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动态课堂中目标意识的断想与实践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什么叫集体?”“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帅!”“我不喜欢我自己的手,因为她胖乎乎有点难看。”这些天真无邪的语言像一粒粒珍珠,时常散落在低年级的品德课堂中,不仅如此,有时还“横炮”叠出,这就是低年级品德课上常常令教师陷入窘境的地方。究其原因,品德活动开放性太强,是一个动态的课堂、不断生成的课堂,所以,低年级孩子难免在课堂中会出现“放马平川”未按照预设走的意外情况。当此课堂意外不期而至时,是视而不见,还是有效利用?课堂体验活动却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还是真真切切关注体验实效?关键在于教师对动态课堂目标的定位。笔者在磨课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低年级的品德课堂中要强化目标意识,重视教学目标。
  紧扣目标,巧设问题
  误区:目标缺失、问题过大、茫然失措 以浙教版二年级(上册)《我就是我》第一课时为例第一次师教:在传星星游戏活动中,老师问拿到星星的同学,“你喜欢干什么呢?”学生分别回答,“我喜欢唱歌”“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画画”……当老师问到“为什么喜欢?”时,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只有回答“我喜欢画画”的学生表示,因为画画可以喜欢什么画什么。之后,老师作了这样的总结:我们的兴趣爱好广泛而丰富,而且各不相同,你自己喜欢的同时,也能给小伙伴们带来快乐,让我们快乐地来说一说——我就是我。
  断想与实践 朱熹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什么教师得到的不是想要的答案,而是要通过生拉硬扯才能将教学设计继续实施下去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本以为孩子们可以回答得眉飞色舞,却没想到让大家陷入了窘境。在这个案例中,几位学生显然是为难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笔者设计此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喜欢有不同兴趣爱好的自己。可从案例来看,教师的提问不但没有明确指向这个教学目标,反而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喜欢自己喜欢的事情,茫然了。问答后,教师又以一厢情愿的总结性话语结束此环节,教学目标落实显然不到位。
  为此,笔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此环节的提问如下(第二次试教):当老师问其他学生,“你喜欢干什么呢?”一位学生回答,“喜欢看书”。老师接着问“你平时都看了什么书?”学生兴致勃勃地回答,“《三国演义》《365个故事》”。当老师问到“你喜欢干什么呢?”时,另一位学生说“喜欢画画”。老师说,“可以给大家欣赏一下吗?”学生随即举起手中的作品,让大家欣赏。老师欣赏着作品说道,“小朋友,你看这位小朋友的画画得多好看呀,你们喜欢吗?”学生回答,“喜欢”。之后,老师作了总结:你爱画画,我爱唱歌、她爱跳舞、他爱看书,我们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让我们快乐地来说一说——我就是我。
  这次,孩子们心花怒放,因为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也因此得到了快乐,所以大家都愉悦地接纳自己,教学目标也在这些一问一答中达成了。笔者认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精当有效的问题,不仅能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更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
  突显目标,深挖活动
  误区:目标不清、体验活动、弄巧成拙 以浙教版二年级上册《我就是我》——小组合作树叶贴画片段为例。学生感受了每个人外形、体态、性格、兴趣爱好不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想法的各不相同。教师示范后说:“下面就让我们动动手,动动脑,小组合作,一起完成一幅树叶贴画,好吗?”……学生欣然答应,开始动手后,问题就来了,有些小组一直为听谁的主意而争执不休,有些学生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表现得很失落,什么也不做光是站在一边,看组内其他孩子做,因为他的想法得不到组内成员的肯定,而有些孩子没事可做,东张西望,因为没得到小组分工……总之真正在用自己想法创作的人很少,而且效率很低。最后,教师也只能拿着部分学生的想法进行展示评价。而那部分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却茫然了。
  断想与实践 显然这与教师活动的初忠是相背的,原因就在于活动设计时,教师的目标意识缺失了。本意是让孩子感受想法不同的自己,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从而喜悦地接纳自己。而小组合作活动恰恰给孩子们表达各自不同想法并能付诸实践造成了阻碍。因为小组合作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最大的体验就是合作与分工,也意味着要依据合作目的取舍各自想法,最后达到统一。
  因此,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不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区别,而且还会令部分学生失去自信和表达胆量。(第二次试教):老师提问,“我们每个小脑袋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有一片树叶,你想把它变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想变成一只小免……”老师进一步引导,“是呀,相同的树叶,有了我们小脑袋不一样的想法就能变成那么多东西。想不想动手试试呢?”学生齐声说,“想”。老师继续讲“秋姑娘也给咱班的小朋友送来了礼物,她只把礼物送给听话、可爱的宝贝。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来变一变。(音乐响起)……”“这是谁的主意啊?你画的小白兔真好!是谁在这里加了几笔啊?”(小女孩不好意思站了起来)“你的想法让这幅画一下子活了起来!”老师接着说,“变出了那么多不一样的东西,开心吗?”(学生表示很开心)“是呀,老师也很开心,因为有了你们与众不同的想法,我们一张普通的树叶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画。我想把这只小老鼠送给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你们想把自己的画拿来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道,“我的想法是把它送给我的爸爸妈妈。”“我的想法是把它挂在自己房间里,不开心时可以看一看。”“我的想法是把它送给你们的应老师。”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改变了活动方式,将“小组合作”变成“个人创作”,而且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孩子们随心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的一片树叶,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大家看到了异彩纷呈的创作情景,在音乐声中,一幅幅原创不断出现,正如一粒粒闪光的珍珠,孩子们的脸上也不断绽放成功之花。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品德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应在教学目标调控下完成。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引导、每一个方式都应该紧扣目标来进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中的活动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时,时刻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都是针对他们而确定的。   围绕目标,全面预设
  误区:目标不明、不理解孩子、评价失语 试教《我就是我》案例:课始,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体重、身高的不同,以此来感受每个人的体态不同,让孩子知道除了天生的遗传因素外,自己成长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而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本以为孩子们总是乐于接受自己的,可没想到的是当教师问道:“你喜欢这样与别人不一样的自己吗?”弦外之音不绝传来“不喜欢”,看似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教师陷入窘迫之境。这是始料不及的,只听教师“啊?”的惊讶后便说“那以后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多运动。”孩子们叽叽喳喳地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而有些则是图好玩地也改口说“我不喜欢”……看来原本应达成的教学目标也完成不了了。
  断想与实践 品德课堂因其开放性、活动性,教学中常会生成很多新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我们心中有目标,胸有成竹,然后思考我们如何处理。上一案例目标之一,要能引导孩子悦纳自己。但问题是孩子当中有不喜欢自己的现象,比如矮小、胖等。既存在又合理。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该如何正视孩子真实的生活来机智引导?这一目标如何达成呢?上例当中“当孩子不喜欢矮小的自己时,教师引导“多运动,多营养也不能一时改观时”又该如何给孩子以心理辅导,让他接受并悦纳自己呢?出现以上窘镜,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很强的目标意思,对孩子学习起点的真正世界缺少了解。教师若有很强目标意识,能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很多时候曲径通幽处也正是童心烂漫时。
  随后,笔者进行了第二次实践(第二次试教):教师提问,“除了脸上长得不一样,还有哪些地方也不一样呢?”学生回答,“身体……”老师邀请了两位学生上到讲台,并让其他小朋友们用心看一看,比一比,看看会发现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他们一个高,一个矮。”“他们一个胖,一个瘦。”老师问个高的同学,“你同意大家的说法吗?”他说“同意”。老师又问“那你喜欢这样高高的自己吗?”“喜欢”学生回答道。老师问矮小的同学,“你同意大家的说法吗?”学生回答“同意”。老师又问“那你喜欢长得小巧灵珑的你自己吗?”学生回答“喜欢”。
  老师的总结如下: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高矮胖瘦,我们都喜欢这样的自己,可是老师有一个小伙伴,她却遇上了一点小烦恼,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出示幻灯片——小芳:我天生长得不高,而且还很瘦,大家可以帮帮我吗?)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吗?学生回答(老师做点评)。第一位学生说我想告诉她,要多吃蔬菜。(点评:说得好,营养全面才能健康成长);第二位学生说我想告诉她,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点评:是呀,营养好了,小朋友才能长高);第三位学生说我想告诉她,要多跑步,跳绳。(点评:说得真棒,多运动,多锻炼才能更健康);第四位学生说我觉得她也不要烦恼,因为个子小也有小的好处。老师微笑着说,是啊!你说得真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高矮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那么,孩子们,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学生惊喜地回答喜欢。
  显然,这次教师的处理是带学生进入了更高更深的理解层面。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由孩子自主道出“怎样帮助个子矮小的小伙伴”的方法,这样课堂上就能呈现出孩子们的精彩答案,当然,我们并不只是要答案,而是基于孩子们学情之上的道德概念的形成。所以,教师的针对性点评就像是一条主线,串起了孩子们思想的闪光珍珠,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如果教学目标是线,那么穿针引线,拾遗那些散落珠子,呈现的就是一串串美丽的珍珠。作为教学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教师课前一定要确立好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活动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师才能够恰当、合理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与教学目标对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和增添,保证教学过程自然、有趣,教学氛围自由、和谐,从而促进学生养成深化自我认识的习惯。
其他文献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外包(Outsourcing)指
“契约性”社会自治具有不同的理论祈向,人的本质也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多重表现样态。随着“契约性”社会自治重心的转移,市民社会中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嬗变
本文从博弈和修辞的角度对企业应用管理时尚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基于博弈的观点认为,企业应用管理时尚是为了使损失最小化而不是使收益最大化。基于修辞的观点认为,修辞型
成都理工大学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Staffordshlre Universlty,UK又译作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合作办学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和国家教育部备案、颁发中英两国双文凭,实施高等专科学历
"三重螺旋"(TH,Triple Helix)是当代产业、大学、政府关系的一种创新模式。它对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里,首先评介TH的国际进展,其
中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一新形势下的一个崭新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有必要重新调整、定位本校的课程,并将其付诸学校的教育实践。近些年来,临夏市第二中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在课程设置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地处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这里拥有着古朴的民风民俗、特有的民族节日和未经雕琢的民族民间艺术,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
在中职实践性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双方
作为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乎中学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贯彻,学生群体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乃至教学环境均发生了改变,这增加了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因此,为了在中学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教师工作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就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应对新时期的各种“新常态”。  调节管理关系,奠定教学基础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项
期刊
虽然信息与物质材料、能源被共同称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但是,信息与物质材料、能源相比,除了具有有用性特点外,还具有共享性和再生性等特点。正是因为信息的这些独有特
2016年5月,临汾市解放路小学进行了优秀班级创意成果展示、交流与推广活动:经济实惠的档案袋管理评价,"脚丫爬爬高""百态植物台""班级自制小奖状";其中,四年级创意评价展示台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