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u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多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也有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
  一、选拔并培养小组“带头人”至关重要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三、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交流的保证
  一般说来,同类型的几道题,小组成员先每人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有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来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书大作业本,有的拿小书小作业本……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的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五、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
  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是旁观者,只要在汇报时听听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小组合作活动,发现小组合作中出现教师期待的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并向全班说明他们受到认可的原因,无形中使他们成了其他小组模仿的对象。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骨性关节炎(OA)模型大鼠血清及滑膜中炎症因子水平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
我们出生的年代以及黄土地,有的只是一种金规玉律的集体烙印,这里知识的沃土应该生长些什么,那里经验的的枝干又应该承载些什么,都一一被用作是追寻应试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一应当标志上的就是“中国模式”。但是一切的倡导都好像还只是一株嫩苗,有的只是之乎者也的源远流长的传承,这里面也包括我们的思路,尽管我们有的是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态。  或许正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群居生活,我们一味的只是在考虑到我的伙伴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十五年了,这些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虽然累,但是感到充实,也有很多收获。前一段时间我校开了一个班主任座谈会,听了一些老教师谈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以后,回想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我有了以下想法。  初中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站得高远一些,不能仅停留在初中三年中,而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给学生一些可以终生受用的思想方法上。我们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使得高校管理更为完善,为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提高保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管理管理问题    一、高等教育管理  21世纪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人才培养也成为了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基地自然给高等教育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只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才能保证培育出社会所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