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静脉动脉化及人工血管移植修复儿童髂外动静脉血管损伤1例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致儿童髂外动静脉血管损伤较少见,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风险。笔者采用移植自体静脉动脉化及人工血管治疗1例儿童髂外静脉损伤,分析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辅以长时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微意识状态(MCS)患者意识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0例TBI后M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0岁[(45.7±11.4)岁]。病程3~6个月[(4.6±0.9)个月]。30例接受包括内科、高压氧和康复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接受4个周期共计28d的tDCS刺激,每个周期7d,刺激5d,休息2d(tDCS
目的探讨机制格拉斯哥年龄血压评分(MGAP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三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24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56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5例,女411例;年龄18~100岁[(59.9±15.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15(9,15)分]。以24h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87例)和生存组(1069例)。所有
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65岁[(42.5±12.2)岁]。按Danis-Weber分型,B型30例,C1型29例,C2型13例。36例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固定 修复组),36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
目的提出后踝骨折新分型系统,进一步阐明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方法选择20例形态正常的下肢新鲜冰冻尸体标本,解剖并测量后踝相关联韧带胫骨附着区的范围。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及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的296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并测量患者后踝骨折占关节面百分比、后踝骨折向近端移位程度及距骨向后脱位程度。将后踝韧带结构解剖测量值与后踝骨折的CT影像学特征相关联,结合后踝韧带结构、后踝骨折块的形态学特征及损伤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部地区4家三甲医院住院收治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率、致伤原因、合并伤及合并症、骨折类型、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299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男203例,女96例;年龄60~97岁[(68.6±7.6)岁]。患者平均年龄从67.5岁上升到71.1岁。发病率从39例/年上升到64例/年。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42.47%),其次为摔伤(30.44%)。胸部损伤为最主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9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0例;年龄67~96岁[(82.6±6.2)岁]。以急诊就诊时吸入室内空气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
目的探讨6S结合PDCA循环精益化管理在创伤骨科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23~68岁[(44.5±9.2)岁]。按照手术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组,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的40例患者接受创伤护理和6S结合PDCA循环精益化管理(精益化管理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管理(常规管理组)。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量表(仪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OCS)是创伤骨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神经和肌肉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5P”是临床上较经典的OCS诊断方法,但存在较大主观性,且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进展。筋膜间隔测压法是诊断OCS主要的辅助手段,虽然测压方法较多,但目前仍无权威的压力阈值作为诊断标准。为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常积极行筋膜切开术,导致不必要的筋膜切开。笔者回顾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小腿O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部分患者通过解除支具、稳定肢体和消肿等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SAH)常继发于复苏或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致死、致残率高。其特点是CT扫描可见对称性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脑肿胀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目前对PSAH的检查方法以CT为主,治疗方式以降颅压为主。但其CT征象与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相似,故单一CT检查对PSAH的确诊阳性率较低;单纯降颅压治疗对PSAH患者预后改善作用也有限。临床上对PSAH的认识尚存在不足,出现漏诊或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笔者就PSAH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胸部创伤占创伤总数的10%~15%,在创伤导致的死亡中,约25%是由胸部创伤所引起。规范、准确的创伤严重程度评估是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基础,应用胸部创伤专科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对预测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制订临床决策和优化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胸部创伤评分类型多样,功能特点各有不同,进行伤情评估时应依据致伤机制、损伤部位及诊疗需求选择适宜的创伤评分。笔者对不同类型胸部创伤评分的适用范围、评分方法及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为临床胸部创伤诊治中更合理使用创伤评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