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 2017年5月收治的2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8~69岁,平均35岁。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0 cm×4.0 cm~11.0 cm×7.0 cm。用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先切取腓动脉远段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用腓动脉近段穿支皮瓣修复第一供区,第二供区Ⅰ期直接缝合。切取腓动脉远段穿支皮瓣及腓动脉近段穿支皮瓣面积分别为6.0 cm×5.0 cm~14.0 cm×8.0 cm、7.5 cm×4.0 cm~14.0 cm×5.0 cm。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质地及色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Weber两点辨别觉试验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9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例足踝部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2周愈合,其余皮瓣Ⅰ期均顺利成活。第一供区无凹陷、破溃;第二供区残留线状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皮瓣外观平整;质地良好,色泽接近正常。患足AOFAS评分95~98分。皮瓣两点辨别觉8~10 mm。

结论

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不牺牲主干血管,在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可以改善第一供区的外观及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数字规划结合导航与单纯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SIJ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7年5月收治的49例SIJ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21~66岁,平均39.3岁。骨折按AO分型:B1型10例,B2型19例,C1型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平均6.5 d。根据术前是否应用三维数字规划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学差异及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2月— 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行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髋关节(包括股骨近端)正、侧位X线片、骨盆正位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测量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CFI)和干骺端髓腔闪烁指数(MCFI)。根据Dorr分型分
期刊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3月— 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均采用相应术式治疗,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对术后谵妄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类型、手术时间、总出血量、视
目的探讨多次住院后骨感染患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1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95例外伤致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34例;年龄17~94岁,平均47岁。取骨创伤感染分泌物、感染骨组织等246个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全部标本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性数据,并根据住院次数变化分别统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数量及比值变化,记录金黄色葡
期刊
手指端软组织缺损常见,损伤类型和修复方法多样。由于手部特殊的解剖和功能要求,为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临床应根据指端缺损类型、患者和医生的因素决定治疗方案。因此,笔者对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条件检索后,共筛选出39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然后加以综述,推荐并介绍临床上常用的7种治疗方法(封闭或半封闭换药、指端再植、推进皮瓣、掌侧旋转皮瓣、游离趾腹皮瓣、游离腕横纹皮瓣以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和"L"形钢板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3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5岁。根据后踝骨折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例(空心钉组),"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钢板组)。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