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直升机的航炮布局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炮对于战斗机的作用已经大幅下降,对武装直升机来讲却仍有很大价值,本文就谈谈武装直升机的航炮布局问题、
  武装直升机机载武器的构成与作战意图有无直接关系?
  中:武装直升机主要活动于超低空空域,除执行反坦克任务时导弹攻击距离较大外,火力支援所攻击的目标大都是视距内目标。航炮/枪的射击精度和密集度较好,但单发弹丸的威力和穿透力不大,不适合攻击坦克这类强防护目标,而主要打击战场上的士兵、暴露的技术兵器、阵地和轻防护车辆。
  美国在越战中开始应用武装直升机,面对的是轻装备的越军。AH-IG直升机装备有两套武器组合成的M28炮塔,可任意选择6管7.62毫米口径GAU-2A/B机枪或40毫米M129榴弹发射器,备弹量各为4000/230~300发,足以对步兵和野战工事形成足够火力,对大威力机载武器的需要可以靠机载火箭满足。AH-IG在越战中体现出性能优势后,作为适应更多战场环境的通用标准型,AH-IS就将机头武器换成威力更大的M197型20毫米转管炮。当武装直升机需要承担大规模战争中的火力支援任务后,换代的AH-64开始采用威力更大、可毁伤轻装甲目标的30毫米口径M230航炮。
  苏联武装直升机的应用时间略晚于美国,机载航炮/枪的发展过程也基本相似,但苏联军队对武器大威力的要求促进了武装直升机装备大口径航炮。早期型米-24采用12.7毫米机枪作为固定武器,米-24P在强化火力的要求下换装30毫米高射速航炮,米28和卡-50也将30毫米炮作为标准装备。欧洲国家受到技术和经济限制,冷战期间只研制了反坦克直升机,但在“虎”式直升机武器构成中,火力支援型也采用了主流标准的30毫米自动炮。
  现代武装直升机的作战环境远比冷战期间复杂,不但要考虑攻击战场上软、硬目标的需要,还要具备对抗空中目标甚至“定点”杀伤单兵的需要。航炮作为火力持续性好、威力较平衡和低成本的高灵活性武器,在武装直升机武器装备体系中有重要价值。武装直升机战术目标的复杂化势必影响武器标准。目前武装直升机的固定航炮口径都在20~30毫米之间。20毫米口径初速高,后坐力低,火力持续性和射击精度好,安装要求也比较低,“茶隼”、A-129均选择20毫米的小口径。30毫米口径常规航炮的威力大,攻击硬目标的能力强,但后坐力和连续射击时的振动较大,机体受到的冲击影响也比较大,系统重量对整体布局有很大限制。AH-64采用的M230链式自动炮为降低后坐力,选择了短炮管、低初速和可变射速技术,对地攻击时用低射速降低后坐力和节省弹药,对空作战时则选择高射速提高射弹量。
  苏/俄武装直升机的航炮选择与西方是否存在区别?
  中:苏/俄武装直升机的航炮安装方式与西方类似,但在应用上有很大差异。米24最初采用的机头转塔炮台类似AH-10,转管机枪的火力密集却显得威力不够。随着武装直升机对固定武器威力要求的增强,米24开始装备与苏25同样的30毫米CSH30-2航炮,但与美国A11-64采取的独立转台不同,米24采取了将航炮固定安装在机身上的方法,利用强度和重量都很大的机体作为炮架,满足了安装大口径高初速航炮的要求。
  振:苏联第二代武装直升机都选择30毫米炮作为机载武器,火炮选择了广泛用于装甲车的2A42型,但在安装方式上则采取了不同方法。卡-50选择了与米24P类似的机身固定安装方式,用灵活射击范围的代价换未射击的高精度,米28则采用类似AH-64的方式安装航炮,利用大重量航炮和大型化炮塔的重量抵消后坐力。
  直升机虽然具备原地悬停/盘旋这样的机动条件,但机体调整的速度,火炮射击角度调整的精确程度都不如旋转炮塔。卡50为了改善固定航炮射界限制的缺陷,机身侧面安装的2A42型炮采用了活动炮架,在垂直面上有-37°~ 3.5°的旋转角度,水平面上也具备左25°~右9°的瞄准范围,将机体运动指向和炮架精调结合起来满足火力灵活性要求。米28采用与卡-50同样的航炮,但却选择了与AH-64类似的安装方式,航炮的水平和垂直射界分别为±110°和-40°~ 13°,航炮的理论攻击范围是卡50的几十倍。
  西方直升机也大量采用固定安装的航向机枪/炮,但这类武器大都用于反坦克或通用直升机,真正的武装直升机很少选择射界有限的固定航炮。“虎”式系列的武装支援型安装有30毫米航炮。安装位置靠近机头,附近又没有脆弱的前向光电设备,航炮的射击范围达到了水平向±110°,垂直向 33°~-30°。航炮火力可达范围非常可观,后座武器操纵员头盔瞄准装置的工作范围与其相近,保证了在低空对零散目标进行攻击的战术要求,150~450发炮弹储备也能够应付正常作战需要。
  中:西方武装直升机的航炮射击范围很大,除了前上方容易受到机体遮蔽外,横向和下方射击范围几乎无限制。问题是,旋转炮塔/台航炮的旋转角度虽然很大,但只在直升机悬停时才有稳定瞄准的条件,而在飞行过程中,旋转航炮的可攻击范围并不突出,勉强能在正面±30°和垂直向 30°范围使用,再大的射击范围不但受到设备和操作员条件限制,射击出去的炮弹散布范围也缺乏命中效能。但活动航炮确实提供了火力灵活性。
  苏联陆军将武装直升机作为机动火力支援,反坦克平台,侧重于采用类似常规飞机的战术攻击手段,如米24的大安装角短翼在飞行中可形成25%的升力,卡50也拥有展长很大的机身短翼,均有利于采用与低速强击机类似的机动战术,新型高速反坦克导弹也可与苏25通用。正因为苏联武装直升机偏-重于强击机的战术思路,使其有着独特的战术动作体系,作战中侧重于顺航向对目标进行快速掠袭,将航空炸弹作为武装直升机的基本武器和重要对地打击武器。这种应用思路与西方武装直升机差异非常明显。
  按照苏联武装直升机的战术体系,米24P和卡-50固定安装航炮主要是为了增强火力精度,在战术体系下平衡武装直升机航炮火力效能。卡-50固定安-装的航炮有比较大的俯射角度,能保证直升机掠地水平飞行时用航炮俯角攻击地面目标。卡50的航炮使用方法与伊-尔一2和苏25相似,在正常战术条件下,-卡50与苏-25强击机航炮攻击的方式基本相同,射界限制在主要战术应用范围内的消极影响不大,反而是机体安装航炮的大威力更容易体现价值。   武装直升机航炮与固定翼飞机航炮在功能和性能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中:现代固定翼飞机的航炮以攻击空中目标为主,适度兼顾对面目标的杀伤效果。战术飞机的航炮都采取固定安装在机身上的方式,即便是外挂航炮吊舱也是以固定轴安装为主。喷气作战飞机速度快,机体飞行时的惯性很强,靠近机身中轴的航炮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并不容易在有效射程上出现大的散布,反而可以靠散布对目标进行必要的覆盖射击。武装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慢,机体的重量和惯性也较低,有很多的射击情况还处于接近悬停状态,航炮后坐力影响就比较大。尤其是当航炮射击方向与机身轴偏差时,后坐力对机体造成的横/倾向扰动非常明显,而在缺乏一个稳定炮架平台的情况下,想靠稳定和火控系统修正后坐力影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国外曾经考虑过研制无后坐力自动航炮,但专门为直升机(轻装甲车也有此情况)发展无后坐力炮,并不比利用同口径的常规自动炮,或者缩小航炮口径降低后坐力更经济。
  武装直升机为了发挥航枪,炮的灵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直升机飞行速度低、气动阻力小的优势,在前向射界最开阔的机头位置安装航炮。AH-I和米24都是成功的武装直升机,都在机头设置有航枪,炮的位置,但在更新型号的武装直升机出现后,机头转塔安装方式就被其它安装方式取代。
  振:机头转塔安装方式的优点非常多,如航炮的身管长度限制小,垂直面的可用射击角度范围大,武器发射振动对平台的影响小,射击精度较高。但是,武装直升机发展过程中,机载观瞄系统越来越完善复杂,而机体上最适合安装瞄准系统的恰好也在机头位置。AH-1和米24都在机头装有光电瞄准装置,必须考虑与航枪/炮的位置协调问题。
  早期武装直升机固定安装的航炮口径不大,但航炮射击时的振动和炮口冲击影响很大。振动会影响光电瞄准系统的精度,导致故障或产生难以补偿的设备精度误差,炮口冲击则会对光电系统光学窗口造成破坏。国内、外有关设计的模拟试验中,都出现过航炮射击冲击波破坏光学窗口的例子。为了避免前射航炮影响光学窗口,米24将4管机枪安装在机头最前方,AH-1的20毫米炮也采用了很长的炮管,尽可能使炮口远离机头位置的光学设备。意大利A-129是类似AH-1W规格的武装直升机,其基本型因为空间和重量限制不配航炮。出口型A-129拥有20毫米TM197B航炮,安装方式与AH-1S类似,炮塔与光电转-塔采用垂直向同轴安装,也将炮管远远伸到机体前方。中国的直-10多用途武装直升机,机身下航炮的安装方式与“虎”式类似,但拥有机头光电转塔的直10的航炮位置比较靠前,并拥有在武装直升机中少见的超长身管,也是为了削弱航炮射击对系统的影响。“虎”式武装直升机的机头没有光电转塔系统,航炮的布局虽然和直10相似,但安装位置更加靠前,对机体前上方和侧后方的有效射界角度也更大。
  早期直升机的小口径武器重量较小。采用长炮管的方法基本可以解决干扰设备问题,但采用30毫米大口径武器的新型直升机,有限的机头空间本来就已被光电设备填满,大口径航炮的身管长度也受到机体尺寸限制。新型直升机的机头空间紧张,大口径航炮的冲击和振动影响也更大,又不可能设置足够长的外伸炮管,为了满足火力与空间的矛盾要求,只能采用其它方法未解决。米-24P的双管30毫米炮安装在机身侧面,垂直排列的航炮口略伸展到机体前方。米24P的航炮火力强度很高,安装方式也为后来的卡50所借鉴,但采用加斯特原理的GSH30-2射速太快,并不适合直升机的主要作战环境,与陆军装备标准化的程度低,属于过渡期间的临时性装备。米24P的航炮布局比较适应没有机头光电系统的型号,但在冷战后各国改装米24的电子设备时,采用4管机枪的米24还比较好安排,但采用30毫米炮的型号就只能采用偏置安装方式,将光电系统安装到机身下或航炮的另侧位置。
  AH-64是最先安装机身下转台航炮的型号。AH-64为了兼顾各方面要求,采用了短身管低初速航炮,并将炮塔基座位置向后移动,航炮的炮口位置处于机头后方较大距离,使炮口强冲击不会向前影响到机载设备,布局类似的米28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机身下后置安装航炮有效解决了问题,也适应了大口径航炮的安装要求,但位置靠后方航炮的前上射界角度受机体遮挡限制。
  直接对比AH-64和米-28/卡-50的航炮。谁更好一些?
  中:AH-64的M230最为轻便灵活,射击范围大,火力猛烈,精度和后坐力指标比较平衡。但为了满足后坐力和精度要求,炮弹的初速只有808米/秒,弹药的穿透力主要靠弹头材料保证,远距离的威力略显不足。米28采用旋转炮塔式2A42航炮,安装位置类似AH-64,采用电驱动方式,具备200-300发(对地)和800-900发(对空)两种射速。其炮弹的气动性能虽然不如AH-64,但初速达到960~980米/秒,较好地保证了穿透力和杀伤威力。其武器和弹药与陆军装甲车载炮通用程度较高,但依靠大重量航炮和弹药箱来保证精度效果不佳,备弹量也过少。卡50采用的是与米-28同样的2A42型航炮,拥有350/550发两种射速,半固定安装的肮炮采用机械一液压控制,炮架的强度和稳定性都较好,具有高初速和低散布的明显优势,试验中航炮的射击精度达到了米28的4倍。
  武装直升机的武器操作员设在前座合理还是后座合理?
  中:早期武装直升机大都采用前座操纵武器的布局,主要是因为早期瞄准控制系统的体积大,系统复杂,瞄准具和显示器的尺寸过大。大量独立工作的机载设备的安装和控制比较复杂,直升机有限的空间不容易满足整体布局要求。前舱理论上虽然也有操纵直升机飞行的能力,但控制仪表被武器系统挤占到面板的周边,不利于前向观察仪表数据。前座武器操作员的优点是前向视野非常好,有利于在低空依靠目视控制机载武器,距离集中在机头的观察瞄准系统也比较近。
  武装直升机早期瞄准系统(尤其是反坦克导弹光学控制装置),光学瞄准装置大都采用直接镜头设置方式,武器操作员通过仪表板上的目镜进行瞄准,而目镜要与光学镜头进行机械一光学连接。分体式设备和显示系统的综合难度很大,光电探头和显示器的距离不能太远,光电通道的连接方式也不能太过复杂。结果就是只有布置在武装直升机前座的飞行员,才具备有效操作机头光学瞄准系统的条件,迫使武装直升机的座舱选择前控后驾布局。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和武装直升机设计经验的积累,前驾后控座舱布局开始得到应用。“虎”式武装直升机采用了前驾驶后武器操纵的布局。这种座舱在武装直升机中是反传统,但却拥有前向更有效的目视观察环境,有利于在低空进行大载荷机动飞行。前座舱的操纵和设备空间比后舱小,不容易满足需要设置大量仪表的传统武装直升机,但以显示器为核心的玻璃座舱的信息集中度好,操纵所需仪表数量少,操纵动作需要的空间范围也比较少,有利于在小尺寸座舱内完成必要的操纵动作。
  后座武器系统操作员的前下视野虽然相对较小,但能通过机载光电传感器弥补目视不足,依靠机载观察设备进行目标搜索和瞄准,利用总线控制的综合航电实现显控一体。“虎”式武装直升机为了适应座舱布局的改进,将传统安装光电设备的机头空出,主要观察瞄准系统安装在了座舱后上方和桅顶,在空间和设备安装要求上取得了平衡。
  请谈谈直-19的武器布局,
  中:国内新公开的直-19是4吨级武装直升机,规格与日本的OH-I相似,比意大利的A-129略小。直-19有武装直升机的串座标准机体布局,但与OH-1同样没安装固定机载武器。直-19完全依靠外挂武器作战,也许是为了更好地兼容直9W的系统和武器,其机头光电转塔也与直9W相似。直-19的机体远比直-10要狭窄,机头加上前舱下方的空间都非常有限,设置光电转塔后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确实不具备安装固定航炮的条件,国外类似型号无航炮的设计也不少见。从国外同类武装直升机的布局和功能看,直-19目前不具备桅顶或舱项观察设备,作为侦察直升机的搜索效果并不好。但其拥有较好的飞行性能和低目标特征,战术性能和战场生存能力应该远超过直9W,具备比较有效的反坦克和火力支援能力,成品和核心系统延续直-9又有成本可控的优势。
  振:武装直升机的航炮算是多用途的工具,也是直升机摆脱纯粹反坦克功能的代表,即使欧洲的“虎”式在面对不同功能要求时,也只能靠系列化发展以保证火力支援型的航炮装备。直19本身就是在直9W基础上改造的武装型,光电探测转塔安装在机头,意味着该机主要用途也是类似直9W的反坦克。承担反坦克任务的直-19功能比较单一,武器载荷量和动力储备相对也不如直-10。串列式前舱之前的机头空间狭窄,机头光电球附近没有布置航炮的空间,距地面很低的机体下也缺乏设置航炮的位置。直-19与其为了增加固定航炮对机体大动干戈,还不如集中于外挂火箭和反坦克导弹载荷。航枪/炮需求依靠外挂定装吊舱的方法解决,更容易适应直-19体积小、载荷低和动力性能不足的现实情况,也更适合与直-10组成配套作战系统的要求。
  航炮与炮弹储量如何平衡设计?
  中:武装直升机安装航炮时,不仅要考虑到航炮结构和附带影响,还要考虑到航炮的火力持续条件。能带多少炮弹与机体空间有直接关系。AH-1采用机头转塔的航炮系统,可将炮弹安装在机体内部驾驶舱下方,空间较充裕。米24本身就是由运输直升机改装设计,无论4管机枪还是双管30炮的弹药,储备都较丰富。米-24P采用机身侧安装双管GSH30-2航炮,利用机体的高强度作为炮架,用宽敞的机身储备弹药,航炮备弹达到了750发的高标准,近距火力支援效果明显超过机枪型米-24。
  AH-64采用机身下航炮转台安装方式,炮弹储备在机体内部重心附近的保形弹舱内,炮弹从机体内两侧到炮身采用双路半硬式弹带,虽然没有A-10航炮系统那样的火力猛烈,但在机体内却可以最多携带1200发炮弹,火力持续性在同类武装直升机中属空前标准。米28的航炮安装位置和方法与AH-64相似,但却没有在机身内部设置弹舱,而是采用航炮吊舱的常规设计思路,将弹箱与航炮同架安装在转台上,250发备弹量远小于AH-64。卡-50利用机身安装固定航炮,在中段机身重心位置设置两个弹箱,分别装240发穿甲弹和230发爆破弹,采用双进弹方式自动实现不停火更换弹种,航炮火力持续性也比较好。
  A-129的基本设计中并没考虑航炮,后期改进中虽然解决增加航炮的位置,但已经固定的机体限制了弹药的安装空间,最终是采用将弹链安装在机身外侧的方式,利用机体侧面的空间横向布置航炮的备弹。直-9W采用弹架外固定安装的23毫米航炮,航炮的射向固定指向机体的前方,弹药安装在机舱内的弹箱中,通过半硬式弹带向航炮供弹。直-9W的发展型直-19没有安装固定航炮,机身内也没有设置弹箱的空间,需要增加航炮火力时,估计会采用弹舱与弹药集中布局的航炮吊舱。从“虎”式CIAT30炮塔里的AM30-781型炮看,炮身重55/65(含电气系统)千克,1025米/秒初速和750发/分射速标准,可以将后坐力控制在6千牛左右(扣除反后坐装置的作用后),悬停状态可进行较大范围的偏转射击,前飞时的前向射击效果和威力也比较好,但含200发炮弹的全系统重量估计达340千克(以“虎”式直升机为标准),机体前端重量负荷较大。如果选择20~23毫米航炮,航炮系统重量估计可以降低40~45千克,对地攻击时的射程和威力有所降低,但对软目标和空战目标射击的效果较好,降低后坐力也有条件增加航炮的射击精度,机体稳定射击的水平范围也比较大,达到AH-1W和A-129的航炮火力标准。
  现代武装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已经基本固定,航炮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却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无可取代。根据国外武装直升机装备构成特点,专职的反坦克和火力支援直升机的武器杀伤威力大,反坦克导弹和集束火箭是最重要的武器,有目标的快进快打战术也没有多少停留时间,弱化了适合于持续压制的航炮的价值。承担直升机编队护航和火力掩护任务的直升机,必须要考虑到长时间提供火力支援,或在掩护作战中对可疑地域进行警戒射击,备弹量大和火力持续时间长的航炮价值较大。直升机如果有足够的规格和载荷空间,增加航炮是提高作战弹性的有效措施。但航炮系统本身不仅意味着几百千克重量,处于重心(靠近旋翼桨毂)外较大距离的航炮,还需要提供全机平衡要求中必须的配重。AH-64为了保证机体重量平衡,就是在机头靠后安装航炮,并将弹舱安装在机身中段的重心位置。“虎”式反坦克和火力支援型直升机有或没有航炮,也是在强调最重要任务的前提下设计的。
  最后,对武装直升机的航炮选择有无最优模式?
  中:按照国外武装直升机的机载航炮标准分析,4~5吨级别较适合采用20~23毫米口径航炮,6~10吨则有条件选择30毫米口径,但这种选择必须要考虑到整体布局的安排。AH-64是按照需求和装备基础研制航炮的典犁:“虎”式直升机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是否安装肮炮,米-28和卡-50对同型火炮的不同安装方式,则是战术意图决定技术发展的直接体现。国外武装直升机已经发展了两代,航炮系统的需求和布局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更不存在最优化的口径或最恰当的系统构成条件。现代战斗机的航炮已成为备用装备,近战用途逐步被制导武器取代。反坦克导弹是武装直升机的核心装备,中口径制导火箭也开始体现出较高的效率,逐步替代攻击零散软目标的机载航炮的作用。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本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程的德育目标、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表述更加清晰,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核心特点。对于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明确、清晰而具体的阐述,也更有利于教师把握。下面,笔者结合三下年级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第3课“我们这样生活”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  “我们
李鸣院长身材魁梧,思维敏捷,在一身藏蓝色海军军官礼服的衬托下,更显得军容严整、意气风发,从里到外闪现着共和国军人昂扬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  记者(以下称记):李院长,我粗略地浏览了一下有关您的个人材料得知,您长期工作在海军装备部门,特别是在海军驻阎良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军代表的岗位上工作过20多年,能从这个话题作为我们这次采访的开始吗?  李鸣院长(以下称李):好,那就从我的个人经历谈起。我
2018年2月25日,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正准备从位于波斯湾海域的“罗斯福”号航母上起飞。这架战机携带了标准的对地打击弹药,翼尖挂两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右侧机翼下方內侧为GBU-54激光制导炸弹,外侧为GBU-38联合攻击弹药。既然拌载激光制导炸弹,那么左侧进气道挂架上的必然就是ATFLIR吊舱,可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提供目标制导信号。
近日,美国空军向洛马和雷锡恩公司授予了LRSO“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合同,LRSO将取代现役的AGM-86B成为美国空军新一代核巡航导弹(ALCM)。目前,该项目的保密程度超过了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计划,那么这种将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空基骨干的神秘导弹面目如何?该计划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呢?   LRSO的发展  冷战后,美国空基核武器发展长期停滞,而随着AGM-129核巡航导弹的退役,
【教学背景】  《机械摆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5课。该课设计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摆钟,测量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二是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上述两个活动看似简单,但教师要真正实施起来却非易事。第一,材料准备上很难找到机械摆钟,学生就会缺少直观感知的机会,第一个实验也就无法进行。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了一个flash版的机械摆钟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任务,从任务的不同环节展开学习实践活动。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师为了任务而任务的现象。教师盲目布置任务,学生被动接受任务,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的任务才是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呢?  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有效的任务设计应该是既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又符合他们认知的阶段性特点,且能有效地
舰炮是一种古老的海军作战武器,也是最重要的舰载武器之一。在舰载机和导弹统治大海以前,战舰装备的主炮的威力一度成为评判舰艇作战能力好坏的主要标准,而大口径舰炮在海战中可以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在一战和二战中,“大舰巨炮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各海军强国不惜血本竞相研发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大口径巨炮,以及为装备这种巨炮而建造的吨位巨大的战列舰。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进步,以及
望着放在办公桌上那张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的奖状,笔者思绪万千:在这样一张薄薄的纸背后,凝聚了我们美术课题组成员多少的心血和汗水!而这其中的艰辛与付出、煎熬与努力,也只有在亲历后才能深切体会。  一、缘起偶然,顺利立项  申报此项课题实属偶然。因课题申报前期,恰逢笔者获得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之后不久,比赛时笔者的课堂示范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肯定,因而萌生了做“示范教学”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摘 要】当前,很多教师培训“重数量,缺质量”,忽视了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图”培训模式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以鹿城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例,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可以从对话协商(N-negotiation)、联通整合(U-unification)、方法技巧(M-methodology)、行动研究(A-action research)、专业精通(P-proficiency)等方面来实行,简称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中他从一只神见神愁的调皮猴子成长为一名惩恶扬善、武艺超群的斗战胜佛。在笔者的班上就有这样一位“猴王”,而陪伴“猴王”成长的两年对于一个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教育智慧。  记得还是一年级上半学期,还没有摸透学生的心思,只见这孩子在课堂上肆意妄为,课间奔跑追逐,到处惹事,更有严重的会随意翻越窗户、在花坛内大小便……言语的责备、眼神的时刻监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