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9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0例;年龄67~96岁[(82.6±6.2)岁]。以急诊就诊时吸入室内空气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急性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ASTOCFs)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而椎体强化术因其具有微创、安全和有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ASTOCFs在诊断和治疗上的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为规范ASTOCFs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组制订了《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临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针对此类骨折中椎体强化术应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鉴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骨科医师对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单发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1型65例,A2型39例。患者接受PCVP或单侧PKP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PCVP(PCVP组),53例行单侧PKP(单侧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有效弥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分析4所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273例(2689个椎体)OVCF行PV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94例,女1279例;年龄52~91岁[(69.1±3.1)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581例,604个椎体)和无渗漏组(1692例,2085个椎体)。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率、上下终板完整性、手术节段、手术入路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采用单
目的通过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因集,并明确其涉及的功能及信号通路,为TBI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大鼠TBI基因表达谱数据GSE2871,将全部47个大鼠脑组织样本的8799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WGCNA分析;计算选择β加权软阈值后,对全部基因构建无向加权基因网络,识别具有高度绝对相关性的基因集;从数据库中获取样本信息并计算样本特征与模块间的相关性,选取与损伤程度及取样部位相关的模
钝性颈内动脉损伤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动脉夹层,可继发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隐匿性,随病程进展可出现急性病情恶化,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此类损伤需要血管造影确诊,根据损伤程度采取抗血栓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但抗血栓治疗的时机和是否需要血管内介入治疗仍存在争议。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5例钝性颈内动脉损伤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损伤的诊疗方法。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辅以长时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微意识状态(MCS)患者意识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0例TBI后M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0岁[(45.7±11.4)岁]。病程3~6个月[(4.6±0.9)个月]。30例接受包括内科、高压氧和康复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接受4个周期共计28d的tDCS刺激,每个周期7d,刺激5d,休息2d(tDCS
目的探讨机制格拉斯哥年龄血压评分(MGAP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三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24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56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5例,女411例;年龄18~100岁[(59.9±15.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15(9,15)分]。以24h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87例)和生存组(1069例)。所有
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65岁[(42.5±12.2)岁]。按Danis-Weber分型,B型30例,C1型29例,C2型13例。36例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固定 修复组),36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
目的提出后踝骨折新分型系统,进一步阐明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方法选择20例形态正常的下肢新鲜冰冻尸体标本,解剖并测量后踝相关联韧带胫骨附着区的范围。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及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的296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并测量患者后踝骨折占关节面百分比、后踝骨折向近端移位程度及距骨向后脱位程度。将后踝韧带结构解剖测量值与后踝骨折的CT影像学特征相关联,结合后踝韧带结构、后踝骨折块的形态学特征及损伤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部地区4家三甲医院住院收治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率、致伤原因、合并伤及合并症、骨折类型、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299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男203例,女96例;年龄60~97岁[(68.6±7.6)岁]。患者平均年龄从67.5岁上升到71.1岁。发病率从39例/年上升到64例/年。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42.47%),其次为摔伤(30.44%)。胸部损伤为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