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诱发学生参与教学、促进教学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深受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课堂提问为问而问,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视学生思考而问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策略:(一)依托文本,设计高效问题;(二)关注学情,把握问题梯度;(三)注重方式,提高问题的效度;(四)优化理答,发挥评价的功能,以期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6-02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提问作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诱发学生参与教学、促进教学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深受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课堂提问为问而问,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视学生思考而问等低效或无效提问的现象。那么,如何设计和提出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依托文本,设计高效问题
  教师设计问题要依托文本,紧扣教材内容,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1.紧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直接影响教学要求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紧扣教学重点设计问题便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如:鲁迅《祝福》,笔者设计如下问题:(1)划出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具体语句;(2)作者是怎样用“画眼睛”的技巧三次描写祥林嫂眼神变化的?(3)文中三次讲述了人们对她的称呼,讨论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整堂课,围绕教学重点设计3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和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有关。且要回答这些题目,须跳一跳才能得到。
  2.突破教学难点。抓住难点设计问题,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于有疑处设问,并能有效解疑,以此提高课堂实效。
  如:《拿来主义》,前6小节是教学上的难点,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1)开头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写起?举出“学艺”上的三个例子有什么作用?(2)第3自然段以尼采为例要论述什么道理?(3)“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第6自然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什么区别?
  这三个问题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既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维过程,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了疑难问题,又为把握后文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关注学情,把握问题梯度
  教师在备课时,最核心的依据就是学情,同样设计问题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已有的学习能力、技能贮备,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转化成有梯度的、浅出的问题。
  1.抓住学生的学困点设计问题。学生的学困点就是教学中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等,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学困点巧妙设置问题,并适时点拨。
  如教学《今生今世的证据》,笔者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抽象、富含哲理的语句上,如为什么说“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笔者借助物理学中“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找到能证明曾经生活的“参照物”,即人的生命痕迹。
  依据学生的学困点,巧妙地设置若干问题,分解问题的难度,并引导和点拨,最终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2.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课堂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处等灵活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
  如《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笔者在分析作者为何反复写学校走廊的艺术装饰时,有同学指出,德国法西斯想要借此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心甘情愿为法西斯卖命。如此回答,笔者始料不及,又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对于主人公不厌恶战争,我们该如何理解?
  由于抓住了临时生成的动态资源,学生中明显出现了多向思维的苗头,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率,从而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三、注重方式,提高问题效度
  1.设问方式严谨。课堂提问不但要确保问题的质量,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使问题准确、周密、严谨,让学生有章可循。
  如讲授《荷塘月色》,笔者将散文“形散神聚”这一过大、过泛的问题化大为小,设计阶梯式的问题:
  (1)文章4、5、6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的心情怎样?
  (2)除描写荷塘景物外,还写了哪些人、事、景?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3)找出“文眼”,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事、景通过“文眼”串联起来的?
  通过这一阶梯式的提问,将问题化大为小,使学生明确了问题的指向,思考也就有了方向,当然领会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2.设问方式巧妙。课堂提问要注意巧妙、新颖,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笔者讲授《最后的常春藤叶》,在分析主人公形象特征时,设问:“如果你是一个导演,现在你要选一个演员来扮演老贝尔曼,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由于变换了设问的方式,学生有了新奇感,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激情,使课堂顿时有了生机。
  3.问题连贯有序。问题设计要注意一线穿珠,前后衔接,从整节课、整篇课文的结构和思路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问题。
  如《我与地坛》节选,选文主要写“我与地坛、我与母亲”,围绕文章的思路,设置主问题:一个怎样的地坛和一个怎样的母亲支撑起一个怎样的史铁生?围绕这一主问题,设计若干小问题,如“一个怎样的地坛?”可以设计如下小问题:
  (1)从文中找出集中描写地坛的语段,并分析地坛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地坛?
  (3)史铁生从地坛中感悟到了什么?
  通过主问题和若干小问题的设置,增强了问题的连贯性,结构的严谨性,使问题前后勾连。在实际操作中,教者也可以把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
  四、优化理答,发挥评价功能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准确到位点评,充分发挥评价诊断、激励等功能。
  如对学生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的评价,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还要告知学生诵读的要领,即读懂词后,依托词的内容,揣测辨析读词的节奏,明确何处该放慢速度,何处要重音。
  如此评价不仅客观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还对学生具体诵读进行了指导。
  三、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巧妙、科学地利用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地探讨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以保证构建高效的课堂,完善和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丁旭红《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5).
其他文献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具有大量胺基(伯胺、仲胺、叔胺)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PEI中的胺基容易质子化使其表面带有大量正电荷,可以吸附一些阴离子染料,同时还可以螯合重金属离子。另外,PEI表面富含活性胺(伯胺,仲胺),能与多种化合物(醛,环氧等)以及酸性气体发生反应。支化PEI是PEI的结构之一,因其具有高支化结构和反应活性强等优点,常被用作合成荧光材料的前体或保护剂。鱼精蛋白也是一种含有大量碱性氨的蛋白质。本论文是利用对苯二酚易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对苯醌,对苯醌与胺基发生席夫碱缩合反应生
取代炔烃在有机合成里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体,此类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药物以及功能材料中。因此,如何直接合成取代炔烃一直是许多有机化学家想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炔烃的合成策略中,过渡金属催化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宽广、官能团忍受性高、原子经济性好,是合成取代炔烃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钯-铜共催化体系或者铜催化体系将芳基/烯基(类)卤代烃和末端炔烃转化成芳基/烯基炔烃的反应已经有大量报道,但由烷基(类)卤代烃和末端炔烃得到烷基炔烃的反应发
【摘要】由于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需求减少,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生中“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广为流传。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改革的关键。作为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据自身特点培养理论上具有创新精神,实践上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并利用专业学科优势和
期刊
【摘要】微课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学习方式,正逐渐改变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也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文章结合中职计算机学习要求,探索“融专业”式的学科微课开发实践,构建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开发模式,从前期准备、中期设计、后期制作和评价发布等环节阐述了这一开发实践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微课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4
期刊
贵金属纳米粒子因其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性质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质,表现出独特的光学行为。尤其是与纳米球,纳米笼和纳米星等金纳米结构相比,金纳米锥(AuBPs)和金纳米棒(AuNRs)尖端更加尖锐,即AuBPs和AuNRs具有更强的局部电场增强作用,稳定性更高。本论文中,首先利用种子诱导法,制备了AuBPs和AuNRs,其次系统研究了实验参数对AuBPs和AuNRs形貌尺寸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AuBPs的生长机制,并且研究了AuBPs@Ag核壳结构的刻蚀过程。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摘要】对数学科目而言,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确实很多。在众多学困生中,特别有一类学困生,最让人揪心。这类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主动努力、在数学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这样的学生让老师又怜又无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由该如何处理呢?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找到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帮助这类莘莘学子拨开云雾见
期刊
【摘要】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至今,已经过四年多的《科学》学科学习,进行了很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尤其经过七年级上册《科学》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知道实验中通常要采用对照的方法进行探究取证,初步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清楚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等。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节植物的一生中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正好能把前面所学的实验探究方法进行运用与深化,在此次探究
期刊
【摘要】地理教学效果不好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一个瓶颈,是老师们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改善地理教学的现状。作者就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善。  【关键词】兴趣 教学手段 角色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8-01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会变成一种
期刊
【摘要】游戏活动是幼儿通过扮演区角,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活动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游戏活动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游戏家,我们应样幼儿慢慢的理解他们的世界  【关键词】游戏活动 材料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6-02  《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通过先进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作为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生活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拟从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有效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