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背景下中西爱情电影的价值观比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爱情电影《英国病人》一举夺下9项奥斯卡奖,影片用四条叙事线索巧妙地将战争、爱情、背叛等主题涵盖其中,勾勒了一段爱情与战争、回忆与现实的历史画卷,既气势磅礴又细腻动人。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2006年的国产电影《云水谣》,影片以宏大叙事的笔法,讲述了一段大时代动荡背景下历经60年,跨越海峡、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这两部电影的共通之处在于:故事发生在激烈而残酷的战争中,而甜蜜的爱情却能模糊政治界限,经受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的考验,影片彰显了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美好。但由于受到中西文化的影响,在《英国病人》和《云水谣》里,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显而易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从一而终的情爱观在《云水谣》里得到了体现,而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至上的观念也在《英国病人》中得到完美的诠释。
  一、含蓄隽永与热烈奔放
  《云水谣》是东方式的爱情:忠贞不渝、不离不弃,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爱情观念。陈秋水第一次看到王碧云,爱的情结就已产生,他的内心充满着年轻的炙热,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对爱情的追逐,当他们的爱在眼神交融时已由犹豫变得坚定,他们决定默许终生,但战争却将两人隔开,受到两地相隔的阻碍和传统妇道观念的影响,女主角王碧云开始了她一生的等候。
  与之相反的是,《英国病人》中的男女主角艾马殊和嘉芙莲的相爱是在女主角嘉芙莲有家庭的前提下,两人由彼此吸引到共坠爱河,他们冲破了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种种束缚,这样的爱情比之陈秋水和王碧云的爱情来说更困难重重且更有挑战,陈秋水、王碧云两人仅需两情相悦,就能守护他们的爱情,而艾马殊和嘉芙莲之间还有他们对道德规范的敬畏和对世俗眼光的在意,这注定了他们的爱情结果的悲剧性。《英国病人》中这段淋漓尽致的爱情超越了信仰、道德和伦理的界限,最后却以嘉芙莲的丈夫开着飞机撞向艾马殊,企图让三个人同归于尽而告终,三个人的爱情都是那么极端、疯狂和直接,最后却都是以悲剧收场,而《云水谣》中的陈秋水和王碧云,两人的爱情是细水长流的相知相守,他们的爱不炽烈也不轰动,但等待和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同样能令人动容。
  《英国病人》的另外一条爱情副线是美丽的战地护士汉娜和一名印度籍的英军排雷中尉基普的感情。汉娜在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和好友,极度悲伤的她想通过照顾一位垂死的英国病人的机会躲进修道院,远离尘世的纷扰,这位英国病人就是受伤了的艾马殊,她被艾马殊的故事感动,并在基普的追求下敞开心扉,获得了久违的快乐。
  战争虽在继续,汉娜却不受干扰,她在战争的废墟中弹钢琴,在夜晚独自玩着跳房子的游戏,在中尉的帮助下举着火把、吊着缆绳观赏墙上的壁画,不管战争如何摧残了她的生活,她依然对生命抱着那样真切的希望和依恋,唯一能让她动容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与《云水谣》中的另一个女主角王金娣是相似的,王金娣在第一眼看到陈秋水后就爱上了他,开始了对他执着的追求,她改名为王碧云,与陈秋水谱写出了另一曲“云水谣”,直到两人双双殉难于西藏雪山。王金娣的内心纯净的如同那最后埋葬她的雪山,她与汉娜一样在战争中保持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她在乎的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勇敢的冲破世俗的眼光,不在乎陈秋水对自己的冷淡的态度,终于,由于共同的信仰和相似的成长经历,王金娣和陈秋水成为了志气相投的革命爱人,两人最后的生死相随对于王金娣来说是她的感情世界的最好归宿。同样,汉娜最后孤独的离开修道院时虽没有完美的爱情结局,但她脸上洋溢的却是幸福的笑容,这是内心的平静,也是她纯洁的内心世界对感情的不完美所做出的最好的回应。
  其实,尽管爱情的表达方式在东西文化下各有不同,但爱的本质是相同的,爱是人世间最令人难以抗拒的感觉,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爱没有高尚与低下之分,没有伟大与平凡之异,它只是人类内心情感的释放,是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是心与心的交会。
  二、甘愿束缚与挣脱桎梏
  在电影《云水谣》里,王碧云和陈秋水的命运已然被他们各自的性格所决定。适逢台湾局势动荡,作为热血青年的陈秋水为躲避迫害从台湾辗转来到大陆,自此两个相爱的恋人被无情的现实分隔两岸,男女主角的信仰不同和身份地位的差异是现实带给他们的爱情考验,但两人的性格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王碧云的等待是悲哀的,甚至可以说那是男权社会女性的自我塑造和压抑,这注定了她要为承诺付出一生。另外,陈秋水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对所谓的命运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和反抗,他等待与王碧云的再次的相见却不付诸行动找寻她的踪迹,同时他对王金娣的追求采取不承诺、不拒绝的态度,陈秋水的性格造成了他和王碧云的爱情悲剧,他们只是在老老实实地上演了一场循规蹈矩而令人惋惜的爱情悲剧,时代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最表层的推动力,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性格的悲剧。
  与《云水遥》不同,《英国病人》谱写了一曲顽强抗衡命运、却被命运一次次束缚的爱情悲歌。故事的前半段里,冲破道德界限的男女主角愿意共同面对道德标准的审判、面对无法预知的或悲或喜的未来,而后半段里女主人公嘉芙莲身受重伤,躺在山洞里等待爱人的相救,艾马殊是挣扎着想要走出沙漠,却因命运的嘲弄而无法前行,经过一系列误会和磨难后他终于能回到山洞,但爱人已去,艾马殊牺牲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信仰和人格, 却没能换回爱人的生命,电影结尾处,艾马殊抱著情人的尸体痛哭,这是一个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力的抗议。但是,尽管命运的捉弄不是人所能控制和避免的,艾马殊和嘉芙莲的爱情在经历了挣扎和磨难后也以悲剧收场,但至少爱情本身是甜蜜的,相爱的过程是幸福的。
  相比之下,陈秋水和王碧云在情感中没有冲破命运束缚的勇气,虽然碧云的守望一生让人感动,但反抗命运后得到的爱情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更能震撼人心,毕竟最美好的是爱的过程,是与命运抗争时使爱情更加坚定的信念。不过《云水谣》里的王金娣对命运有了一番重新的诠释,遇见陈秋水在她看来就是她的命运,她不是被动的等待命运的眷顾,而是以一种决不妥协的态度面对陈秋水另有爱人的事实,当金娣改名为王碧云远赴西藏时,她对爱情的执著丝毫没有在西藏寒冷的天气中冷却,反而更加炙热。陈秋水在等一个他等不到的人,王金娣却愿意成为那个等不到的人的替代品,王金娣的爱情是圆满的,她冲破了命运的枷锁,最后与陈秋水一起死于西藏的雪崩对于观者来说是不圆满的爱情,但对她来说是她所能得到的好的结局,如果没有她执着不懈的追求,没有她改变命运的努力,这样的结局对她来说都只能是奢侈的美梦。其实,尽管我们在历史的车轮和未知的命运中显得无力而弱小,却也不应被所谓的强大蒙住了双眼、束缚了双脚,毕竟个人命运的实际操纵者应该是自己的意志和行动。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剧照 中国动画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三个和尚》中的和尚、《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索民族形式之风”的过程中,运用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这些各具魅力的传统艺术形式与其承载的民族文化促使中国动画形成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风格,造就了
[摘要] 《幽兰操》只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却韵味十足,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这首古琴曲也正好应和了影片一以贯穿的东西——孔子作为一个“人”拥有的兰一样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也正是因为对于这般品质和情操的执着,使他跨越了凡人和圣人之间的那条线。  [关键词] 《幽兰操》 《 孔子》 圣人 凡人  doi:10.3969/j.is
摘要:海德格尔用三个概念描绘了人的生存状态——“烦”“畏”“死”,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无独有偶的也会经历这三个阶段。用海德格尔的“烦”,“畏”,“死”浅析电影的创作与其自身的生成显现。  关键词:烦 畏 死 电影创作    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电影认为作品的“作品存在”就是存在之真理的根本发
[摘要] 从传播的角度而言,电影是文化传播的内容又是传播的媒介,具有双重的角色;而从营销的角度而言,电影可以视作工业生产的产品和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就是一个产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营销的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特殊文化产品的电影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的建构,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维护以及传播,挖掘电影品牌DNA,完善电影与品牌的名实循环运作。  [关键词] 跨文化 品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反映都市老百姓家庭生活、情感、伦理的电视剧《渴望》、《过把瘾》的热播,家庭伦理剧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因家庭伦理剧主要讲述平凡人家日常生活的情感故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下面笔者要探讨的都市情感剧“是指家庭伦理剧中有关夫妻情感变化的电视剧,它属于家庭伦理剧的一个分支,由于只限于表现夫妻之间的婚变,探讨的是女性婚后在家庭和事业中的定位取向,探讨夫妻情感
【作者简介】  王 祎,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  2014年,以奇幻的故事情节设定、惊险的战斗动作场面、炫酷的后期特效制作为卖点的美国科幻电影,再次俘获中国观众之心,大赢家《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创造了19.71亿总票房的辉煌战绩。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幻类型电影中,以超级英雄为题材的作品近年来长盛不衰。2014年上半年,多部此类电影上
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国历史重要的一页,曾经用影像方式来关照这段历史的中国电影,成为民族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在塑造中国人的抗战记忆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八百壮士》《中华儿女》到《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中国抗战电影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历史。救亡图存、民族灾难与伤痛、对英雄的歌颂一度成为抗战电影的主题,数量可观的作品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电影广阔宏图。  然而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日本
[摘要] 由汤姆?霍伯执导《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英王次子伯特从小患口吃,临危受命登位成为乔治六世,王后为了树立国王的形象和威信,找到民间医生莱昂纳尔,经历特殊而又有趣的治疗,修补了伯特的心灵创伤,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演讲大获成功。该片大量运用了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成功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影片的主题带给观众以人性的思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关键词] 国王 演讲 影评  《国王的演
无论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出发,还是就宏观的社会学层面考虑,父亲一词都意味着“权威”、“秩序”、“力量”,在父的世界里他们既有言说的语言资本,又有掌控言语的权力。当王小帅正式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时,他遭遇的第一道屏障却是一个“无父”的语境,对于理想之父的寻找便由此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在此阶段,王小帅完成了早期的两部作品:《冬春的日子》和《极度寒冷》。  《冬春的日子》(1993年)是
[摘要]作为2010年广受观众好评的动画电影之一,《卑鄙的我》以少有的反面人物作为主角,讲述了主角格鲁精心策划了一出完美的偷月计划,在计划进行中与三位自己领养的小女孩之间发生的事情。影片通过诙谐幽默的情节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它没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没有超逼真的场景设计,没有强大的公司背景,它的成功应当归功于影片精细的故事情节、巧妙的角色安排和刻画以及轻松中引人深思的情感和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