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被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获得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其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使图书馆得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建设,以实现图书馆更加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网络环境;影响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主的服务模式主要是收藏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信息。图书官员利用馆内藏书,为读者提供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方式被动
传统图书馆服务以图书馆为中心,被动等读者上门。主要的服务方式有:读者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印和参考咨询服务等。由于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及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很多局限性,同时也抑制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服务的精神。
2、文献服务层次低
传统图书馆以收集、整理、保存和传递文献信息为主,服务内容主要是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的借阅。图书馆没有对一次文献做出深层次的规范整理,没有充分挖掘原始文献信息的知识。受此影响,读者服务的范围和水平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较低层次的服务,不利于读者对需求信息的获取及利用。
3、机关型结构
由于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图书馆的办馆方向、人员编制、业务发展、读者对象和经费均由上级主管机关确定。因此,图书馆成为了行政办事机关,与社会读者的需求及政治经济的发展脱节。
二、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1、图书馆工作重心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将转向以用为主,即怎样利用本馆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因此,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将是如何引导读者更便捷的获取有用信息。
2、信息管理方式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和业务管理实现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多媒体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对视频图像和音频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加工、处理、图像检索和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读者需求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每天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竞争以及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首先要满足广大读者相关领域研究与学习的文献需求;其次,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创新与重组,使学科高度综合,知识高度密集,读者期望得到来源广泛且经过浓缩、整合,脉络清晰、形式多样的综合型、复合型知识信息,使自己时时处于了解、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的地位。读者所需的信息不再单单是公开发行的图书与报刊,也包括了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地方史志等非公开发行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图书馆必须在观念上、体制上、工作方式上有所创新,重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把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适应新时期创新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
1、提高馆员素质,创新服务理念
图书馆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图书馆管理的先导和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馆员素质的高低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保障,决定了服务质量与服务层次,保证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要在“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建”的作用。要注重收集本地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各种资料、文献,要根据读者需求,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定向性服务。这就要求,馆员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献专业知识,还有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来应对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同时,面对多元化、多层次的读者需求,要求深化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思路、更新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2、强化数字馆藏,提供增值信息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不是拥有的文献资源,而在于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目前图书馆正处在转型时期,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现有的资源和设备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图书馆应重点加强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强化数字馆,提供增值信息,不断满足读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3、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使得图书馆服务手段呈现现代化,改变了原来的手工劳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实现有序化、高效化和系统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用户的各种服务需求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满足。然而,在网络技术给图书馆带来如此多的优势的同时,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有可能正被逐渐的消解甚至边缘化。如图书馆藏书由于计算机流通系统功能的先进性而不能完全向读者开架借阅;工作人员十分娴熟的操作电脑,对读者的态度却越来越失人性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不断地进行升级换代,而文献的利用率却不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文建设的缺失,为此,图书馆要将以人为本,为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和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要在网络环境下渗透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图书馆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更是培养人才并实现其职能的必须举措。
参考文献:
[1]池海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拓展研究[J].甘肃科技,2012(15).
[2]黄辉.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现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2).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网络环境;影响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主的服务模式主要是收藏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信息。图书官员利用馆内藏书,为读者提供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方式被动
传统图书馆服务以图书馆为中心,被动等读者上门。主要的服务方式有:读者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印和参考咨询服务等。由于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及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很多局限性,同时也抑制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服务的精神。
2、文献服务层次低
传统图书馆以收集、整理、保存和传递文献信息为主,服务内容主要是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的借阅。图书馆没有对一次文献做出深层次的规范整理,没有充分挖掘原始文献信息的知识。受此影响,读者服务的范围和水平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较低层次的服务,不利于读者对需求信息的获取及利用。
3、机关型结构
由于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图书馆的办馆方向、人员编制、业务发展、读者对象和经费均由上级主管机关确定。因此,图书馆成为了行政办事机关,与社会读者的需求及政治经济的发展脱节。
二、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1、图书馆工作重心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将转向以用为主,即怎样利用本馆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因此,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将是如何引导读者更便捷的获取有用信息。
2、信息管理方式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和业务管理实现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多媒体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对视频图像和音频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加工、处理、图像检索和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读者需求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每天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竞争以及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首先要满足广大读者相关领域研究与学习的文献需求;其次,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创新与重组,使学科高度综合,知识高度密集,读者期望得到来源广泛且经过浓缩、整合,脉络清晰、形式多样的综合型、复合型知识信息,使自己时时处于了解、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的地位。读者所需的信息不再单单是公开发行的图书与报刊,也包括了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地方史志等非公开发行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图书馆必须在观念上、体制上、工作方式上有所创新,重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把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适应新时期创新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
1、提高馆员素质,创新服务理念
图书馆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图书馆管理的先导和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馆员素质的高低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保障,决定了服务质量与服务层次,保证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要在“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建”的作用。要注重收集本地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各种资料、文献,要根据读者需求,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定向性服务。这就要求,馆员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献专业知识,还有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来应对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同时,面对多元化、多层次的读者需求,要求深化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思路、更新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2、强化数字馆藏,提供增值信息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不是拥有的文献资源,而在于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目前图书馆正处在转型时期,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现有的资源和设备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图书馆应重点加强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强化数字馆,提供增值信息,不断满足读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3、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使得图书馆服务手段呈现现代化,改变了原来的手工劳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实现有序化、高效化和系统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用户的各种服务需求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满足。然而,在网络技术给图书馆带来如此多的优势的同时,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有可能正被逐渐的消解甚至边缘化。如图书馆藏书由于计算机流通系统功能的先进性而不能完全向读者开架借阅;工作人员十分娴熟的操作电脑,对读者的态度却越来越失人性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不断地进行升级换代,而文献的利用率却不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文建设的缺失,为此,图书馆要将以人为本,为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和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要在网络环境下渗透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图书馆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更是培养人才并实现其职能的必须举措。
参考文献:
[1]池海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拓展研究[J].甘肃科技,2012(15).
[2]黄辉.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现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2).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