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西孟旦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预处理在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LIRI模型,将50只SD大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左西孟旦预处理组(Levo组)、IPC+Levo组,检测各组动脉血气结果、计算呼吸指数(RI),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表达,湿/干比值(W/D)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RI值显著升高,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TNF-α、IL-6、IL-10表达升高,W/D明显升高[RI:0.65±0.15比0.29±0.05;MDA:(8.42±0.44) nmol/mg比(2.40±0.12) nmol/mg;SOD:(5.86±0.91) U/mg比(25.93±1.42) U/mg;TNF-α:(253.83±6.11) pg/ml比(68.59±1.63) pg/ml;IL-6:(4.99±0.35) pg/ml比(1.68±0.16) pg/ml;IL-10:(29.75±5.51) pg/ml比(18.06±3.51) pg/ml;W/D:6.66±0.47比5.08±0.25,P<0.05];与I/R组比较IPC组和Levo组RI值显著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TNF-α、IL-6表达降低,IL-10水平升高,W/D明显降低(F=50.741、584.433、493.650、187.000、322.733、52.176、42.87,P<0.05);IPC组各指标与Lev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PC组比较IPC+Levo组RI值明显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TNF-α、IL-6表达降低,IL-10水平升高,W/D明显降低[RI:0.36± 0.08比0.45±0.12;MDA:(4.32±0.31) nmol/mg比(6.41±0.37) nmol/mg;SOD:(12.56±1.54) U/mg比(9.66±1.25) U/mg;TNF-α:(143.42±6.23) pg/ml比(154.00±5.76) pg/ml;IL-6:(2.47±0.14) pg/ml比(3.13±0.24) pg/ml;IL-10:(48.54±7.74) pg/ml比(43.79±6.72) pg/ml;W/D:5.31±0.13比5.78±0.32,P<0.05]。

结论

运用左西孟旦预处理后可以减轻LIRI,其肺保护的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0与胆囊癌肿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手术切除的30例胆囊癌肿瘤组织中miR-150的表达,以3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为对照;qPCR法同时检测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
目的探讨过表达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培养U37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LRIG1组,对照组采用对照慢病毒感染,LRIG1组采用过表达LRIG1慢病毒感染,48 h后筛选阳性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流式
肝细胞癌是重要的全球疾病负担之一,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患者病死率高,预后极差。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在改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表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发展,阐述免疫治疗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同时总结性地提出免疫治疗进一步应用的可能发展方向。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关系及预后预测。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开封市人民医院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00例,比较不同神经功能分级,预后良好、预后不良血清Neuritin、NSE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者预测预后不良效
目的观察低氧微环境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与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三维培养形成心肌补片的影响。方法提取mMSCs,将5代mMSCs与P(3HB-co-4HB)三维培养制作成细胞补片,随机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补片存活、黏附、生长。加入诱导剂5氮杂胞苷,免疫荧光检测两组心肌肌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肩背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右肩背部疼痛,为隐痛,可耐受,变换体位时明显。症状体征体格检查: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诊断方法AFP 501.6 ng/ml。CT上腹部平扫考虑为肝Ⅷ段肝细胞肝癌。治疗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肝Ⅷ段切除术。术后2年4个月发生肝、肺转移,联合胸外科行二次手术。临床转归患者第2次术后随访2个月一般情况良好,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4岁,因"上腹胀痛不适10 d,加重1 d"入院。症状体征患者上腹部剑突下可扪及约拳头大小肿物,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楚,表面欠光滑,无活动度。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查: AFP>10 000 µg/L,PIVKA-Ⅱ 5 299 mAU/ml,HBsAg阳性。MRI提示肝脏左叶可见巨大团块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突向肝胃间隙,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强化特征。治疗方法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术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DQ通过调控P2X7受体在肝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出巨噬细胞,经过不同处理后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Lnc-DQ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中P2X7、CD206和肝精氨酸酶(Arg)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虽然数十年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发展,但目前肝癌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组织活检和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受限于上述检测手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故目前肝癌的整体预后仍然很差。因此,如何实现早期诊断,实施精准个体化治疗对提高肝癌的整体预后至关重要。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和游离D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存在于各类真核生物中最广泛、最稳定、最保守的mRNA修饰方式。它由甲基化酶引入,去甲基化酶去除,甲基化修饰结合蛋白识别。肝脏是最大的消化及代谢器官,m6A修饰在生理性肝脏功能及各类病理性肝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6A修饰在常见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肝母细胞瘤等)中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m6A修饰作为潜在干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