微青一点儿,构图几乎一模一样。太高档了,太难得了,很多人既没见过这种器型,更不敢相信这件会是真的,鉴定上就容易为一般庸手所误杀了!
  顾总也激动起来了,当时一起买下的还有另外一件童子,也是都说假,我喜欢那造型,这么多年一直当新玉挂在身上玩呢——他掏出来,是一件白玉人上人手把件,两个小孩儿玩叠罗汉,工是真细,顶上有祥云,带着璞皮,乾隆年间的东西。顾总有些惭愧,这些年行家们看了都说是仿货,一直也没当回事呢。老郑“扑哧”笑出声来,很多所谓的行家就是只会看粗活儿,没见过高档玩意儿,他们哪里看得懂这路份的玉器。市场里,常有将假当真,却把真当假的情况,遇不到真人,可找谁说理去。
  顾总早年在外地办厂,认识了一个铲地皮的,就是走街串巷收购古物却并不开店的人,买过他不少东西,当初三千五千买的后来都被证明是假的。这是和此人买的最后两件,盯了他几年也不松口,当初实在是喜欢,也只好被他拿捏着花了极大代价方才买到手。铲子信誓旦旦地说是从一老户直接铲出来的货,可后来很多行家看过都说并不真,说铲子的话你也信。他看在料子正宗,工也细致,倒一直也没舍得送人。老郑说,你刚才可差点儿就送我啦。那位说,不是差点儿,就是送了,不过,现在我可舍不得了。说完,两个人都笑出声来。
  老郑说,现在这个市场里,说一声假那是太容易啦,看不懂不要怕,你梗直了脖子喊假,一定有人冲你挑大拇指,叫你一声行家。你要说声真,那压力可真大啊!
  不过,话说回来,真货也确实太少啦。
  4
  高个子长得很是俊朗,因为比常人大了一廓,眉眼就越发疏落大气,沉稳中又活泛,电影里的聪明人都长着这样一副好五官。国际大品牌服装穿在这样一位人物的身上,那自然是妥帖的,就是豪华的拎包、手表在他手上,竟也像是从来长在他身上的一般。进了“减堂”没言语,冲女店主点一下头,就背着手凑上橱窗,隔着玻璃看陈列的玉器。老郑妻子起身把橱窗里的电子灯都打开,黑丝绒衬底的展柜一下子就有了景深,白得如同雪夜的反光,而那漆黑的瞳仁就点亮了。
  看完橱窗,高个子心里有了八九分的底,再看看这个店堂布置得有讲究:进门的玄关悬挂风铃一串,凡有人来便叮叮作响,迎门木制隔断用的是冰裂纹图案,封了磨砂玻璃,透光却不泄密;隔断脚下三尺见方一只方形阳山石槽,敞口,状如元宝,养着红黄花色小鱼,种着茂盛绿萝;转过隔断,紧靠隔断内壁是一张清晚期榉木小供案,钩子工,带如意纹,案上原配红木座子英石清供一架,红铜马槽宣炉一只,红铜质底座是原配,边上白瓷盆里一丛春兰葳蕤生光;堂中拦腰纵向安放书桌,乱拼踏脚、整板五抽。店主坐的是搭脑靠背太师椅,抬头,上方悬挂“澄怀观道”行书横幅镜框,书桌对面闲放两张骨牌凳,都是民国苏工制作,榉木材质,从没经过拆洗修配,行话叫作清水原装;临窗下放置清晚期卷头大条案一件,麻梨木质地,镶水楠木案面,长度超过九尺,苏工中的大器,案面上有以前主人使用不当烫焦的痕迹,沧桑感出来了,茶壶茶杯刚洗净,水渍没干透的样子。条案两侧面对面围蹲六张榉木杌子,各放一块坐垫。靠墙角瓦盆里一株半人高的佛手,碧叶丛中正开着白色小花,很香;转头回顾,玄关一边,墙角安放着一对明代白石柱础,三层六角,有两尺的高度,雕满十二生肖和花卉八宝。柱础上放着兰花,一脚进去,就到了里间。
  高个子低低地问女店主,请问“减堂”主人可在?老郑听见声音,放下书本,从里间出来。高个子微微一笑,自我介绍道,我们以前在网上聊过很多次的,老郑哦哦点头,请他里面喝茶。行家之间交手,从访客的自报家门才算正式开始。他进门一般不说话,先观察你陈列的物品,如果没有见面的价值,那么就会悄无声息地推门而去了。这就如同两个拳术高手,一位慕名而来,他得先在一旁冷眼旁观,判断出另外的一位够得上是个对手,才上前投名状。里间比外面显得更宽敞些,当中放置一张民国榉木四仙桌,桌面四周起着线,四张高背扶手藤椅,是最实用最舒服也最朴素的坐具。朝南对窗的方位,墙上高高挂着“晤此嘉荫”篆书横幅镜框;西面门旁靠墙是一张宁波工的民国榉木狭长高脚条案,栏板上透雕松鼠吃葡萄花纹,条案底下一只长方形石槽,水满满的,有鱼在游。阳光斜射进来照到水面,银白色透明的光就在室顶上一晃一晃,又反射到橡木色地板上,人就像是鱼一样游起来了。条案上整齐排放着厚重的玉器图册,后面墙上张挂着一排书画立轴;东面墙上也是画轴,挂的却是一幅民国小名头的《竹林七贤》中堂,两边是对联,洒金红笺纸,钤盖着“甲午翰林”方章。藤椅靠背上搭着一件外套,那自然是主人的位置所在了;靠窗的两角,一边是榉木大橱,因年份久远,开阖之际发出“吱呢”的声响,另一边则是榉木绣柜一架,柜上紫砂盆里长着碧绿苔藓的吸水石,有阳光从漏透的孔隙中射出来,后面镜框里是清代的漢砖拓片。窗台下,几张备用的榉木杌子。
其他文献
1  如果没有奶奶的存在,我是必定要怀疑父亲是不是我的生身父亲、母亲是不是我的生身母亲。好在,奶奶不会是假的,自然她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也不会是假的了。但是,即便这样,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路边捡来的孩子依然占据了我不多的童年记忆。  带着这个困惑了许久的问题,我从很早就开始了“偷窥”父亲的行径。  父亲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大约从他读高中开始,他喜欢记日账的习惯则是他成家后开始的。我第一次偷看到父
大概是 1979年前后,我因为写了长篇小说《雪里红》,得到了陕西省出版局边春光局长的首肯,参加了他们召开的业余创作座谈会。到了会上,我才知道柳青要给我们讲话。据说,那是他从“文革”的“牛棚”出来后第一次在文学创作会议上露面。他矮矮的精瘦个头儿,留着浅浅的胡子,仍然穿着农人常穿的对襟棉袄。没有讲稿,手中只有一张纸片。他在讲话中不时咳嗽,随手拿着吸痰器,隔一会儿就要吸一口痰。他满口的陕西腔,讲话的大意
满身风尘的老汉推着一辆同样满是尘土的小车缓缓地走着,车轮与大地的摩擦声在空中回荡,那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心跳,如此清晰有力,安人心神,却已渐行渐远。  大约一米长的车身,被脏兮兮的铁皮包裹着,铁皮箱里随意躺着几把沾满油渍的剪刀、铁锤和钳子;车台面上摆着一个锈迹斑斑的月饼盒,盒子被分成几个小格用来放气芯、螺丝、垫片等小物件;铁皮箱下的四个轮子转起来“咕噜咕噜”地响,不过它们通常是被硬纸板垫着的,动不了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大人的父亲。”孩子何以“越级”成为大人的父亲?就因为孩子心思简单,目光犀利,观察世界时往往能够一眼洞穿事物的本质。相比之下,成人却常常怀着一颗虚荣、势利之心,这些“浮云”常常会遮住他们的“望眼”,使他们看不清事物的内在本质。就像《皇帝的新装》故事里那样,在成人一片艳羡和赞美声中,只有那个孩子,口无遮拦,一语中的,以一颗简单的心拆穿了一场闹剧。  简单是一种生
《人世间》(长篇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最新长篇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总计约115万字。这样一本大部头小说,在阅读愈发碎片化的当下,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尤其是对于已习惯了电子阅读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作为一名“80后”读者,我不仅通读了整部小说,而且被其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相信不少人,和我有着相似的阅读感受。  《人世间》以生活在北方某省会
内涵概述  从内容上说,“丰富”作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被细化为四个能力考查点:一是材料丰富,指文章的人、事、情、理丰盈饱满,具有多向、多层面的特点。二是论据充实,议论文的论据要广征博引、新鲜典型。三是形象丰满,指塑造人物形象要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有立体感。四是意境深远,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实用技法  法国作家莫泊桑曾
科尼利厄斯·巴林顿真是举棋不定了:他对下一步究竟如何落子有点迟疑不决。这盘棋已经下了有两个多小时了,但他仍然全神贯注地研究着面前的棋局。他很有把握七步之后就能把对方将死,虽然他不太清楚对手是否已经意识到这样的结局。  科尼利厄斯笑眯眯地抬眼看着坐在棋盘对面的弗兰克·文森特。弗兰克不仅是多年的铁杆老友,同时也一直担任着他们家族的法律顾问。事实证明,弗兰克确实是自己最精明的顾问。他们两个有着许多共同之
我甚至忘记了“咖喱妹妹”的真名。可见绰号的生动和感染力。我是在送行表姐鹭鸶去美国的虹桥机场时,和咖喱妹妹初遇的。当时鹭鸶特地从一群送行者中将她找出来,把她带到我面前,“我走以后你可以和咖喱妹妹玩儿!”  咖喱妹妹是个笑起来嘴角上翘、牙齿齐整的女孩儿,我敷衍地招呼了她一下。我当时面临毕业分配,在一家青年杂志当实习编辑,心高气傲。我对鹭鸶身边的朋友没有什么好感,无非是些出国迷,无聊又自我感觉太好。  
关于北大荒的记忆都是清晰的  关于瓜菜半年粮的故事也是清晰的  一家人从生产队里领回来的十几斤面粉  和几斤大米的记忆更是清清楚楚  那时候吃飯不许掉一粒米特别是大米  如果饭从碗里洒了出去,就会遇见筷子打在脸上  含着泪水捡起落在地上的米粒  用清水洗净再吃到嘴里  一粒米,就是一个家的幸福指数  谁的袖口有一粒熟白米,就会带着一群人的羡慕  为了吃到天然的一粒米,我把  三个月的女儿送回了黑龙
今夜,我在想你  推开窗想让风带走我的思念  却发现深沉的夜色早已被雨打湿  没有伞的月光在枝叶中透着忧郁  你是漫天星海中最亮的那颗  我虽能感受到你耀眼的光辉  却触摸不到你一丝丝温度  受伤的痛被摇曳的树叶吹过  那颗念你、想你的心  在深夜的宁静里显得格外疯狂  只想静默在月光清辉的夜色里  静静地听一首我们熟悉的旋律  默默地让两行微凉流淌  寻不见你初见时的温柔  只想借口留点儿昔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