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是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教学任务要求,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对教学方法的见解。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20127-01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课程内容多,课时紧。就目前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学生还可以接受一些知识,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感到了困难,随之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主动学习便是一句空话,最终的教学目的很难达到。实验室用着十几年前的仪器设备,跟不上现代工业的发展及电路设计的要求,实验质量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单纯讲授书本知识,满堂灌下来,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往往只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
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我认为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所以作为教师,要时刻不忘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避免过于片面性
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碰到的第一个疑点和难点是不理解电子电路课程的工程性特点;而且面对实际的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时,要引入有源器件参数的离散性和误差。考虑到这些基本因素,学生在学习电子电路的过程中是否能采用在一定的误差和容差范围内,忽略某些次要因数,而抓住主要矛盾来进行工程估算,使之既不失设计计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又能使分析和设计计算简单化。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显然应该作为模拟电子电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而片面强调以集成电路为主势必会削弱学生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课程新概念多,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衔接和交融,因此在基本概念的讲述上不能压缩篇幅。另外,概念清楚、基础理论扎实,也是灵活应用集成电路的关键。集成电路的应用不宜延伸太宽。片面强调以集成电路为主的提法容易偏离课程的方向,不利于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利于打牢基础。
(二)激励学生,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高职学生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 。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在课堂中,不仅要注意书本现成知识的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文本、图形等优点于一身,并能灵活、动态、有机地将各种学习课件连接起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讲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的图解分析法时,多媒体能够灵活、动态地进行图形、图像的变换,能直观地反映电路原理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特性曲线、负载线等之间的关系,又能精确作图,并且多次重复再现该过程。这不但减少了在课堂反复强调抽象理论和枯燥线路图的讲解,又让学生在观察多媒体的图像时手脑并用,理论实践双丰收。在多媒体上给学生看,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方式的立体化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进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尽量多地通过实例的引用,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增加实验课时与改进实验手段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首先应明確实验课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路物理量的测量与计算、验证定理。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实验应提供给学生电子自动化设计工具,如Pspice软件。
(五)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课程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我们学生能尽快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未来人才必须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所以,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努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兴趣,完成好在校学习要求,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作为基础专业课的模拟电子技术,应该调整知识结构和实践环节,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雅轩. 模拟电子技术.2000. 9.
[2]商继宗等.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康华光.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电子技术.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4]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作者简介:
张汝平,男,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物理系助教,研究方向:电子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20127-01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课程内容多,课时紧。就目前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学生还可以接受一些知识,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感到了困难,随之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主动学习便是一句空话,最终的教学目的很难达到。实验室用着十几年前的仪器设备,跟不上现代工业的发展及电路设计的要求,实验质量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单纯讲授书本知识,满堂灌下来,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往往只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
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我认为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所以作为教师,要时刻不忘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避免过于片面性
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碰到的第一个疑点和难点是不理解电子电路课程的工程性特点;而且面对实际的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时,要引入有源器件参数的离散性和误差。考虑到这些基本因素,学生在学习电子电路的过程中是否能采用在一定的误差和容差范围内,忽略某些次要因数,而抓住主要矛盾来进行工程估算,使之既不失设计计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又能使分析和设计计算简单化。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显然应该作为模拟电子电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而片面强调以集成电路为主势必会削弱学生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课程新概念多,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衔接和交融,因此在基本概念的讲述上不能压缩篇幅。另外,概念清楚、基础理论扎实,也是灵活应用集成电路的关键。集成电路的应用不宜延伸太宽。片面强调以集成电路为主的提法容易偏离课程的方向,不利于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利于打牢基础。
(二)激励学生,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高职学生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 。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在课堂中,不仅要注意书本现成知识的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文本、图形等优点于一身,并能灵活、动态、有机地将各种学习课件连接起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讲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的图解分析法时,多媒体能够灵活、动态地进行图形、图像的变换,能直观地反映电路原理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特性曲线、负载线等之间的关系,又能精确作图,并且多次重复再现该过程。这不但减少了在课堂反复强调抽象理论和枯燥线路图的讲解,又让学生在观察多媒体的图像时手脑并用,理论实践双丰收。在多媒体上给学生看,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方式的立体化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进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尽量多地通过实例的引用,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增加实验课时与改进实验手段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首先应明確实验课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路物理量的测量与计算、验证定理。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实验应提供给学生电子自动化设计工具,如Pspice软件。
(五)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课程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我们学生能尽快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未来人才必须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所以,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努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兴趣,完成好在校学习要求,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作为基础专业课的模拟电子技术,应该调整知识结构和实践环节,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雅轩. 模拟电子技术.2000. 9.
[2]商继宗等.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康华光.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电子技术.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4]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作者简介:
张汝平,男,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物理系助教,研究方向:电子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