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趣风格在插画中的运用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y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童趣风格即在创作过程中把童真的思维和个人的生活经历相结合,用简洁明了的线条和鲜亮的色彩表达内心最原始的情感,相较于传统绘画更加直观也更加真实。该设计,以童趣风格为主要表现形式,试图呈现出一个富有童心的幻想世界,文章主要从造型、色彩以及光线三个方面分析童趣风格在插画中的实践。
  关键词:童趣;造型设计;色彩;光线
  插画藝术发展至今,童趣风格也在一步步形成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童趣绘画是指在成年人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儿童绘画的风格和视角,用简单明了的线条和色彩诠释作者观察到的世界,从而表达作者内心最真实、最本我的思想和情感。插画集《The other side》通过在画面中摒弃工业社会中的一切,保留原始的多种自然生物,营造出一个单纯美好的异世界。整个插画集采用较为鲜艳的颜色,创作出富有童趣的系列插画。本文将从造型、色彩和光线在童趣风格插画中的表现进行阐述。
  一、主题构思
  灵感是一幅作品开始创作前的思考,它意味着从哪个角度进行画面创作。充满童趣风格的插画有不少表现方式,有的以线条为主,有的突出色彩,还有的注重氛围营造。根据确定好的主题进行拓展,发展成为系列化、个性化的插画作品集,是作品成功的开端。该插画集的主人公造型,从宫崎骏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获得灵感,而主人公在异世界的朋友们,灵感来源于《龙猫》和《悬崖上的金鱼姬》。场景则融入了大量生态摄影作品中的蘑菇等植物元素,以及水母、鱼群这样的海洋生物,形成了两大背景:蘑菇丛林和海底世界。
  二、童趣风格插画中的造型设计
  不同的绘画方式有其各自的特征,尽管童趣性绘画与儿童画存在共同之处,但由于艺术家们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采用儿童的思维进行创作,故与儿童依靠直观情绪的表达有本质的区别。童趣性绘画中的事物造型简洁明了,绝不中规中矩的遵循客观规律或透视法则,却极为重视画面的灵动性。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专注于捕捉事物的主要特征,突出各事物的鲜明个性。
  该系列插画整体设计的风格上,不拘泥于习惯性思维。角色均提炼为概括抽象的点和线,拿作品《陪伴》来说,怪物的形态用圆形、椭圆形来表现,眼睛是两个圆点,嘴巴仅采用一根曲线来代表,使其造型夸张而富有亲和力。这和传统绘画所代表的真实性大相径庭,却直观的表现出事物鲜明的特点。
  三、童趣风格插画中的色彩设计
  色彩运用方面,在童趣风格插画中艺术家们从儿童视角出发,抛弃事物的固有色和上色习惯,凭借第一印象自由创作。常选用饱和度、明度、纯度都较高的颜色表达情感,展现出纯真、鲜明的个性。以《等》为例,鲜亮的金橘色表现主人公愉悦的心情、开朗的个性;明度较高的浅蓝色让怪物的形象不可怕,反而值得信赖。
  冷暖对比的色调适合打造梦幻的氛围,统一的色调则更适合营造安静、神秘的气氛。《星夜》选择了冷色调,寂静、诡秘之感油然而生;《萤火》采用黄色调,自然而然生成温馨恬静的气息。而《等》色彩的冷暖对比带有明显的童话色彩,让人很容易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
  画面色彩能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影响情绪波动,进而触发观者的某种情感。《星夜》和《萤火》虽然画面内容接近,但不同的色调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墨绿色调显然表现出主人公孤单的内心感受,而黄色调则给人希望和温暖的感觉。色彩的有意设计,不仅传达出作者的情绪,同时也借此与观者产生共鸣。
  四、童趣风格插画中的光线设计
  插画艺术中,光线有着提升画面整体美感的作用,是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光线的颜色、强烈程度、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每个要素都会对画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童趣性插画中更是如此。作品《寻》中主人公身处蘑菇丛林,眼睛盯着前方,手上拿着的灯笼举得高高的,像是发现了什么。灯笼散发出橙色光芒柔和而又明亮,给人温暖的感觉,打在主角女孩和小怪物身上,对比之下画面中的其他事物颜色较暗,使人不自觉的将视觉中心转向他们。因此光线的作用不仅是让画面不那么沉闷,而且有了光影对比画面层次感更强,空间前后关系更明确,视觉中心也更突出。
  综上所述童趣风格插画用简洁的线条展示内心;以斑斓的色彩引领观者的情绪;点睛的光线烘托主题。这些特征都是童趣风格插画在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注释:
  1.王晓宇.童趣绘画情结与艺术魅力[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5
  参考文献
  [1].王晓宇.童趣绘画情结与艺术魅力[D].互联网论文库,2015
  [2].蒋芮.成人绘本中的童趣研究[D].互联网论文库,2015
  作者简介
  赵珈玮(1994.10—),女,汉族,籍贯: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史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法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一种真实描绘与科学理性的视角表现光源对画面色彩变化的印象派活跃起来,印象派绘画不仅把画面的形式感丰富起来,更在光源、视觉、色彩、情感之间捕捉了更深的“联系”。印象派善于表现光源下自然生活的瞬间印象,在画面中描绘成永恒的形象供人们欣赏,这种对自然直观的再现,往往寄托了画家对生活与自然的丰富内心情感。本论文将从造型艺术的视角去分析与探究印象派的绘画艺术,探讨
期刊
摘 要:波普艺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国际性的现代艺术思潮。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却因美国的大众文化和商业化的环境,在美国最为兴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波普艺术被传入中国,在发展中逐步结合中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波普艺术。波普艺术不仅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俗与雅相结合,并且它启迪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开启了当代艺术创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波普艺术;反传统;大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力量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很多领域中,并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这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权,为品牌文化引领了新的航向。企业只有在品牌传播广告善用新媒体,制定切实有效的新媒体应用对策,企业的广告策略才能说是成功的,品牌也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关键词:新媒体;品牌传播;应用价值;措施  新媒体给品牌广告传播带来了机遇,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现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潮流下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和市场日益攀升的需求,纪录片在保持向观众传递客观真实的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又期望可以为大众带来更多新鲜的视觉效果,于是开始采用一种新的创作方向,从选题、叙事的故事化,到加入高科技手法来平衡传统纪录片的严肃枯燥,提升纪录片的娱乐性审美感受。娱乐化表述为纪录片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但也不免出现娱乐性与真实性失衡的局面,真实和客观是纪录片的生存基石,这就需要创作者把握好其中的平衡,促
期刊
摘 要:人类自有刑罚的历史以来,它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从原始社会的同态报复,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威慑刑,到资本主义时期的等价刑、矫正刑以及折衷刑,刑罚在变化中似乎呈现出“进化”的趋势,即从野蛮到文明、从低俗到高雅。而伴随这个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论家们赋予刑罚的界乎完美正义的学说体系,也似乎证明着刑罚正日益成为正义的声音。既然我们是从纵向的时间角度来考察刑罚的发展,我更愿意用米歇尔.福柯关于惩罚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去讲喜剧美好的事物的文章数不胜数,所以想关注下悲剧意识。悲剧的体现主要形式不外乎文学。许多描述悲剧的作品,文章里会从一些中外文学作品来比较分析悲剧的表现形式,结局,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异同。浅析下出现这样差异的原因,背后传统意识影响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悲剧;文学;悲剧意识;中外对比  一 ﹑悲剧的含义  “悲剧”是在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个概念。第一个“悲剧”概念在人类
期刊
摘 要:由于城市规模扩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旺盛,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红线的“双保”压力不断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非农化转移规模不断扩大,村庄“人走屋空”,“外扩内空”和农村宅基地“建新不拆旧”等空心化现象严重,这引起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1]。面对土地资源国情和城乡发展的现实矛盾,开展空心村整治,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破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合作博弈机制设置的心理学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给出合作博弈机制的求解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具体分析了Cournot寡头竞争模型。  关键词:合作;博弈;机制  一、合作博弈机制设置的心理学基础  人的行为源于个体的心理动机,它揭示了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因和行为活动的目标方向。因此,在整合群体成员的目标和设置促进合作的机制的时候,首先应识别他们的动机。因为人的动机实则是对心理平衡的维持
期刊
摘 要: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帝国时期展开的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这场运动是在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文化支持下,适应阿拉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兴起的。到了阿拔斯王朝,由于统治者的鼓励,翻译运动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远远超过前代,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在官方的组织之下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对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后世带来深远启
期刊
生产性服务又称为生产者服务,最早是由Greenfield界定的,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主要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从上个世纪开始,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所以研究成果较少且相对单一。其中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较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