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要有反哺意识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这个话题,自上而下几乎得到了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学校体育开放其场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对其社会责任和教育价值的哲学意义理解也要有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所谓开放的社会责任,就是需要学校体育反哺社会。如今凡事都讲个“感恩”、“回报”,日子好了,便仓廪实而知礼节,于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校体育走过百年历史,虽然风风雨雨,历经堪坷,但也毕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根植于社会的土壤,更离不开社会的扶持。而今,全民健身、社会体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需求却和有限的社会体育资源出现了供求矛盾,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例如,我国现有城镇居民人均体育占地面积不足2平方米,体育场馆人均占地更是不足可怜的O.12平方米;与在校学生人均体育占地面积4.5平方米和体育场馆人均占地的0.31平方米相比可谓差距过大。
  有差距就应该解决、平衡,解决的手段之一就是开放、资源共享;何况取之于民的学校体育资源应该用之于民,更何况今天多少富裕起来的学校体育资源应适当地反哺于社会。除了从反哺于社会的学校体育资源客体角度去理解开放问题,作为学校体育受益者的主体——学生而言,其终身体育思想也需要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来实现。
  终身体育思想可谓一语中的地道破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乃至体育的真谛。体育不应随着学生走出校门而划上句号,相反应是起点。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从基本层面来说是掌握了今后进行终身体育的手段和工具;上升到思想层面而言则是树立了一个健康工作几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信念。但是,一旦走出校门却因为场馆资源的匮乏而使其不能延续,导致终身思想的不能实现,当然是不应该了。虽然关于体育的三个基本内涵划分让我们对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难免有些孤立的理解,但究其终身体育而言却难分彼此。甚至可以说学校体育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而此时,为了实现每个民众的终身体育理想,处于阶段性的学校体育所提供的就不应只是知识、理念和锻炼方法了,依附之上的空间此时则显得实在而又具体的多了。
  也许,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会带来许多诸如安全、管理、经济等问题,这当然是不容忽视且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不过,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学校体育应当反哺的社会责任,有了开放便有了终身体育的可能这等信念,那些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其他文献
关于奥林匹克,几乎所有的理解和注释都离不开运动会。即便提到它的口号、格言、精神,其中的运动元素也显而易见,诸如“更高、更快、更强”、 “参与比胜利更重要”等等。我们可曾知道古希腊时期的奥林匹克盛会,不仅仅是竞技场上的运动会,它还包括诗人的盛会,雕塑家、画家、歌唱家的盛会,甚至还有数学家、哲学家的盟会等,他们在奥林匹亚山下进行着每四年一次的技艺交流、才情展示,友谊、和平贯穿始终。  这是怎样的一个
燃烧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的奥运火炬终于缓缓熄灭了。在它熄灭之前总有一种不舍,不仅因为火炬点燃那一刻的激情和燃烧16天中的辉煌,还有对它终究要熄灭的无奈而所以对它熄灭方式的期待。所以当它在一种很诗情画意中又表达着无限眷恋中缓缓熄灭时,这种流连达到了忘返的地步。  不舍,于是希望留住奥运,如同28年前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后,有人极而言之的“留住亚运”一样,这里面更多地是一种形而上的想法,所谓留住奥运
掩卷在即,2008这一年的话题似乎太多,沉重得让人无语,也喜极得让人而泣。2008对祖国母亲来说经历了福祸双至,悲喜交加;对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侧身其间,回首风尘,深感不易!2008的不平凡
缘于中国的考试制度被誉为“第五大发明”。尤其是确立于隋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在唐代得以继承余绪,往后再发扬光大,在中国影响深远,其主要目的在于选拨人才和人才培养。教育考试制度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它产生伊始是用一定的手段来选贤纳良,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为培养人才起到了一定的方向性引导效果。今天的初中升学考试制度增加了新的内容——体育加试,出发点一
期刊
这个夏天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夏天,因为在七月流火的季节里有个火热的世界杯;一段时期以来的体育教学也显示着它的不平常,因为它正面临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出台、课程改革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局面。  世界杯在许多球迷眼里,是拒绝平庸的,甚至是拒绝传统的。于是有了四年前上届日韩世界杯上的黑马频出、冷门迭爆。从开幕战上的塞内加尔掀翻卫冕冠军法国队,到阿根廷等传统强队的小组折翼,再到韩日的历史性突破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关系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战略的高度,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这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青少年体质的不断提高,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
自2000年9月始,以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