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的城市写作与记忆书写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文学和对城市记忆进行书写的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这些文学中香港文学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而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入手,简要地探讨香港文学中对香港城市和记忆的书写。
  关键词:香港;城市写作;记忆
  香港文学是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探讨香港城市文学和记忆书写问题对于现当代文学史的充实有着重要作用。
  一
  从香港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香港文学作品关于香港城市变迁和记忆存在变化过程,这里以香港老一代作家舒巷城与新时代作家亦舒的作品为例,探讨新旧两个时间点香港作家如何通过关注变化和重构记忆的方式实现他们对香港的城市写作和记忆书写。
  老一代香港本土小说家关注香港底层普通群众,专注于描绘香港的社会现实,通过对香港现实社会和老香港建筑习俗等特色事物的描绘中实现他们对于香港城市的思考和记忆追寻。舒巷城是香港老一代本土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最具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的小说大多以香港的贫民区为创作背景传达作家对于香港的思索和书写。在他的《太阳下山了》里,林江带领我们领略了鲤鱼河的风土人情,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在香港这座大都市里底层群众的生活,香港繁华背面的喧闹。在描绘城市面貌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同时,舒巷城以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事物表达了他关于老香港的记忆。例如小说里提到的:牛腩粉档、发霉的“白鸽笼”、油漆未脱的番工衫。舒巷城以他的记忆为我们重建了这些极具老香港特色的事物和场景。而在小说《鲤鱼门的雾》里,舒巷城描写了梁大贵离去、归来、又离去的故事,以主人公对故乡之地的复杂感情展现了香港人特有的“怀旧”意绪,带有浓浓的港城特色。
  新时代的小说家则更多地关注香港都市生活,他们关注繁华香港都市的社会问题和人情世态,以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来展示他们对于香港的思考。亦舒是香港著名都市小说家,冷峻而尖锐地描写现代香港都市人的生存现状,通过对现代化大都市的描写实现她对社会对城市的思考。在她的《我的前半生》里充满了现代化大都市才能出现的事物,例如:晚装手袋、18K金织网的包、白兰地等等。这些小资甚至奢侈的物品的背后是一个都市女性的失败与觉醒。她从香港繁华都市的正面展现了市民的生活境遇。亦舒在《伤城记》里讲述了讲述陈之的家庭在香港这座城市的历史节点上经历的动荡。实际上,亦舒创作这部作品已经是二十多年后,当时香港的局面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从知晓。但亦舒用重构的方式展现香港当时的局面、香港人的彷徨,她对香港这座“失城”、“伤城”的思考。
  在新旧两代作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在香港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在香港由殖民地变成特别行政区的同时,在文化上存在本土和西化双重考验的同时,香港作家遭受着内外两种文化的冲击,记忆不断被消减,又不断被重建。因此他们的创作往往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展现自己对于香港的思考,揭示香港社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重建自己关于香港的记忆,并把这种记忆用作品的方式展现出来。
  其次,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出发,香港作家群存在明显的地域区别。一类是本土或幼时即搬迁到香港居住的作家,一类则是南来或旅港的作家。生长环境的不同让他们在看香港的角度存在差异。这里以香港本土作家侣伦与旅港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为例,探讨本土与外来不同地域香港文学的城市写作和记忆书写。
  香港本土作家习惯了香港作为多种文化交织地的独特氛围,所以他们的作品里的香港往往更贴近自我的生活。侣伦生于香港九龙,在香港居住了七十二年,是货真价实的香港本土作家。香港在1841——1997一直被英國占领,受西方文化传统影响,香港的文化气氛与内地有很大的差异。文学作品在描写城市时展现的不仅仅是城市的样貌,还不可避免的受到作家的文化立场影响。从小生长在殖民地城市,侣伦早期创作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香港的影响,作品具有“异国情调”。卢玮銮在《侣伦早期小说初探》里写道“就可见的侣伦初期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十分浓厚的异国情调,说异国情调,其实还不够准确,应该说是一种某层面的城市气氛,尤其是特指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错的城市。”侣伦小说中的香港有很明显的西方化倾向。他与这种“异国情调”的环境是完全融合的,因为他从小生活在香港,他的记忆是包含西方文化的,他对香港记忆的书写也是有异域风味的。
  旅港作家则不一样,他们并非从小生活在香港,他们可能因为某些政治或文化原因旅居香港。这一批旅港作家从小接受的是不同的文化,他们在对香港进行描写时就呈现截然不同的一面。这里张爱玲的作品为例,分析旅港作家对香港的城市写作和记忆。在张爱玲以香港为背景创作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对香港的描写是这样的:“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英国人老远的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点中国给他们瞧瞧。但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张爱玲笔下的香港城市依然是颇具西方特色,但是以一个内地女学生的角度看来“但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对于香港城市的西方风格的描述很明显的呈现了本土与外来小说家的差异,生长在香港的本土小说家认为香港城市时尚具有情调的,而在旅港作家眼中,交杂这西方和中式风格的香港城是荒诞滑稽的。此外,旅港小说家因为接受过有关香港历史的教育,他们认为香港是被夺走的城市,是被殖民地。因此他们关于香港历史的记忆,他们的作品中也有很强的对于香港被殖民的不满,对社会历史的反思。
  总而言之,因为香港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香港文学在对香港城市和记忆书写时存在明显变化。老一代作家关注旧城,描写老香港,关注传统习俗。新一代作家关注都市,注重表达繁华香港都市的社会问题和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本土作家融入西方异国情调。外来旅港作家则基于文化差异和民族情感对香港的西化和被殖民表达不满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徐诗颖.“香港书写”与香港意识的建构[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03):5-11.
  [2]张清秀.香港文学:一种城市文学形态[D].兰州大学,2012.
  [3]赵坤.香港小说中的城市想象与想象中的香港城市[J].华文文学,2009(01):26-33.
  [4]陈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城市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日常学习成长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如何正确地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想真正的具有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学习行为习惯和一套科学的人生学习管理方法。然而,由于小学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也就是说他们是没有青春活力,引导不了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计算习惯和正确学习计算方法的是很可能的,也就是说,对于当前的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教学
期刊
摘要:《喧哗与骚动》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代表作之一。福克纳借小说对美国黑人白人种族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美国社会下黑人与白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即黑人逐渐恢复越来越多权利。暗示了南方种族的未来,表达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黑白世界;美国南方;种族未来  引言:福克纳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是该时期文学世界重要的代表人物。该时期美国北方人权意识觉醒较早,主张废除奴隶制。而南方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教育领域的重视越来越高,不在是以文化成绩去衡量学生的标准,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上,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正是高速发展的阶段,更是形成价值观,品德修养的重要时期。这足以看出小学品德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对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进一步的促进了小学生綜合素养
期刊
每一个人一生歌诵最多的就是故乡,而我记忆最深的乡思情愁就是故乡的火炕。  提起火炕,黄土高原生活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就会想起“窑洞”。祖先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坚实土质,创造了窑洞,告别了穴居,两千多年前,在这窑洞里,又创造了神奇的火炕。  火炕,一般都是用泥土做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人用混凝土板作炕基,但还是泥土做的最实用。因此农村大多数人一直把火炕叫土炕,为了出烟方便,都是紧挨窑门口盘炕,所以农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娱乐和生活中的主要传播方式,各种各样的思想也会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各种风潮也会因为新媒体的传播变得更加风靡一时。而所谓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要拥有更加先进的审美判断去引领设计的潮流,而当前在全新的新媒体时代中如何去创新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当前该领域需要攻克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当前在新媒体形势下如何去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进行研究,并试论述创新视觉传达设
期刊
摘要: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青睐,游客通过乡村旅游的方式更好地感受轻松的乡村生活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对嘉祥县乡村旅游产业采用SWOT分析法对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的探究,针对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提出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培养相关人才,树立品牌形象,增加景区黏性等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SWOT分析;嘉祥县  一、嘉祥县乡村旅游概况  乡村旅游作为包含民宿、
期刊
摘要:我国的旅游产业一直是国人比较关注的热点主体。而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推进,旅游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其中旅游宣传片成为了广大群众接触旅游产业的主要媒介,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各大电视台,都在不断地传播旅游宣传片,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目前热播的旅游宣传片入手,分别对其传播语境、叙事特征以及文化意义进行分析,以期助力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旅游宣传片;传播语境;叙事特征;文化意义  前
期刊
摘要:基于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低、课余生活丰富的特点,学生安全已成为学生工作日常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以生命教育理论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构建安全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教育与预防相结合”(“育·防结合”)的指导思想,系统构建高职学生“教育与预防相结合”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育·防结合”,高职教育,安全管理,教育实践  引言
期刊
摘要:曲阜拥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的课程和活动成为现代广大师生研学的首选之地。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和孔子一生不畏艰难、上下求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人格和孔子文化的教化力量使曲阜旅游资源的教育意义极强。本研究以曲阜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挖掘儒家文化资源,总结曲阜发展研学旅游的天然优势和良好基础,探究曲阜发展研学旅游的可行性策略,打造拥有儒家文化的特色旅游。  关键词:曲阜
期刊
摘要:饮食如人生,亦有百味,酸甜苦辣咸,每种滋味都能给人不同的体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西方饮食文化相互交融,但中西文化差异也给中式菜肴走向世界带来重重阻碍。因此,本文以《食品专业英语》一书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式菜肴名称及翻译,希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式菜肴;饮食文化;《食品专业英语》;翻译策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