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437例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镜检出的胃癌临床演变趋势.方法 以该院1975年1月至2004年12月30年间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胃癌4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分为三组:1组(1975年至1984年)66例,2组(1985年至1994年)198例,3组(1995年至2004年)173例.按照胃癌的胃镜检出率、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的胃镜检出率依次降低,分别为1组4.5%,2组2.6%,3组1.7%,三组之间比较,P<0.005.胃癌男女之比三组接近,P>0.05.贲门癌发生率三组依次升高,分别为1组13.6%,2组21.7%,3组26.0%,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窦癌发生率三组依次降低,分别为1组43.9%,2组30.3%,3组30.1%,2组、3组与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腺癌1组为36.4%,2组为30.3%,3组为30.6%,低分化腺癌1组、2组、3组分别为45.5%、54%、50.9%,未分化癌1组、2组、3组分别为7.6%、4.5%、4.0%,每种组织学病理类型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癌的胃镜检出率逐年降低,男女之比改变不大,胃癌发生部位有逐渐向近端上移趋势,高、中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低分化腺癌有轻度上升趋势,但均不明显,尤其是近20年。

其他文献
患者,男,58岁,2001年7月因皮肤瘙痒、荨麻疹,诊断为"皮肤过敏".服用维生素C、酮替芬1周,皮疹仍反复发生,加服"强的松20 mg每日1次",症状明显好转,皮疹逐渐消失.但服强的松第2天开始出现呃逆,并逐渐加剧,给予咽部刺激,口服吗丁啉,利多卡因肌注;中医针灸、理疗效果不明显,停服强的松,呃逆减轻并消失.2005年7月再次出现皮肤过敏,服用地塞米松2.25 mg,每日1次,服药第2天出现呃逆
目的 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的细胞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566例身材矮小儿童按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并进行核型分析.对携带常染色体异常的患儿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分析了基层医疗服务有效供给的能力瓶颈及能力边界,提出基层医疗服务有效供给能力提升路径,即通过对口支援、医疗联合体、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岗位管理等措施,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内驱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