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启动力。很多心理学家也把兴趣比为智慧的触发器、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和教改中,能使抽象的知识为学生所真正理解,并能达至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境界,才是物理教学任务的终极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认真研究一下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于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可以激发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景激趣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而有的实验内容比较少,实验可见度不大,但教学要求比较高,如力学部分的密度、压强、浮力等。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使用过繁,由此涉及到的计算比较难,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便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趣,捕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甚至相关的成语、诗句等。以此来增加教材内容的"美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便可把"抽象、乏味"的物理现象讲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我在教(初中物理)"浮力"一节时,先按惯例引出课题,但没有马上直奔知识点,而是讲述了一则有趣的历史故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慈禧太后听到侵略军乘着钢铁造的船横渡大西洋在大沽口向清政府挑衅时,她直斥是一派胡言,说:"钢铁造的船怎能浮在水面上,此后便不了了之,等她醒悟过来时,八国联军早已打开中国大门,长驱直入了……还未等我说完,台下的学生早已"群情汹涌",直骂这老太婆愚蠢。我乘机演示一个实验:把捏瘪的牙膏壳放进盛满水的杯里,只见它立即下沉,学生陷入沉思。接着我又演示另一个实验:将牙膏壳鼓起圆筒状放在水口,只见它浮而不沉。马上有学生提出他的发现:这和轮船能浮在水面的原理是一样的。我欣喜,马上提问:为什么鼓起的牙膏圆筒和轮船不会沉?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全班同学回答:"体积,一定是与体积有关系。"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答案。体积与浮力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而知识点的生成则是课堂激趣的自然结果。这一节课我上得特别得心应手,而学生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师生的双边活动如此成功,我认为完全有赖于课堂的激趣。通过激趣,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真相,研究科学的态度,也使抽象的物理课堂教学得以轻松、顺利地进行。
二、以学生为主体,带出课堂教学新活力
传统的单一物理教学,除了个别内容可用实验演示外,进入到比较"高深"的内容,通常便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学生听多了,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好不同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做到师生共同参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堂"留白",即留出一些课堂时间,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问题。如果教师把每节课都讲得太细、太透,学生是"吃饱"了,但同时也腻了。原因是有一些学生对缺乏理性思考、没有思维空间的内容不感兴趣,正象"黄豆煮得太熟了,吃起来没有香味了"。所以,我在讲"大气压强"这一课中,就只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大气压值两个问题,并只设计了两类问题给学生探讨:一类是巩固知识的习题(题略),另一类是探究类问题,例如:你是否可以利用大气压值算出地球表面层的空气重量?如何估算?在这两类问题中,前者是有目的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基础知识掌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后者则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开启学生思准。这样,就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并进一步合作研讨,变死学为活学,学出趣味来。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从实验游戏中激发兴趣
许多学生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学生所喜爱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寓教于乐"是学生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获得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便将部分学生实验和小实验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我在讲有关气体知识时,我准备了"刺不破"的气球实验,即将一气球吹大,然后看谁能用毛衣针穿过气球,却不会使气球瘪掉。开始学生们都不相信有这回事,我便演示绝活:用毛衣针穿过气球而气球仍不破。学生看得精神高度紧张,尔后急切地问结果为什么会这样。(秘诀是针要穿在气球橡皮膜松弛的两端,如果针穿在橡皮膜张紧之处,则由于张力的作用,必定会使孔更大,导致漏气,而气球两端的橡皮膜并没有张紧,故不会使孔变大,因而不会漏气)。由此可见,课堂上有趣的实验游戏不仅紧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变得会学、并且乐学,比一味地"深入"讲解有效多了。
此外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实验一一思考、一一问答、一一讨论的步骤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实验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如此这般,不仅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动手实验的良好素质,也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进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中,兴趣是关键,没有兴趣,物理教学之路是曲折而艰深的。有了兴趣,便会点燃学习的智慧之火,闪耀出学习激情的火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和教改中,能使抽象的知识为学生所真正理解,并能达至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境界,才是物理教学任务的终极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认真研究一下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于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可以激发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景激趣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而有的实验内容比较少,实验可见度不大,但教学要求比较高,如力学部分的密度、压强、浮力等。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使用过繁,由此涉及到的计算比较难,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便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趣,捕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甚至相关的成语、诗句等。以此来增加教材内容的"美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便可把"抽象、乏味"的物理现象讲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我在教(初中物理)"浮力"一节时,先按惯例引出课题,但没有马上直奔知识点,而是讲述了一则有趣的历史故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慈禧太后听到侵略军乘着钢铁造的船横渡大西洋在大沽口向清政府挑衅时,她直斥是一派胡言,说:"钢铁造的船怎能浮在水面上,此后便不了了之,等她醒悟过来时,八国联军早已打开中国大门,长驱直入了……还未等我说完,台下的学生早已"群情汹涌",直骂这老太婆愚蠢。我乘机演示一个实验:把捏瘪的牙膏壳放进盛满水的杯里,只见它立即下沉,学生陷入沉思。接着我又演示另一个实验:将牙膏壳鼓起圆筒状放在水口,只见它浮而不沉。马上有学生提出他的发现:这和轮船能浮在水面的原理是一样的。我欣喜,马上提问:为什么鼓起的牙膏圆筒和轮船不会沉?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全班同学回答:"体积,一定是与体积有关系。"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答案。体积与浮力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而知识点的生成则是课堂激趣的自然结果。这一节课我上得特别得心应手,而学生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师生的双边活动如此成功,我认为完全有赖于课堂的激趣。通过激趣,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真相,研究科学的态度,也使抽象的物理课堂教学得以轻松、顺利地进行。
二、以学生为主体,带出课堂教学新活力
传统的单一物理教学,除了个别内容可用实验演示外,进入到比较"高深"的内容,通常便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学生听多了,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好不同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做到师生共同参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堂"留白",即留出一些课堂时间,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问题。如果教师把每节课都讲得太细、太透,学生是"吃饱"了,但同时也腻了。原因是有一些学生对缺乏理性思考、没有思维空间的内容不感兴趣,正象"黄豆煮得太熟了,吃起来没有香味了"。所以,我在讲"大气压强"这一课中,就只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大气压值两个问题,并只设计了两类问题给学生探讨:一类是巩固知识的习题(题略),另一类是探究类问题,例如:你是否可以利用大气压值算出地球表面层的空气重量?如何估算?在这两类问题中,前者是有目的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基础知识掌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后者则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开启学生思准。这样,就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并进一步合作研讨,变死学为活学,学出趣味来。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从实验游戏中激发兴趣
许多学生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学生所喜爱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寓教于乐"是学生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获得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便将部分学生实验和小实验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我在讲有关气体知识时,我准备了"刺不破"的气球实验,即将一气球吹大,然后看谁能用毛衣针穿过气球,却不会使气球瘪掉。开始学生们都不相信有这回事,我便演示绝活:用毛衣针穿过气球而气球仍不破。学生看得精神高度紧张,尔后急切地问结果为什么会这样。(秘诀是针要穿在气球橡皮膜松弛的两端,如果针穿在橡皮膜张紧之处,则由于张力的作用,必定会使孔更大,导致漏气,而气球两端的橡皮膜并没有张紧,故不会使孔变大,因而不会漏气)。由此可见,课堂上有趣的实验游戏不仅紧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变得会学、并且乐学,比一味地"深入"讲解有效多了。
此外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实验一一思考、一一问答、一一讨论的步骤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实验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如此这般,不仅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动手实验的良好素质,也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进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中,兴趣是关键,没有兴趣,物理教学之路是曲折而艰深的。有了兴趣,便会点燃学习的智慧之火,闪耀出学习激情的火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