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与内侧锁定钢板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的效果比较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内侧锁定钢板和髓内钉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1)有限元分析:选择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下肢三维CT数据构建胫骨中下段骨折有限元模型。用髓内钉及锁定钢板分别进行固定,胫骨平台内侧应力分布设为总负荷的60%,将胫骨的末端进行有效固定,并模拟成人膝关节单轴站立时400 N的轴向压力载荷。比较模型在不同固定方式下的等效应力和位移情况。(2)临床验证: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6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胫骨中下段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髓内钉组17例,锁定钢板组2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采用Johner-Wruhs评分综合评估固定效果。

结果

(1)有限元分析:髓内钉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5.907 MPa,锁定钢板固定模型为5.821 MPa(P>0.05);而髓内钉固定模型的位移最大值为2.313 mm,低于锁定钢板固定模型(3.854 mm)(P<0.05)。(2)临床验证:髓内钉组较内侧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114.1±21.6)min ∶ (129.8±21.4)min、(152.9±64.88)ml ∶(212.5±98.5)ml](P<0.05)。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7.7±2.8)周,锁定钢板组为(20.6±4.1)周(P<0.05)。髓内钉组Johner-Wruhs评分优13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锁定钢板组优9例,良8例,尚可3例,优良率为85%(P<0.05)。

结论

在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方面,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均优于内侧锁定钢板固定,可减轻手术创伤并减少固定后的骨块位移,有利于骨折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学差异及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2月— 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行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髋关节(包括股骨近端)正、侧位X线片、骨盆正位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测量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CFI)和干骺端髓腔闪烁指数(MCFI)。根据Dorr分型分
期刊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3月— 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均采用相应术式治疗,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对术后谵妄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类型、手术时间、总出血量、视
目的探讨多次住院后骨感染患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1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95例外伤致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34例;年龄17~94岁,平均47岁。取骨创伤感染分泌物、感染骨组织等246个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全部标本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性数据,并根据住院次数变化分别统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数量及比值变化,记录金黄色葡
期刊
手指端软组织缺损常见,损伤类型和修复方法多样。由于手部特殊的解剖和功能要求,为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临床应根据指端缺损类型、患者和医生的因素决定治疗方案。因此,笔者对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条件检索后,共筛选出39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然后加以综述,推荐并介绍临床上常用的7种治疗方法(封闭或半封闭换药、指端再植、推进皮瓣、掌侧旋转皮瓣、游离趾腹皮瓣、游离腕横纹皮瓣以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和"L"形钢板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3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5岁。根据后踝骨折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例(空心钉组),"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钢板组)。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均采用
目的探讨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 2017年5月收治的2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8~69岁,平均35岁。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0 cm×4.0 cm~11.0 cm×7.0 cm。用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先切取腓动脉远段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假体对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4年12月收治的556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2例,女414例;年龄75~103岁[(83.1±6.9)岁]。骨密度T值为-3.5~-2.5 SD[(-2.8±0.2)SD]。骨折AO分型:A2.2型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