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何为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西的小说叙述语言十分准确妥帖,又总是寻求突破。同时,他对语言问题本身,也就是广义的人类思想情感表达与交流也非常关注,其具体表现为:在许多重要作品中,沉默和追问构成了一种相反相成的基调,凸显了作家见证时代的诉求。通过写作守护民族语言是小说技艺的体现,更是一位作家的道义责任。
  关键词:东西;小说;语言;沉默;追问
  东西是一位对语言有高度敏感和自觉的作家。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会发现他的叙述语言在几十年间曾几度变化:在1990年代初期,他受先锋派某些作家的影响,语言比较倾向于抒情和华丽,可称为“抒情时代”;而到1990年代中后期,他的语言虽然仍然有华彩的底子,但更加追求用词的准确性;进入新世纪后,有一段时间他将重点放在叙述语言的统一和流畅上,以长篇小说《后悔录》为代表;发展到最近,以长篇小说《篡改的命》为典型,他开始改造自己的叙述语言,杂用方言俗语、典雅的文学语言和流行的网络语言,力图别开生面,其效果是“网络热词和诗文词句生硬而又合理地杂糅一块,形成一种狂欢式的表达”。①毫无疑问,语言的狂欢化是东西小说一直具有的特征,可以说是他诸多变化中不变的因素。作为一位对自己的技艺要求比较苛刻的小说家,其对语言的雕琢固然有审美和艺术上的重要考量,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除了力图“自铸伟辞”外,他对语言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一面,也有深刻的洞察,我认为,这是他的小说写作中更为根本的方面,值得认真探讨。
  一
其他文献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  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题记  时光薄情,从不肯为谁停下忙乱的脚步,转眼之间,又到了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季节。肆虐的风,裹着霜雪,自北向南,在一阵强似一阵的嘶鸣怒吼声中,将冷冷冰棱挂在枝头,也将一剪愁绪,锁进善感之人的心里。  四野茫茫,山河静寂,冬给人的感受,永远是不近人情,肃杀而萧条,就像一个
安吉丽娜·朱莉出生于美国洛杉矶,她的父母都是电影演员。11岁那年冬天,因为剧组赶戏,母亲杰奎琳带着朱莉来到了剧组。那天要拍摄一组洗澡的画面,当时天气特别寒冷,而且杰奎琳还患了感冒,脱衣服进到水里肯定会加重病情。  因为心疼母亲,古灵精怪的朱莉灵光一闪,笑着说:“我有一个好办法,池子里可以不放水,这样妈妈不用脱衣服,只需要把肩膀露出来就可以了。”“可是没有水,哪來的水雾效果呢?”剧组的一名工作人员反
今早微雨,隔着晦暗的车窗,那些粲然的桃花呀,都开好了。  母亲焦躁地等待着红灯,指尖一下一下叩着方向盘,面无表情却带着些许疲惫的神色。蓦然发觉,是啊,许久都不曾牵她的手,在落瓣的庭前,随花漫步。  幼时,在春光明媚的时日,最喜欢被母亲牵着,在桃树的烂漫花枝下,缓缓前行。那时的母亲,身子清癯瘦弱,唯有那双手,温软厚实,是极富安全感的存在;而我,十指细瘦,关节嶙峋,像是幼鸟易折损的羽翼。所以常常把小手
又到了白雪纷飞的冬天,在寒意中我们更需要些美好的故事来温暖心灵。这一期,鼹鼠老师要给大家讲几个人类的朋友——动物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来领略那些与“美好”“和谐”“尊重”相关的美丽字眼与珍贵品质。  我们拥抱着取暖  “自由”是一只小白头鹰,看到它美丽优雅的样子,你一定想不到它被发现时的惨相:尚未长满的羽毛被折断,浑身都是虱子,十分饥饿,它很可能是被强壮的兄弟姐妹赶出了巢。野生动物护理中心的志
①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②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作为作家,亦舒为读者所熟知。其实,亦舒并非天生就是当作家的料,小时候,她一度很贪玩,常常遭到老师批评。不过,十岁那年的一次遭遇改变了亦舒。  那是亦舒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英文课,她在课桌底下偷偷摆弄自己的小玩具。老师非常生气,便让她站起来,并要求她把老师刚刚讲过的内容复述一遍。亦舒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我教书二十年,你的智力水平是我见过的学生中最令人沮丧的一个!”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
切割线定理是圆中的重要定理之一,是圆中处理线段比例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解决圆中的一些相应线段问题时,根据条件综合切割线定理来处理往往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实例,就利用切割线定理处理线段长问题、圆半径问题、线段相等问题加以剖析。  1.线段长问题  点评:圆中求线段长的问题,利用成比例的线段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本题以切线作为突破口,利用切割线定理及割线定理找出线段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
窗边,斜眸。  农家的四季总是那么不分明,冬日已至,景物依旧。山依翠,水仍绿,唯一的一点差别也只是它们卸去了艳丽夺人的胭脂,而抹上了几点淡粉。  低头,静思。  那淡淡的粉色似乎并不只有被秋日遗忘的黄叶呢。山谷间的一抹粉,像一泉清流泻下,活力四射;山腰边的一抹粉,似美人的柳叶眉,楚楚动人;山路旁的一抹粉,如一塘小湖,水波荡漾。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挂这么一抹简单的淡粉,和谐美好却不让人感到
在世界名著《名人传》里,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胜利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  是的,罗曼·罗兰口中的“他”就是德国杰出音乐家——贝多芬,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是“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音乐神童之路  17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