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和谐促发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idu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造成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1.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总之,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乐曲;“学”是创新,“教”是开启创新思维的向导。“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和谐的旋律,勾描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美景。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自主探究学习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关键词】阅读;储备;感受;导游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
期刊
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关键在课堂。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新课程,只有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育。新课程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备课要深 备课的主要环节是把握大纲、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拟定教法,然后编写教案。  首先应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融进新课程教育对各学科的目标要求,在备课中应充分体现和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探究;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期刊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效地培养学生,有效地提高质量,一直是基础教育中的难题,许多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师多年来进行大量的教学改革实验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效果不理想。尤其面临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审视和反思,认真进行研究,寻找妥善的对策。唯其如此,才能提高认识,加强和改进当前的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
期刊
1. 找到定位,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赫赫有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一生战功累累,无人不晓,但却接受了某大学校长一职,结果毫无战绩;科学家爱因斯坦名扬四海,但却拒绝了来自各方的盛邀,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结果流芳百世,这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而拥有永远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因此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尤其重要。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我们的老师同样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新课程倡导
期刊
【摘 要】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愿写、乐写是低年级写话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  【关键词】积累;观察;想象;拓展;摘记法;背诵法;比赛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作文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可见,愿写、乐写是低年级写话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
期刊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人格塑造方面,要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格塑造;教学策略  所谓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方式的新型课程。当今社会发展客观的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因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技能,提高各种能力,进而促进
期刊
【摘 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教师应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关键词】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培养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  根据人文精神的特定蕴藏及其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在当
期刊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也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