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与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新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知识”的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自学能力远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科学探究”,使我们摈弃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讲练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大胆推测和假设,在思考、实验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结论。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它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测和假设、查阅资料、收集证据、解释证据、给出结论、汇报结果并与人交流,这种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学生的行为特点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积极营造的问题环境,鼓励学生提出科学型问题
  问题是探究学习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但在通常情况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很难独立地从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所以,积极情境的问题,让学生直面新、奇、趣事,感受矛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并经过适当的推理和思考,将其表述为科学型问题。
  探究案例1: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情景
  问题情境1:当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园时,我们会闻到花的香味;当打开酒瓶时,我们会嗅到酒精的气味;当蔗糖溶解到一杯水中时,杯中的每一滴水都是甜的,当我们在干燥的天气在教室里放一盆水,一段时间后盆中水的量会减少……
  疑问: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呢?
  问题: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吗?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吗?
  问题情境2:称取5g硝酸钾固体,将其在常温下完全溶解,于10ml左右的水中。然后用冰水冷却,发现有固体产生;再加热,固体逐渐溶解。如此往复几遍。
  疑问:为什么溶液中固体一会儿出现,过一会儿又消失了呢?
  问题:温度越高,水中能溶解越多的物质吗?
  二、精心研究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集动手和动脑于一体的学习过程。学生要制定计划,要查阅资料,要通过调查、走访、讨论、实验等手段获取数据和信息,要理解、处理证据并给出结论。学生在探究学习的每一个行为阶段,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对学生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探究案例2:科学探究中学生困难的指导
  某同学在验证“铁锈是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与空气中氧气作用的结果”的假设时,始终不能想到很好的实验方案,感到非常迷茫。
  发现这个情况后,主要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启发学生:解决问题时要抓住关键因素;实验探究时,要学会控制条件。验证“铁锈是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与空气中氧气作用的结果”的实验方案的制定要紧紧抓住“铁、潮湿的环境(水)、氧气三个关键要素,设计三个实验方案验证:
  铁在有氧无水的条件下是否锈蚀。
  铁在有水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锈蚀。
  铁在有水有氧的条件下是否锈蚀。
  三、合理分组,精心分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
  与人合作是学生在化学探究学习中的重要行为,也是未来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很多时候,由于实践的复杂性、时间的紧迫性、条件的简陋性等原因,学生在探究学习时必须与他人分工合作。但学生由于在认识上、经验上、精力上的限制,不能自主进行合理分工。我们在组织学生分组时,需考虑各个探究任务、学生的能力及性格的差异等各个因素。
  探究案例3:科学探究中学生分工协作的指导
  在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探究课题的研究时,学生提出了“增高”、“不变”、“白天低、晚上高”等假设。由于无法立即证明其正确性,我们以每两人或三人为一组,分别进行探究,并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给出结论和解释。
  四、探究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提问题,立足于通过问题表达自我。但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问题的多而杂、参与人数的广泛而脱离实际,则容易演变成走过场,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科学探究的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实验过程需要较多的时间;学生对于概念或规律的形成也需要比较多的时间, 难以完全按照教师事先的准备和计划进行。科学探究重在探究的过程, 时间太仓促,过程没有很好地展开,这样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给予不同学生参与的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每个学生都真正能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去,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蕴藏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平等交流对话的真正魅力。
  初中化学课程中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都必须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与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总之,探究性教学顺应时代潮流,注重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学生、学科的发展需要。我们应把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探究教学的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要使探究式教学同其他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使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探究性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研究者和学习者。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
其他文献
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观念、馆藏建设、技术服务和读者服务方面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不应是数字图书馆取代传统图书馆,而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
利用模拟实验法研究了浅采空区地表的动态和静态移动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62m时,地表开始发生移动和变形,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增加,地表动态下沉量不断增
从科技档案的专业特征出发,针对目前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学科研究、理顺业务关系、明确发展目标、实行横向
介绍了西门子DCS系统软件的特征,阐述了西门子DCS系统软件PCS7在现代大型焦炉——7.63m焦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简述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其特征和功能,针对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出现的知识产权纷争,提出了解决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技术和法律措施。
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实验相比,化学实验往往具有高污染的特点,并且化学污染在持续性、严重性上表现的也非常显著。因此,如何解决化学实验的污染问题,构建绿色的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整个社会的潮流、经济水平以及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教育的发展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文章作一些关于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以实现传统教学思维和结构上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教学结构;变革  本文就我国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探讨了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内容。 通过对“主导-主体”这一教学结构
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而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也影响着传统模式下小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来说,为了跟上现代教育
在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做好文献资源采访工作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学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需从实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多个层面来进行。本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